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伍德克的搜尋結果,共06

  • 美擴大貿易戰線 陸恐遭盟友背刺:將堅決反制

    美擴大貿易戰線 陸恐遭盟友背刺:將堅決反制

    據觀察者網報導,「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休戰』目前可能會持續下去,但中國對其他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越來越警惕:美國試圖努力達成可能將中國企業從全球供應鏈中孤立出來的交易。」當地時間7月2日,彭博社報導指出,在7月9日關稅緩徵90天即將到期之前,美國官員目前正同亞洲和歐洲的主要貿易夥伴深入談判,以推動達成新的協議,而其中將包括針對中國的限制內容,或確保對方承諾跟隨美國在貿易領域一同對抗中國。

  • 外資企信心未恢復 陸首季FDI年減26%

    外資企信心未恢復 陸首季FDI年減26%

     雖然大陸官方公布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5.3%優於預期,但近期發布的第1季國外直接投資(FDI)3010億元(人民幣,下同),卻比去年同期減少26%。這被分析認為,外資外企對大陸經濟的信心尚未恢復,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和不確定因素籠罩的氛圍,因此外資仍不敢貿然重返大陸市場。

  •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曾以敢言著名的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伍德克(Joerg Wuttke)近日接受港媒訪問表示,中國已經超越製造汽車的階段,他們開發出來的電動汽車向全球展示如何製造「帶著輪子的手機」,這種突飛猛進的電動汽車技術是「中國魔力」的體現。

  • 陸電動車大量湧入歐洲市場 德媒憂核心工業將受衝擊

    陸電動車大量湧入歐洲市場 德媒憂核心工業將受衝擊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德國《世界報》報導,中國商品正在大量湧入歐洲市場,德國第一批受衝擊行業已見端倪。專家估測,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加劇。在中國,電動汽車、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銷售陷入停滯,國有企業產能過剩,中國的計畫是讓這些產品湧入歐洲市場,第一個跡象已出現在布來梅港。貨輪「比亞迪探索者1號」數天前停靠在布來梅港。該白色貨輪長達200米。打開後部的大艙門,來自中國製造商的3000輛電動汽車逐步下船。

  • 對華貿易逆差大幅降低 華爾街日報:美並未戒斷中進口商品

    對華貿易逆差大幅降低 華爾街日報:美並未戒斷中進口商品

    2023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點。《華爾街日報》分析,乍一看,這似乎是由前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導致的兩國經濟脫鉤。但實際上,美國並沒有像相關數據顯示的那樣戒斷中國進口商品。中國和西方的製造商已經找到了許多繞過關稅的方法。但如果關稅進一步上調至60%呢?川普正為完成這項工作煞費苦心,如果今年秋季再次當選,他將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或更高的關稅。

  • 德國商會調查報告兩樣情:中國創新能力強 計劃撤資德企倍增

    德國商會調查報告兩樣情:中國創新能力強 計劃撤資德企倍增

    由前往中國投資的中國德國商會(AHK China)發布了最新年度的《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但是不同的媒體對這項調查報告的內容卻有極大的差異。陸媒指出,德國商會報告聲稱「創新是中國市場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讓在華德企倍感壓力」;而美媒則報導稱,「撤出或考慮放棄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4年間翻倍」。一份報告兩種不同角度,或許正反映出目前在華德商「高度期待卻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