以下是含有中美衝突的搜尋結果,共96筆
新台幣匯率10月回貶,外資大幅匯出,匯價逐步回測31元整數關卡,市場資金相對先前趨緊。為此,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反向放錢,累計至10月底未到期定存單餘額大減逾千億元,餘額降至7.35兆元,創近七個月新低。
原本升勢浩大的主要亞幣同步出現修正行情。新台幣匯率10月份貶值2.8角、月線翻黑,31日終場收30.749元,匯銀預期11月延續偏弱格局;日圓兌美匯率也承壓貶至154,創近九個月以來新低。人民幣三價同日也均走貶,惟貶幅輕微。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舉行「習川會」,會後川普滿意地表示,此次會談「滿分10分有12分之高」,雙方「已達成共識」,預計很快簽署協議。看似美中貿易談判已有完美的結果,實際上恐非如此。
時序即將進入第11季,月初除息的ETF又再新增1檔,有9檔ETF將於下周一至周四之間密集除息且已全數公布配息金額,想參與多檔ETF第一波除息的投資人,最後買進日為10月31日,有別於多數ETF選擇在月中發息,9檔ETF本波除息的發息日在11月25日至12月2日之間,合計將配發約11.61億元現金配息,有96萬人將迎現金入袋。
國泰投信董事長李偉正指出,台灣在產業競爭力與資金回流效應的雙重加持下,正逐步具備成為亞洲資產累積熱區的條件。台股長年維持成長動能,市值已達近90兆元,企業整體股利發放金額更高達2兆元,顯示台灣企業具備強勁的創富能力與穩定的報酬結構,是國際資金關注的焦點。
《時代》雜誌刊出題為〈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文章,指出在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持續下,台灣才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而讓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日益升級的風暴核心,就是行事強硬的台灣領導人賴清德。
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出一篇題為〈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文章,指出在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台灣其實才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而讓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日益升級的風暴核心,就是台灣新上任且行事強硬的領導人賴清德。
中美貿易戰風險增溫,債市全面走揚。根據美銀引述EPFR統計至至10月15日止近一周,三大債市仍保持淨流入;其中投資級企業債基金仍維持淨流入居冠、金額為59.9億美元;新興市場債淨流入力道擴大至36.9億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基金淨流入金額增至25.1億美元。
本周中美衝突再影響市場投資氣氛,導致美股下跌1.1%,歐洲與日本表現也平平,分別上漲0.1%與下跌0.6%。新興市場整體上漲0.2%、優於成熟市場,台股漲幅達1.3%仍是相對較佳者,而印度表現則獨佔鰲頭,升1.6%。
美中貿易衝突,隨著川普政府態度軟化,市場恐慌情緒緩解,台股今(14日)早盤一度大漲超過500點,觸及27507.16點創新高,台積電也衝上1460元改寫新天價,不過午盤過後賣壓出籠,大盤也跟著翻黑,台股終場下跌130.27點,收在26793.15點,權值股台積電一度上漲45元觸及1460元,最終漲勢收斂,漲10元,收在1425元。聯發科翻黑下跌5元,收在1310元,鴻海與廣達回檔超過3%,緯創也大跌超過5%,AI族群成為殺盤重心。
川普政府態度軟化,川習會有望如期舉行,美股全線大漲,台股今(14日)以27282.10點開出,重返27000點大關,隨後上漲超過560點,觸及27493.56點創新高。權值股台積電漲45元,觸及1460元同步改寫歷史,聯發科漲20元,觸及1335元,鴻海漲4元,觸及217元,台達電漲30元,觸及1060元。
中美貿易衝突再度升溫,引發上周五美科技股急跌,台股13日早盤迎來補跌壓力、盤中最深下挫831點、回測10日線,所幸跌勢隨後收斂、終場下跌378點或1.39%至26,923點作收。法人認為,9月的高點沒有跌破之前,多頭格局仍然會延續,本周仍有望可站回27,000點整數關卡,年底之前有望再創新高。
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日拋出「台灣地位未定」的論調,並獲國務院背書。這真的是新的安全承諾嗎?恐怕不然。與其急於將之視為華府政策轉向而欣喜,不如冷靜思考:這樣的說法,更像是美國在棋局上多添一枚籌碼,而非為台灣築起的保護傘。
美國正面臨著自南北戰爭結束後的最大危機,川普能否中興美國?還是加速美國的沉淪?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能否如他所願地給美國國內的改革提供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這很大程度取決於他能否務實的面對中國的崛起?能否拋棄過去美國對中國的優越感和僵化的意識形態,重新塑造一個和平穩定的新美中關係?這個挑戰是巨大的,但是客觀的現實和川普的個人特質,顯示他有可能就是解決問題的人,而最佳時機就在今年的下半年之內!
大陸近來推出新規,對具有軍民兩用屬性的部分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來歐洲高度關切。儘管北京已多次強調,此舉既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一個主權國家維護自身安全和履行國際防擴散義務的正當權利,香港《南華早報》27日披露,歐盟高級官員們最近向成員國外交官匯報歐中貿易談判進展時,用「臭魚」(the stinking fish)一詞形容中方出口管制措施,以表達歐盟對中方未能滿足其要求的「挫敗感」。
中國大陸近來推出新規,對具有軍民兩用屬性的部分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來歐洲高度關切。儘管中方已多次強調,此舉既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一個主權國家維護自身安全和履行國際防擴散義務的正當權利,並明確表示會依法批准「合規」出口申請,據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6月27日披露,歐盟高級官員們最近向成員國外交官匯報歐中貿易談判進展時,用「臭魚」(the stinking fish)一詞形容中方出口管制措施,以表達歐盟對中方未能滿足其要求的「挫敗感」。
眾所矚目的中美貿易協議談判,雙方於倫敦舉行高層會談,美方代表團由財政部長貝森特領軍,中方則由副總理何立峰率領。最新傳出的消息是,雙方已就貿易框架達成原則性共識,中方將放寬稀土出口的管制,以此為後續的正式協議鋪路。乍看之下,這場「川習會」前哨戰,似為延續雙邊貿易摩擦下的對話努力,惟選擇倫敦這個全球金融中心為地點,不難察覺,此番談判不僅止於商品貿易的爭端,而是逐步轉向一場更深遠、結構性且戰略性的金融角力。不僅關乎貨幣、債務與資本市場,更關乎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未來走向。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日前在香格里拉安全論壇上針對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提出警告,聲稱美國「將與盟友並肩,遏止中國侵略」。同場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指出,若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不做出堅定反應,將可能助長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冒進行動。台灣媒體對此視為「民主盟友再度挺台」的象徵,反映台灣近年觀察國際情勢的預設立場:只要民主盟友口頭支持台灣,台海和平就能維持。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日前在香格里拉安全論壇上針對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提出警告,聲稱美國「將與盟友並肩,遏止中國侵略」。同場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指出,若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不作出堅定反應,將可能助長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冒進行動。台灣媒體對此反應迅速而熱烈,視為「民主盟友再度挺台」的象徵,報導語氣一致正向,反映出台灣近年觀察國際情勢的預設立場:只要民主盟友口頭支持台灣,台海和平就能維持。
川普一再邀約,習近平終於接了電話,關鍵是新華社通稿這句:「避免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這等於北京罕見就台灣問題告洋狀,川普雖然未置一詞,但中美雙方即將進入實質貿易談判,也同意推動領導人互訪,台灣問題,正式擺上中美談判桌,政府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