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位經濟學家的搜尋結果,共108筆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於美東22日表示,中國大陸必須要把消費占未來10年經濟產出(economic output)的一半,為努力的目標。彭博社指出,羅奇已經加入擔心中國大陸經濟前景的經濟學家行列。
21日,根據路透社調查結果,韓國央行預定在23日舉行的例會中,應該會連續第3次都維持原利率不變,主要是韓國央行希望,能先把經濟成長穩住,然後景氣再步上復甦的正軌。
諾貝爾經濟學獎名單揭曉,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指出,今年得獎的兩組人選,雖分居經濟史和理論實證兩大領域,相關理念都是站在傳統經濟學開放市場的立場,反對保護主義,也認為創新必須由下而上才容易成功。
紐西蘭央行8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大幅調降2碼至2.5%,出乎市場意料之外。決策官員表示,為了提振疲弱經濟,未來不排除進一步降息。自2024年8月以來,紐央累計已降息300個基點(12碼)。
路透社8日公布短觀(Tankan) 調查報告,日本汽車業者的商業信心大幅滑落,是4個月以來首次下降,主要是因為美國實施新關稅政策,加上經營成本增加,以及海外需求不佳等諸多利空因素的影響。
印尼央行為了提振經濟成長,17日意外降息1碼,寫下連續三次降息紀錄,將利率降至2022年稍晚以來最低紀錄。在此同時,加拿大央行基於就業和經濟走疲,同日宣布降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
印尼央行為了提振經濟成長,17日意外降息1碼,寫下連續3次降息紀錄,將利率降至2022年稍晚以來最低紀錄。在此同時,加拿大央行基於就業和經濟走疲,同日宣布降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
美國聯準會(Fed)將在台灣時間18日凌晨公布利率決策,市場普遍押注將降息1碼。外界也關注台灣是否會跟進,但外媒分析,台灣央行同日召開的第3季理監事會議,預料仍將維持重貼現率2%不變,最快可能要等到2026年上半年才會啟動降息。與此同時,房市管制是否會出現鬆動,也成為市場矚目焦點。
根據CNBC Fed調查,大部份受訪專家認為川普對聯準會(Fed)採取的行動和言論,會限制或摧毀Fed的獨立性,這將會導致美國經濟低成長、通膨和失業率攀升、並拖累美元貶值。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調查,經濟學家警告,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Fed)的持續攻擊可能對Fed的獨立性與整體經濟造成長期傷害,而金融市場尚未充分反映川普舉動所造成的風險,包括通膨上升與投資人對美國公債信心的喪失。
準確預言2008年金融海嘯的知名分析師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近期再次發表驚人預測。惠特尼大膽估計,美國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會面臨第二場就業衰退危機,因為目前的經濟活動由高階消費者驅動,當關稅的影響浮現,就會出現大麻煩。
美國財政部於12日發布最新資料,內容顯示,美國7月海關關稅收入攀升至2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273%,創下單月新高紀錄,然而,扣除日曆差異後,當月財政赤字達到2,9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創下美國歷史上7月單月赤字的第二高紀錄,僅次於疫情暴發後、財政支出陡增的2021年。
中國出口數據將成為關稅戰效應的最重要觀察指標。根據路透調查34位經濟學家的預測中位數,以美元計,預計中國7月出口年增率為5.4%,低於6月的5.8%;進口則因需求依舊低迷,預料萎縮至-1.0%,較6月的1.1%轉為衰退。
路透對經濟學家的調查發現,受到出口溫和反彈,以及內需逐步復甦的支撐,韓國經濟很可能在第二季恢復成長。
上月,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大而美法案」,這是川普政府力推的綜合預算法案,目前正待參議院表決。然而,正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及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呼籲,法案一旦付諸實施,將大幅增加美國財政赤字,加劇貧富不均。長遠來看,更可能成為推倒美國霸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身為全球頂尖學府的光環從未掩蓋美國哈佛大學的爭議,這座創立於1636年,出過8位美國總統、162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如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等知名校友的常春藤盟校,如今卻成了川普政府針對的主要對象。
韓國1日公布,儘管汽車業因美國關稅政策而承壓,但晶片銷售卻相當強勁,帶動該國4月出口表現意外增長,並且超出分析師最樂觀預期。
川普對各國的關稅政策從4月開始實施,讓許多中小企業紛紛喊苦。27日川普在社群上表示,美國政府現在對他國課徵更多關稅,可以讓那些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約651萬元新台幣)的國民減少繳納所得稅,甚至還可能免除。
美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