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二期臨床的搜尋結果,共355筆
竟天(6917)114年度現金增資案順利完成,本次以每股17元溢價發行新股1萬張,總計募集新台幣1.7億元資金已全數到位,增資基準日為11月6日。
光輝10月台灣生技產業新藥開發、國際藥證布局紛紛駛入快車道,從血液腫瘤、罕見疾病到AI生成新藥,藥華藥(6446)、泰合(6467)、仁新(6696)、安基生技(7754)等多家業者陸續推進全球臨床與取證進程,顯示台灣創新藥研發正加速邁向國際市場。
不讓新藥業專美於前,再生醫療與創新醫材10月亦報佳音,益安(6499)、台寶(6892)、三鼎(6808)搶灘美國市場,法人指出,除了產品商業化外,加速跨國臨床合作與海外設廠已成趨勢。
晟德集團旗下順藥(6535)法說會公布急性缺血性中風新藥LT3001臨床二期結果,然法人認為缺乏統計顯著性(p值<0.05)、多國試驗提前終止樣本數過少、三期臨床規模龐大成本與時間壓力高、授權時間不明等四大理由「打臉」,讓順藥後市股價和三期臨床設計備感壓力。
晟德集團旗下新藥研發公司順藥(6535)昨(27)日再度說明創新中風治療新藥LT3001中國大陸二期臨床數據及多國多中心二期試驗結果,沒想到,市場仍舊不買單,今(28)股價跳空開低,盤中曾一度跌停板,隨後雖然打開,但跌幅仍逼近9%。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元旦上路,未來若適應症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疾病,只要完成二期臨床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經審議即可申請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為再生醫療產業迎來關鍵轉折點,帶動細胞治療產業鏈全面升級。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將上路,法規制度成形與臨床數據累積,台灣再生醫療廠商正加速從臨床驗證、製造服務到國際授權的布局將全面啟動,並掀起生技投資熱潮,2026年可望成為「再生醫療元年」。
中美貿易戰緊張局勢降溫,台股單周多頭再催油門,加權指數最高飆上27,969點,再創歷史新高,朝28,000點整數大關進逼,市場青睞族群輪番表態,興櫃市場個股也輪動表態,受惠記憶體報價續揚,興櫃記憶體生力軍丹立(7866)單周狂漲逾4成大秀拳腳,勇奪興櫃單周漲幅之冠。
華安(6657)22日公告,自主開發的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俗稱「泡泡龍」)乳膏新藥F703EB,向美國FDA提交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由於EB目前尚無根本療法,F703EB挾卓越的機轉優勢,可望作為泡泡龍患者加速傷口癒合的第一線藥物,搶攻全球24億美元的罕病藥物商機。
華安(6657)今(22)日公告,自主開發的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俗稱泡泡龍)乳膏新藥F703EB,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交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由於EB目前尚無根本療法,F703EB挾卓越的機轉優勢,可望作為泡泡龍患者加速傷口癒合的第一線藥物,搶攻全球24億美元的罕病藥物商機。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可望上路,未來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等適應症,若有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將有申請臨時性藥證機會,等於獲得進入標準治療的初步商轉機會,訊聯(1784)、台塑生醫加速推進佈署。
安成生技(6610)旗下口服前驅藥物新藥NORA520用於治療產後憂鬱症(PPD)及重度憂鬱症(MDD),於9月與美國FDA完成Type C會議,並於10月16日接獲官方會議紀錄。FDA同意若第二期臨床結果符合預期,可作為樞紐試驗送件,顯示該藥臨床開發邁入關鍵階段。
訊聯(1784)因次世代定序(NGS)推進,加上再生醫療雙法明年可望正式上路,增添營運利基動能,17日在特定買盤進駐拉抬,逆勢攀揚,終場以85.3元收紅,漲幅5.05%,成交張數比前一交易日倍增至1,079張。其中,外資、自營商買超102張、35張。股價連三反彈,合計漲幅7.3%,短線多空量能中性看待。
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推動製藥產能回流,以及再生醫療法上路、醫美市場旺季效應三大動能,保瑞、美時、泰福-KY、長聖、向榮、麗豐-KY、羅麗芬-KY等指標股挾題材優勢成多頭新指標,類股後市表現看好。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見的淋巴癌類型,每兩名淋巴癌患者中就有一人屬於此型。這群患者中,僅約五至六成能在接受第一線治療後順利「畢業」,其餘患者對第一線治療無效或治療後又再復發,須再接受二線化療、自體骨髓移植、甚至CAR-T細胞治療等。健保署自10月起給付新藥「Tafa+Len」,用於第二線治療。臨床試驗顯示,約半數患者能達到「完全緩解」,在密切追蹤下,部分病人可望順利畢業,不須再做後續化療或骨髓移植。
向榮生技(6794)16日轉上市交易,成為全台首家登上一般板的再生醫學幹細胞新藥公司。向榮董事長蔡意文表示,藉由更高的資本市場能見度與籌資彈性,將加速臨床試驗進度與國際市場布局,力拚2026年營運進入關鍵轉折點。
向榮生技(6794)今(16)日正式從創新板改列一般板上市,成為台灣首家登上一般板的再生醫學幹細胞新藥公司。不過,空方賣壓沉重,晨盤曾觸及跌停70.3元,隨即打開,重挫9%以上。
專注抗癌創新藥物開發的漢康-KY(7827)今(15)日舉行法說會時指出,規劃今年底前送件申請創新板上市,爭取明年上半年掛牌。董事長劉世高表示,今年完成多項重大營運里程碑,包括抗癌融合蛋白新藥HCB101啟動一b/二a期試驗收案、實現HCB101首次對外授權,以及完成股票登錄興櫃。
安基生技(7754)13日表示,旗下治療脊髓延髓肌肉萎縮症(SBMA,又稱甘迺迪氏症)的創新療法AJ201,於世界肌肉學會(World Muscle Society, WMS)會中發表轉譯醫學與臨床試驗最新成果,並以臨床二期試驗(Phase 2a)結果入選為今年僅有的七項「最新臨床突破研究」(Late-Breaking Oral Abstract)之一,獲邀進行口頭報告,成為全場焦點。
視航生物醫學(7759)日前公告該公司SHJ002眼藥水用於乾眼症治療,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美國FDA的人體臨床試驗審查申請(IND申請)送件,預計於2026年展開試驗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