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事業獲利的搜尋結果,共72筆
連配19年股利,平均殖利率4~5%,近10年年化報酬率高達21%,只要存5年報酬就能翻2倍贏大盤,被股海老牛、玩股華安等達人視為「存股極品」的卜蜂,本土金控旗下投顧最新報告也看好,點出今明2年可望連續賺進逾1股本,除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150元。
卜蜂(1215)今(22)日下午在證交所舉行業績發表會,董事長鄭鄭武樾指出,2025(今)年大環境雖然不太好,不過,原物料包括黃豆、玉米等價格,以及海運費率趨於穩定,預期下半年飼料事業獲利將持穩,今年全年度的獲利審慎樂觀。
台灣的5G資費是否過高,先前曾引發爭論,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19日表示,行動流量有價,並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頻譜資源使用必須考量公平性,從使用者付費角度來看,低價吃到飽不是好的做法。
特定買盤帶動,佳世達(2352)爆量大漲,25日終場以漲停作收,收盤價33.5元,寫下今年3月以來波段高點,成交量則是爆出約9.4萬張的大量。
佳世達(2352)22日股價以漲停價30.35元作收,拉出一根長紅K棒量能寫下近半年來的高點,達3.19萬張,股價出現反彈訊號。
佳世達舉行法說會,董事長陳其宏表示,因為關稅定案前拉貨,造成部分訂單在第二季出貨,影響到第三季出貨,預期第三季相比第二季持平或是多一點點。第四季目前混沌未明,232條款影響可能在第四季發酵。
佳世達(2352)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淨利8.39億元,年減9%,EPS為0.44元。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坦言第二季營運略受匯率影響,但可控,第三季預估與第二季差不多,第四季則「混沌未明」,因232條款未定還難以判斷其影響性。整體而言,他說,佳世達下半年仍會較上半年好,只是好的幅度可能不會太多。
車業龍頭和泰車(2207)12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累計營收1,410.95億元年減1.19%,稅後純益82.64億元、年減29.71%,為近年罕見大幅度衰退,EPS為14.83元,雖不如去年同期的21.1元,但仍創同期第四高。
華新(1605)、大亞(1609)、宏泰(1612)三家線纜廠,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續釋單受益,第二季及上半年均獲利,大亞第二季轉虧為盈,擺脫首季虧損。榮星(1617)第二季漆包線出貨因客戶輸美受對等關稅影響而下滑,上半年每股虧損0.47元。
華新麗華8日董事會承認第二季財報,第二季不銹鋼事業出現虧損,單季EPS為0.12元、上半年EPS為0.29元,下午將舉行線上法說會說明第二季財報及第三季不銹鋼、電線電纜及資源三事業展望。
味全(1201)、愛之味(1217)、佳格(1227)、聯華食(1231)、黑松(1234)等食品類股,上半年財報多數獲利出現衰退,係海外事業獲利因新台幣升值產生匯損,或轉投資權益認列獲利減少所致。
DRAM巨頭三星電子原訂在今年底停產DDR4,但由於需求強勁造成DDR4價格飛漲,三星決定延長DDR4的生產期限一年,直至2026年底。
上市車廠最新財報顯示,在第二季關稅與貨物稅議題持續延燒下,上半年營收全面衰退,裕日車、中華車5日率先公告的半年報,獲利雙雙大幅度衰退,其中裕日車第二季虧損擴大至1.64億元,單季每股虧損0.55元,累計上半年虧損3.2億元,每股虧損1.07元。
信義房屋(9940)29日公布第二季財報,上半年合併營收45.06億元,稅前盈餘0.77億元。公司表示,受中國大陸「山水嘉庭」案於第二季提列未實現存貨跌價損失,及新台幣升值產生的未實現匯兌損失,影響上半年獲利表現;惟仲介事業獲利而抵銷上述影響。信義房屋及其子公司如信義全球資產、大陸及日本信義皆呈現營業利益,特別是日本信義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成。
伊朗、以色列戰事在美國加入後,全球緊張情勢升高,帶動與原油相關的個股台塑化(6505)今日股價抗跌走揚,午盤後漲幅維持逾3%。
亞泥(1102)前五月營運符合市場預期,外資及法人逢低承接,上周股價沿5日均線上揚,13日股價量能增溫收43.4元,站穩5日均線及月線之上。短期周線持續往上,月線趨勢也有止跌反轉跡象,季線下滑趨勢漸收斂,9日KD值維持交叉往上。整體盤面多方仍居上風,短期量能若能持續放大,並站穩短期季線44.5元之上,股價有上漲空間。
佳世達(2352)今日(29日)舉行股東常會,通過2024年財報、盈餘分派案及現金減資案,2024年合併營收為2,01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11元,配發現金股利1.11元,另有現金減資擬每股退還現金約1.8元,合計配發每股2.91元。
轉型是一條辛苦的路。從傳統水泥跨足新能源事業的台泥,近一季股價跌了15%,落到29.5元,今(27)股東會上遭不少小股東質疑「股票跌很大」。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為電池事業沒有賺錢,公開向小股東抱歉,表示愧疚,主要還是面對大陸低價競爭。但他把轉型形容為「種樹」,希望給予時間成長。
長榮鋼(2211)樂觀鋼構本業,及轉投資環保事業獲利可維持一定水準,今年可望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長榮鋼第一季鋼構製造量、吊裝量都比過去3年季均值更佳,EPS達1.49元更是歷年新高,樂看今年整體表現。
受國內車市衰退拖累,上市車廠首季獲利皆衰退,龍頭和泰汽車(2207)首季營收730.61億元、年增3.83%,續創同期新高,但受轉投資事業影響,首季稅後純益43.08億元、年減26.8%,EPS為7.73元,為近九季來次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