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評社的搜尋結果,共362筆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如何掌控全局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認為,鄭有3大挑戰需要克服,才能真正為國民黨帶來改變,並強調大家對鄭麗文的期許很高,他也相信鄭會努力把黨主席的工作做好。
民進黨在726、823大罷免失利後,黨內權力版圖悄然生變?近日傳出有「小英女孩」之稱的吳音寧空降接任台肥董事長,而正國會領袖、外交部長林佳龍也高調力挺欲角逐高雄市長提名的林岱樺,港媒評論認為,民進黨派系暗潮再起。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1日舉辦首場造勢晚會,表態爭取2026高雄市長提名,現場人數突破3萬人。沒想到,她在臉書分享的支持者照片中,一名手拿扇子的正妹身分遭起底,竟是前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帶出來的網紅「柯莉絲汀」。對此,林岱樺也做出回應了。
因涉任職立委期間不當支領助理費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1日應國民黨籍新竹市議會議長之邀出席「第一屆議長盃桌球錦標賽」開幕活動。她換上運動服、手持球拍與藍營議會領袖共同開球,場面被視為藍營公開支持她重返市政、並為2026連任暖身的訊號。有消息傳出,新竹地方人士仍看好高虹安競選新竹市長連任、也能持續上演藍白合。
2026年彰化縣長選舉還未正式開跑,藍綠陣營卻早已暗潮洶湧,有媒體指出,國民黨與民進黨內部都出現多位潛在參選人表態,派系角力激烈,局勢一片混沌。另一方面,台灣民眾黨也悄悄佈局,準備投入戰局,預料這場選舉將成為中台灣最熱鬧的一役。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預期10月底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時能達成「強而有力」的貿易協議,雙方也將討論到台灣議題。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廖達琪認為,台積電很重要,美國現階段未建立完善的半導體自主體系,在風險分散未完成前,不可能輕易答應中國大陸任何要求。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18日揭曉,鄭麗文以6萬5122票勝出,針對可望參選高雄市長的藍委柯志恩建議鄭要與社會對話,高雄市議員邱于軒、白喬茵則憂心鄭的言論會被貼紅標籤、嚇跑中間選民。有評論認為,有2大原因使高雄市藍營民代產生憂慮。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18日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擊敗其他5位候選人,當選國民黨主席。港媒分析表示,民進黨最怕的敵人,恐怕會是從綠營走出、比綠更懂綠的鄭麗文。綠營未來可能透過持續抹紅與國安化、分化藍營、裂解藍白合作等三項手法來應對。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以過半得票率勝出,成為繼洪秀柱之後第二位女性黨魁。這場選舉競爭激烈、話題性高,從開跑至開票都備受矚目,也讓藍營內部與兩岸輿論再次聚焦國民黨的未來走向,有媒體就認為,「黨內鬥爭」、「藍白關係」、「兩岸路線」這三件事將是鄭麗文上任後的首要任務。
總統賴清德在10日的國慶演說中,談及國防預算的增加,首曝要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同時也誓言2030年前國防支出占GDP將達5%。對此,有媒體指出,多位學者認為,兩岸軍力差距明顯,台灣即使大幅提升軍費,也難以在軍事層面與對岸匹敵,同時「龐大的軍費成長勢必對其他公共開支造成擠壓」。
賴清德總統昨(10)日發表任內第2次國慶文告,但今年文告中對兩岸議題相對低調,也宣示發展國防產業的3大目標,首度提出將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並納入年底前的國防特別預算。對此,有評論分析賴總統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的演說,認為兩人讓外界感到同一場雙十慶典、同一個台灣,卻宛如處在平行時空。
總統賴清德接受美媒專訪時喊話,台灣希望繼續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若川普能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永遠放棄對台發動武力攻擊,「川普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對此,國民黨桃園市議員詹江村揶揄,賴清德很明顯是在吃川普豆腐,但川普是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怎麼會是由賴來決定?賴拍川普馬屁不成,還反遭白宮賞了一巴掌,根本就是自取其辱。
2026桃園市長選舉,民進黨將派誰參選,引發關注。有評論認為,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近期頻出席活動,且跑宮廟時不僅身段柔軟,更稱賴清德總統希望他有空就多到桃園走走,顯見其企圖心濃厚。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報導,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為爭取即將到來的「川習會」營造氣氛,決定暫停對台灣4億美元軍援。對此,前空軍副司令、退役中將張延廷30日認為,此舉呈現三大現象:首先,美國為與中國大陸維持對話空間,壓縮台灣利益;其次,台灣日益成為美中角力的交易籌碼;第三,美國對台灣軍事支持始終有限。
國民黨主席改選10月18日舉行,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立委羅智強等候選人先後赴台中拜會台中市長盧秀燕。有評論認為,盧至今雖未表態支持意向,但就接待層級的落差,恐間接能看出盧對於候選人重視的程度。
花蓮縣光復鄉因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豪雨,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堤,造成嚴重災情。桃園市長張善政第一時間指示市府調派大型機具前往支援,並多次關心救災進度。他之所以對花蓮特別有感,不僅因為好友家屬在這場災害中罹難,更因這片土地承載了他長年以來的退休生活藍圖。
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四搶一」局面正式展開,隨著年底民調在即,整合與競爭的雙重壓力逐漸浮現。現任市長陳其邁任期將於明年屆滿卸任,黨內已有四名綠委賴瑞隆、許智傑、林岱樺、邱議瑩相繼表態參選,形成一場激烈的黨內廝殺。相較之下,國民黨早已敲定由藍委柯志恩出戰,顯得人選單純。
桃園市政壇近日出現藍白合作的微妙氛圍。桃園市長張善政20日親自出席台灣民眾黨桃園市黨部聯合服務處成立大會,不僅換上藍白配色上衣,更全程待到最後。這份誠意讓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當場盛讚,直言張善政兼具理工背景與科技專業,是「謙謙君子」。外界解讀,這樣的緊密互動,已替張善政2026年的連任之路埋下伏筆。
國民黨主席選舉在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確定參選後,形成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四方爭霸局面。有評論認為,藍營對這場選舉的共識是不希望造成嚴重內耗,若最終出現內鬥內行戲碼,影響層面就不小。
台北地方法院15日兩度裁定前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交保,戲劇性發展令支持者振奮,不少「柯粉」與「小草」相信,這次交保情境已不同於今年一月「兩出三進」最終收押的過程。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甚至以「哥吉拉回歸」形容柯的重獲自由,直言隨著2026地方選舉升溫,柯的政治能量勢必再度攀升,民進黨也得準備面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