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伸展操的搜尋結果,共44筆
現代人易感壓力大,家庭醫學科醫師宋晏仁表示,長期壓力會影響神經及內分泌系統,也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共犯。他建議從運動、深呼吸、冥想、攝影、睡覺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休息方式,遠離慢性壓力的牢籠。
今(23日)11時52分迎來24節氣中的「霜降」,此時氣溫驟降、初霜漸現,象徵冬季即將來臨,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命理師楊登嵙提醒,霜降屬「金」氣,應以養陰潤肺為要,從食衣住行育樂六方面調養身心,避開禁忌,為入冬儲備元氣。他強調,「霜降」是從秋入冬的轉折期,4生肖尤須注意健康,忌食生冷、油炸之物,避免勞損或參與危險活動,以防血光之災。
我國每10人就有1人有部分憂鬱症狀,醫師指出,憂鬱常源自長期壓力,可能與網路、科技使用有關,當壓力無法緩解,可能出現情緒低落、疲倦症狀,甚至自傷或輕生。日常生活中,民眾可透過多動、獎勵自己、練習放鬆等方式緩解憂鬱。
賴薇如繼去年陪憨兒歡慶生日後,今年再度與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攜手合作,化身「愛心快遞員」的她特別提前送上中秋月餅,陪伴憨老與憨兒一起過節、自封為「康樂股長」的她更現場與玩遊戲,還帶領大家一起做伸展操,送上滿滿的陪伴及真誠互動,讓現場如同樂會般氣氛既歡樂又溫馨。她開心表示:「去年是被愛包圍的感覺,今年則多了一份使命感!」
日本女星安達祐實出生沒多久就以嬰兒模特身分登上日本親子雜誌,隨後以童星拍攝廣告,更在12歲時因戲劇《無家可歸的小孩》人氣高漲。如今出道逾40年的她,日前度過44歲生日,並在社群分享近況,沒想到驚人的童顏狀態,掀起網友熱烈討論。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為迎戰即將登場的選美比賽,各地選手近期展開密集集訓。而在本次大會集訓中,特別邀請體態調整與身形雕塑專家王惠萱擔任訓練指導,協助選手們打造更自信、健康的身體曲線。
炎炎夏日,氣溫節節飆高,有人不只感覺到熱,還出現失眠、心情低落、煩躁易怒、提不起勁的症狀。專家提醒,別以為只是太熱、太累,可能是「氣候型憂鬱」找上門了。國內一項研究指出,一旦年均溫超過23°C,每上升1°C,重度憂鬱症風險將增加約7%。
步行有益身體健康,日本專家指出,比起每日萬步的步行,快慢交替的「間歇式健走」,更有助提升肌力,還能減重、改善認知能力,每次15分鐘,每周進行4次就有效。
年紀漸長,不少人都有2種以上慢性病。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多重慢性病患者透過上「個人化運動治療」與「自我管理支持」的課程,學習讓運動融入生活的技巧後,3個月後,上課的患者能比單靠藥物治療患者,明顯提升生活品質,且變得較樂觀,證明「生活本身就是一處方。」
退休不是變老,而是重新出發的開始。當收入減少、生活型態改變,健康與資產成為生活中的新考驗,退休族群難免感到不安。許多銀髮族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空閒時間與財務轉變時,往往缺乏方向,尤其在醫療支出、詐騙風險與身體退化等問題交織下,更容易對未來感到迷惘。為協助長者減輕焦慮、建立自信,三商美邦人壽今年再度啟動樂齡關懷行動,攜手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推出《樂齡金安心.財富健康我都要》公益活動,巡迴全台六大城市,免費開放60歲以上民眾報名參加,首場將於8月1日登場。
中視招牌節目《飢餓遊戲》前往馬來西亞外景,播出收視開出1.54佳績,本周日、6日繼續在柔佛州展開「飢餓王選拔賽」第二回合,結合當地人文、美食、遊戲挑戰,帶給觀眾滿滿驚喜與笑點。新一集中王仁甫對上孫協志進行「翻牌遊戲」讓人捧腹,遊戲規定只要兩人碰到彼此就必須暫停5秒,沒想到王仁甫為了干擾進度故意觸碰孫協志,直接把孫協志抱起來上演「公主抱5秒鐘」,畫面爆笑又有愛,兩人甚至越玩越開心。等到遊戲結束後,孫協志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沒聽懂規則,讓大家笑虧繼上一集被老花眼卡關後,這回又晉升成「記憶退化長輩」,成為全場公認的老藝人代表。
坐下再站起來,這個平凡的動作,能看出心臟跟壽命的秘密。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發現,不能順利坐下、站起來的人,死亡風險比其他人高出3到6倍,關鍵就在肌肉沒力,是全身健康警訊,但只要持續進行下肢肌力訓練,例如深蹲、單腳站立等,就能逆轉與改善,且有助於長壽。
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的心臟外科權威醫師林芳郁,傳出罹患失智5年,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表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雖然林芳郁是醫學專家,懂得養生,但基因、空汙和許多未知風險,仍有可能造成失智症,即使高知識份子也無法免疫。
為慶祝台中捷運藍線即將正式開工,台中市長盧秀燕17日下午宣布,6月26日藍線開工日可免費搭乘捷運1天,讓每位市民都能體驗交通便利的喜悅,歡迎大家當天前往市政府站見證藍線開工典禮。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除了要有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養成固定運動習慣更是不能缺少,有著演藝圈「美魔女」封號的台語歌后蔡秋鳳,曾經就透露自己的養生秘訣,除了喝溫水、少吃炸物,最重要的就是養成每天跑步數十公里的運動習慣。連復健科醫師都認同跑步的好處,甚至還可以預防2大病症的發生。
新北市三峽區19日下午4時許,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有一名78歲的余姓老翁開車自苗栗返家時,不明原因以極快速度衝撞國光街與國成街街口的行人、機車與腳踏車,造成3死12傷的慘劇,由於余翁仍在醫院治療中,尚未能做筆錄,檢警目前只能拼湊其軌跡,並調閱余翁的eTag紀錄,以通過每個收費點的時間和距離換算,余翁開在國道3號時,並沒有超速與異常狀況。
新北市三峽區國光街與國成街街口(北大國小旁),19日下午4時許發生重大死傷車禍,一名余姓老翁駕駛的車輛,不明原因高速撞飛10餘名路人,造成3死12傷悲劇;據悉,19日當天余翁從苗栗老家北返,先至關西服務區休息並買粉圓冰離開,並且下交流道後再至公園下車伸展身體,然而,最後要回家時,於途中發生這起意外。
有些人吃完大餐,會加強運動強度試著彌補。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研究發現,讓吃完高脂食物的老鼠,分別進行低度、中度與強度不同程度運動,只有類似慢慢走的低強度運動,能有效保護心臟,直接進行高強度運動,反而加重心臟負擔,這不是運動無效,而是健康順序不能顛倒,「得先吃對再動對。」
今年母親節,一起送給媽媽抹除歲月痕跡的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