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亞盟的搜尋結果,共44筆
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5日參加遠見高峰會,談台灣各黨應共同面對「百年未見的變局」,呼籲國內各黨實應少想2026或2028,認真討論如何共同面對「百年未見的變局」 ,協力開展與北京對話,才能安然過渡到2028。對台灣而言,兩岸對話結果一定比美中交易更好,也更有尊嚴。如不「和」以自救, 「變局」即將成為「殘局」 ,靜等自己被兩強收拾。
美國總統川普結束亞洲行,試圖以友善與合作姿態,修復先前因關稅與防衛支出而緊繃的盟友關係。美媒指出,川普此行傳達出美國仍是亞洲後盾的明確訊息,然而,熱絡的外交場面掩蓋不了現實,川普缺席多場關鍵峰會、政策個人化,讓區域信任依舊薄弱。另澳洲廣播公司(ABC)指出,「川習會」沉默背後,台灣才是最被策略性忽略的核心議題,可能留待未來解決。
2025年世盟年會暨第66屆亞盟年會22日在台北舉行,世亞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曾永權表示,非政府組織能由草根深處主動察覺衝突危機,向國際社會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及時防範區域性戰爭的參考,我方應當將資源與關注提升至區域性戰爭發生前,同時團結國際多元視角的力量,倡導人權,提供人道援助,推展社區教育與發展。
2025年世盟年會暨第66屆亞盟年會今在台北舉行,世亞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曾永權表示,非政府組織能由草根深處主動察覺衝突危機,向國際社會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及時防範區域性戰爭的參考,我應當將資源與關注提升至區域性戰爭發生前,同時團結國際多元視角的力量,倡導人權,提供人道援助,推展社區教育與發展。
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慶祝亞盟成立71周年,今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亞盟理事會及亞太圓桌會議,亞盟理事會主席曾永權獲推舉連任亞盟理事會主席。曾永權表示,亞盟成立71周年來,身為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一員,台灣身為民主典範,將繼續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與各國共同努力維護和平穩定。
美國總統川普揮出關稅大刀,連盟邦都沒放過,迫使更多國家靠向中國大陸。他對俄羅斯友好的態度,讓盟邦緊張。《紐約時報》週六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很難再編出像現在對他如此有利的時刻。印度與俄羅斯領導人與他一同出席今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印度總理莫迪因川普總統的關稅而被推遠,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因川普的擁抱而走出孤立。《紐時》指出,習近平將藉峰會、閱兵與歷史彰顯中國的全球影響力。
美國譚普大學日本分校政治系教授布朗(James D.J. Brown)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越過烏克蘭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打交道之後,他可以模擬這個烏克蘭模式,背著台灣,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一項「大而美」協議,處理台灣問題。
中美對等關稅90天緩衝期8月12日到期前,兩國高層官員近期頻繁接觸,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11日在吉隆坡舉行雙邊會晤,雙方會後形容這是一場「正面且具建設性」的會談,王毅以「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16字做概括,盧比歐則證實美國總統川普已收到中方邀請,他有意訪中,正在安排適當時機讓「川習會」成行。
美中的角力,同時間將牽動兩岸關係走向。有外交專家就表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政策「強硬與軟弱」並存,一方面與中國大打關稅戰,另一方面又對是否保衛台灣打上問號,種種跡象都凸顯川普不知道如何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打交道,而這種對中迥異的應對方式,反而可能增加台海戰爭爆發機率。
2014年5月2日敖德薩工會大樓縱火案本週四(2日)已滿11週年,事發當時,就在基輔臨時政府(享有憲法豁免權)對頓巴斯地區發動「反恐行動」(ATO)的1個月後。烏克蘭敖德薩發生嚴重流血衝突。當日,親西方「麥丹派」(Maidan)群眾包圍並攻擊反對派集會所在的敖德薩工會大樓,投擲汽油彈縱火,造成反對麥丹派的示威者至少48名死亡240人受傷,死因包括燒傷、窒息與槍擊。
川普上任以來,世上幾無寧日。不是美國法官告他違憲、聯邦被裁員工示威抗議,就是他吹牛斡旋俄烏和平與以哈停火一事無成。日前他祭出「對等關稅」,結果慘不忍睹:美國股市全黑、債市瀕危,全球金融失序,各國哀鴻遍地。
川普上任以來,世上幾無寧日。不是美國法官告他違憲、聯邦被裁員工示威抗議,就是他吹牛斡旋俄烏和平與以哈停火一事無成。日前他祭出「對等關稅」,結果慘不忍睹:美國股市全黑、債市瀕危,全球金融失序,各國哀鴻遍地。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南亞大豐收,與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共簽署113項合作協議,川普霸氣凌人的鋭氣千條瞬間黯淡,隨即派出官員前去「關切」,除了層級難以對比,更在國際外交慣例上顯得極不禮貌,美國改不了高傲鄙視的態度,恐怕只會讓餘悸猶存的東南亞盟友漸行漸遠。
(19:30更新--美日貿易情況、日方代表背景)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今天(16日)啟程飛往華府,代表日方與美國談判關稅。此前已有消息稱美方談判代表為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16日傍晚於社群平台發文宣布,他會親自出席美日這場談判。
美國國防部一份外洩的機密備忘錄顯示,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將恫嚇中國大陸奪取台灣列為優先事項,讓盟國承擔各自的地緣風險,南韓專家擔憂,這代表駐韓美軍的任務可能改為對抗大陸,在「台灣有事」時扮演角色。
華盛頓郵報最新取得美國國防部機密備忘錄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的國防政策,將嚇阻中國犯台列為第一優先,而美國對台主要採取「拒止防禦」戰略,並施壓台灣提高國防支出。此外,華爾街日報30日報導,在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赴美與川普會面,並宣布台積電將對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之後,川普政府態度轉向支持台灣。
民進黨立法委員陳冠廷今(30)日針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近期簽署的機密備忘錄內容發表看法,認為美國正在重新調整軍事戰略,集中資源於印太地區,特別是台灣,以嚇阻中國可能的軍事行動。他強調台灣應該理解美國的善意,同時加強區域合作及增加國防投入。
美國五角大廈一份機密備忘錄顯示,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已將恫嚇中國大陸奪取台灣列為優先事項,同時敦促華府在軍事方面對台灣採取2種策略,包括對台灣採取「拒止防禦」策略,以及施壓台灣增加防禦支出。
川普於1月20日再次就任美國總統,綜觀競選和候任期間提出的政見和言論,可以預見其上任後,不管在美國國內或是國際間,都將掀起千層巨浪,台灣不僅難以置身事外,在科技、貿易和國安三大領域,都可能身陷暴風圈之中,各界有必要盡快做好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