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乳房攝影的搜尋結果,共87筆
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象徵女性自我關懷與健康意識的覺醒。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呼籲女性朋友主動關心乳房健康,重視乳癌風險,及早篩檢、主動防治。乳房外科主任徐軒毅指出,近年乳房外科門診就診人數持續增加,更令人憂心的是,罹患乳癌的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乳癌已連續多年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死亡率亦高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列,顯示乳癌防治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台東縣衛生局今(18)日舉辦「我是保健達人」園遊會,結合健康知識、親子互動與趣味體驗闖關遊戲,吸引近800名民眾熱情參與。代理副局長林郁文表示,預防勝於治療,衛生局推動多達7項免費癌症篩檢,呼籲民眾踴躍檢查、守護健康。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台東天主教聖母醫院2013年獲美商公司捐贈磁振造影(Breast MRI)行動乳房攝影篩檢車,12年來累計服務逾萬人次,造福無數台東婦女,不過,由於設備老舊與維護成本過高,院方近日宣布篩檢車將於今年底結束服務。對此,台東縣衛生局強調,縣內另有1輛攝影巡迴車,篩檢資源不會中斷。
乳癌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死亡率第2名,衛福部國健署今年起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篩檢對象從原本45歲至未滿70歲、40至44歲具家族史婦女,擴大至40~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癌篩檢。截至今年9月中旬,我國乳癌篩檢人數首度突破100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3.57%。
一名50多歲女性治療第2期乳癌後病情穩定逾6年,日前卻出現肝轉移,導致肝功能受損,經醫療團隊評估採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僅症狀改善,肝功能也逐漸恢復,象徵乳癌治療已邁向持久控制的階段。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八月底配合衛福部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五大癌症篩檢,與中美醫院合作,用巡迴車20天跑18個地點巡迴服務,讓鄉親不用奔波,在社區就能方便檢查。九月初也啟動中醫新政策,開辦中醫巡迴門診,針對中醫資源不足區,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前來澎湖設巡迴門診,每周都有。
乳癌是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但只要「早篩早治」,就能有效降低風險。知名女星廖家儀6日化身「粉紅天使」,現身「3D乳癌篩檢試辦計畫」記者會,以公益大使身分力挺這項深具意義的活動。她不僅親身體驗最新的3D乳房攝影,更以過來人經驗分享:「生三個小孩親餵母乳,胸部被誇獎,預防乳癌就靠它。」
為打造健康台灣,衛生福利部自2025年起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五大癌症篩檢,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定期篩檢,方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降低癌症威脅。而為便利民眾接受檢查,澎湖縣政府衛生局與中美醫院合作,藉由數位型乳房攝影巡迴車,20天走訪18處地點,將多項檢查直接帶進社區,希望在病人不動巡迴車動的狀況下,鼓勵更多鄉親接受篩檢。
衛福部苗栗醫院響應國民健康署推動的癌症防治政策,為提高民眾參加篩檢意願,近期更推出「轉動健康送好禮」活動,凡符合篩檢資格並於9月30日前接受癌症篩檢民眾,即可參加抽獎活動,中獎率100%。累積最高可獲得1,600元禮券,歡迎鄉親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高雄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最新研究證實,相較於傳統2D乳房攝影,3D乳房攝影能更早發現病灶,並顯著提升乳癌患者的長期存活率,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9月20日刊登於國際專業期刊《乳房影像期刊》(Journal of Breast Imaging)第6卷第6期。
癌症篩檢政策行之有年,實證顯示,可有效降低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死亡率。國民健康署28日首度公布分析成果,曾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女性,平均比未受檢者多活3.38年,而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3.10年。
癌症篩檢政策行之有年,實證顯示,可有效降低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死亡率。國民健康署今天首度公布「癌症篩檢效益暨平均餘命評估分析」成果,曾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女性,比沒有受檢者平均多活3.38年,而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平均餘命可延長3.10年。
30歲的許小姐日前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造成龐大的心理壓力。就醫檢查發現1顆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考量病灶接近乳頭,且無法排除其他小腫瘤是否為葉狀瘤,經討論後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術後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新生代藝人李芸(Hebe)先前因 E 級身材引發討論,不僅外型亮眼,她更在15歲國中畢業後隻身前往美國求學,從高中一路讀到研究所,期間還曾赴德國學習第三外語。返台後,憑藉反應靈敏與流利的語言能力,陸續主持《Explore With Mandarin Radicals》、《大陸尋奇》等外景節目,展現多元才華。
許多人都會定期健檢確認身體健康,不過某些健檢項目需要加價選購,讓不少人在荷包、身體健康苦惱如何找出平衡。一位自稱在健檢診所工作的女子近日分享,隨著年齡不同,建議加購的健檢項目也有所不同,正當壯年的20至30歲建議入門型即可,不過40歲以上族群則建議進行全方位健檢,「這時候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是提早預防重大疾病的關鍵時期」,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乳癌長年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隨著早期篩檢普及,患者通常在「原位癌」階段即被診斷,能趁癌細胞未轉移,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根治。醫師指出,如今乳癌切除與重建手術,能由同一位取得重建專科資格醫師執行,大大提升手術效率與病人乳房重建美觀度。
彰化縣積極推動五癌篩檢還送百元禮券鼓勵民眾參與篩檢,衛福部彰化醫院志工張麗華3年前到醫院看診時,無意間瞥見醫院牆面張貼的「五癌免費篩檢」海報,心中的一個「順道」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想法,意外揪出早期乳癌,「沒想到救了自己一命」,她現身五癌篩檢防治宣導,希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更多人參與癌篩。
彰化一名64歲張姓女子,3年前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診骨科時,無意間在院內牆面看到「五癌免費篩檢」的海報,臨時決定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竟意外揪出乳癌第0期,當時她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得知消息時相當驚訝,所幸及早發現,並接受手術與後續治療,如今已完全康復,她感慨地說「如果那天沒有看到那張海報,或許我現在不會站在這裡」。
許多癌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察覺,在臨床第一線工作超過30年的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見過不少患者在初診時就是癌末,其中有高達9成的人都沒有定期健檢的習慣,等到身體發出明顯警訊,往往都已錯過最佳治療機會。
嘉義縣民雄衛生所結合職場勞工體檢,同步推動癌症篩檢,進而發現吳姓婦人篩檢結果異常,但婦人不想請假,又覺得檢查流程繁雜,不但未完成檢查,還拒絕衛生所人員的關懷、提醒,連電話也不接,衛生所人員經過2、3個月的努力,才成功說服吳女複檢,切片查出是乳癌原位癌,現已接受治療、恢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