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以巴衝突的搜尋結果,共564筆
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1月20日展開其第二任期以來,推動特立獨行的單邊主義和關稅政策,將全球帶入一個異常震盪的階段,即將其上任即將屆滿一年,但不論是地緣政治、全球貿易或金融市場,仍處在一個高度不穩定的狀態中。在川普強勢而獨特的行事作風之下,可以預期在其剩下三年多的任期內,國際政經局勢仍將充滿不確定性,值得當政者和廣大投資者謹慎應對。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10月國政民調顯示,總統賴清德滿意度40.1%、不滿意度53.3%;滿意度提升4.6個百分點、不滿意度下降3.7個百分點,同時民進黨的好感度也回升至38.6%,略高於國民黨的35.7%與民眾黨的32.6%。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29日就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民進黨近月未犯重大錯誤,內部紛爭趨緩,而國民黨陷入黨主席選舉爭議,民眾黨則因捲入昌狗仔風波,導致民調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
全球海運市場在10月下旬出現轉折信號,中美兩國相互課徵港口費,引發美國航線運價急漲;歐洲線跌至損益平衡線後出現止跌回穩;加上以巴戰火後的重建題材帶動中東區域運輸需求,市場氣氛明顯轉暖。
工具機業明年景氣能否回暖,業界大佬看法不一,程泰集團會長楊德華說,目前全球經濟看不到好轉跡象,東台集團董事長嚴瑞雄、上銀董事長卓文恒也認為,明年景氣難預測;百德機械董事長謝瑞木、慶鴻董事長王武雄、台灣引興董事長王慶華則樂觀明年行業景氣,表示在以巴停火、俄烏可望和談、美國市場需求可望增加等前提下,工具機業有機會好轉。
東歐國家匈牙利9日出現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71歲作家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榮獲桂冠。他曾遊歷歐洲、亞洲、美洲,旅居多國,小說創作多以偏遠鄉村為主要場景,從匈牙利到德國橫跨中歐,後將視野轉往遠東,遊歷中國、日本帶給他莫大啟發與感觸。他常批評匈牙利總理奧班,奧班得知他得獎則大方送上祝賀之詞。
美國保守派政治評論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日前在追悼大會上,柯克遺孀艾瑞卡原諒刺殺她丈夫的凶手,她表示:「我原諒他,因為耶穌基督會這麼做,而查理也會這麼做,福音書讓我們明白,仇恨的答案並非仇恨,而是愛。」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當地時間26日在紐約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講話,強調當前國際局勢動盪、單邊主義與冷戰思維捲土重來混亂之際,世界更需「講利益更要講道義」,尤其是大國應承擔責任。他呼籲各國,要堅持真正多邊主義、尊重大小國家平等,攜手共築和平秩序。
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週二(23日)於聯合國大會發言,依照傳統,巴西總統是第一位發言的國家元首,但由於近期他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緊張,他的談話格外受到關注。魯拉先後談到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美軍加勒比海軍事行動持續增強以,最後談到以哈衝突時,痛批西方的道德例外論(雙標)。
22日聯合國大會期間,沙烏地阿拉伯與法國將共同主持落實以巴「兩國方案」的國際高層級會議,法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在內的10國將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地位。英國、澳洲與加拿大在21日已發表聲明,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這波承認浪潮被視為推動「兩國方案」重要里程碑,但以色列與美國已表態強烈反對。
即將進入第四季,各銀行對於第四季的投資展望陸續出爐,對於如何掌握最佳股債匯投資機會的策略,銀行多建議,可「分散布局、多元配置」,藉此分散風險、提高報酬。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赴英展開第二次國是訪問,並於17日赴溫莎城堡接受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國宴款待。同時,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也宣布,將有美國多家企業對英提撥1500億英鎊(約新臺幣5.9兆元)的鉅額投資,有助鞏固兩國深厚關係。
聯合國大會週五(12日)以壓倒性票數支持一項決議,重啟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距離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聲稱「永遠不會有巴勒斯坦國」不到24小時。這份名為《紐約宣言》(New York Declaration)的文件,規劃「具體、有時限且不可逆的步驟」,以推進兩國方案,獲得142票贊成、10票反對(包括以色列及其主要盟友美國)、12票棄權而通過。
聯合國大會在當地時間12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決議,支持推動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並強調哈瑪斯(Hamas)不得參與相關進程。相關消息曝光,吸引國際關注,其中不少大陸網友也在新聞底下留言分享看法,有網友質疑雙方衝突為何要退讓,但一票網友想法仍一面倒,認為「雙方和平停火才是最重要」。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兩岸各自以不同形式紀念這場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天安門廣場主持盛大閱兵,強調以人民史觀、民族史觀紀念歷史,彰顯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地位;而賴清德總統則在忠烈祠舉行祭典,卻避提「抗戰」與「抗日」,僅以「終戰」之名輕描淡寫,甚至引述法西斯定義暗諷當今大陸政治體制。兩岸對於抗戰史話語權爭議多年之後,已經有了明顯的分野。
多個國家即將在聯合國大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色列為了反制,傳出考慮併吞約旦河西岸占領區。這可能不只是虛晃一招,而是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欲開創「大以色列」的動作,若付諸實行,巴勒斯坦人的建國夢將更遙不可及。
上合天津峰會通過《天津宣言》,並發表《二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聲明》等24份成果文件。《宣言》直接點名譴責美國與以色列於6月對伊朗發動的軍事攻擊。而《二戰勝利聲明》雖譴責納粹主義與軍國主義,但通篇聲明未提及「日本」二字。
中國大陸下周舉行的九三大閱兵當然是一種軍事行為,但更是一種政治行為,針對性極強,擺明了是有的放矢,「的」,是美國。
中國大陸下周舉行的九三大閱兵當然是一種軍事行為,但更是一種政治行為,針對性極強,擺明了是有的放矢,「的」,是美國。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源於兩千年前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逐出後,流離顛沛的猶太族群即極盡所能,試圖返回耶路撒冷再創輝煌;過程中,與巴勒斯坦臨時政府在迦薩走廊發生的爭端更是無以數計、慘絕人寰;目前巴勒斯坦臨時政府擁有約旦河西岸地區和迦薩走廊兩塊土地,但把首都定為耶路撒冷的主張,是以形成「以巴衝突」的最大根源。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源於兩千年前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逐出後,流離顛沛的猶太族群即極盡所能,試圖返回耶路撒冷再創輝煌;過程中,與巴勒斯坦臨時政府在迦薩走廊發生的爭端更是無以數計、慘絕人寰;目前巴勒斯坦臨時政府擁有約旦河西岸地區和迦薩走廊兩塊土地,但把首都定為耶路撒冷的主張,是以形成「以巴衝突」的最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