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先進裝備的搜尋結果,共65筆
今年漢光演習,陸軍6軍團53工兵群的浮橋連,使用M3浮門橋車完成河道阻絕;此外,浮橋連基地期末鑑測也做過「河道阻絕設置」演練。浮門橋是向德國買的,國軍是世界第2個有浮門橋的國家,本來是搭橋過路的戰具,現在多個河道阻絕任務,反差實在太大了。
美國副總統范斯18日赴加州彭德爾頓營,出席美國陸戰隊成軍250週年活動,除了推崇陸戰隊歷來在各場關鍵戰役中的傑出貢獻,也以自身陸戰隊服役經驗為例,肯定軍旅生活價值,同時呼籲美國各界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當前全球紛亂局勢。
美國《國防郵報》(The Defense Post)1日報導,加拿大將於11月在首都渥太華市區舉行防空測試,並將邀請多家國防科技公司提供先進裝備,偵測在市區模擬作業的無人機,藉此探索反無人機(C-UAS)偵測與追蹤效能。
2025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簡稱「黔台會」)9月17日在貴陽舉行。今年以「十載同行譜新篇,攜手融合向未來」為主題,吸引了400餘位台灣專家、學者與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地合作新契機。
新北市三重義消中隊今(23)日迎來全新災情勘查車啟用,這部由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李余典爭取建議款85萬元,並由市府消防局採購配發的裝備,將大幅提升三重地區救災效率。三重地狹人稠,災害頻仍,新車上路不僅意味著救災能量的升級,也象徵著議員對地方消防的深厚關注。
且不說二戰日本向中國無條件投降,或日本淪為有大量外國駐軍的附庸國;且不說二戰後為了討好美國,日本替駐日美軍提供軍需與休閒,因而受到美國恩賜,竟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此日本竟對美國說No,結果被以一紙《廣場協議》,打到日本幾乎瞬間就失落了幾十年,至今仍找不回本。更不必說如今日本的經濟境內年生產總值(GDP)還不到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也不如德國。
9月3日一場盛大閱兵對歷史的緬懷,更是對國家實力與未來方向的展示。透過這樣的場合,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其發展軌跡與戰略意圖。與其說是「霸權的轉變」,不如說是「多極世界格局中,一個穩健力量的崛起」。中國的崛起之路,核心在於「和平發展」與「自主創新」兩大主軸。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盛大閱兵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防空反導作戰群對空抗擊方隊受閱,其中,紅旗-20、紅旗-19、紅旗-29等六款新型裝備亮相,形成了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結合的作戰體系,具備全天候、全方位打擊能力。
波蘭15日在首都華沙盛大舉行軍人節閱兵儀式,紀念波蘭軍隊在1920年8月15日擊退蘇聯紅軍入侵、守護國家主權的光榮歷史。活動展出各式先進裝備,包含南韓製K2、美製M1A2 SEP V3與「豹2PL」主戰車,凸顯該國近年積極增加國防預算、推動軍事現代化成果斐然。而美國與英、法、德、羅馬尼亞等北約盟軍也派遣部隊共襄盛舉,攜手展現歐陸與北約東翼防衛與嚇阻戰力。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月3日將舉行閱兵式。大陸官方20日開記者會介紹,閱兵活動按照閱兵式、分列式2步驟進行,時長約70分鐘。其中,徒步方隊邀請抗戰老部隊參加,受閱人員主要由前身為八路軍等單位組成,今年就沒再邀請抗戰主力國民黨老兵;多款最新裝備、無人機,也將在閱兵中首次亮相。另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統李在明確定不會出席中國九三閱兵儀式,而是由國會議長禹元植率領議員團代表韓方參加。
國防部長顧立雄15日指出「對外採購軍備大部分仍以軍購為主,商購比例仍相當低」,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表示,提升商售軍備比例,不僅能引進更多先進裝備,也可將其計入台美雙邊貿易額,在未來關稅談判中增加台灣的籌碼,降低在談判過程中犧牲脆弱產業的風險。
澳洲主辦的「護衛軍刀25」聯演自7月13日啟動,已於本月4日圓滿落幕。此次聯演集全球19個國家、超過4.3萬名官兵和人員,操作32艘艦艇、近300架空中兵力,進行實彈射擊、空中、海上、兩棲等多項大規模聯合作戰課目,除規模創歷屆之最外,各國還在聯演期間出動多款新籌獲的先進裝備,締造多項紀錄,展現夥伴國家間堅定的防衛與嚇阻決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1日將舉行董事會,會中將討論第2季股利、資本支出計畫,預期將報告營業祕密外洩的相關案情,2名副總級主管被拍到搭乘高鐵前往台南;另有業內人士質疑,營業祕密外洩事件從外洩方式到對象都不合理,不排除是國家勢力在背後推動。專家則呼籲政府應評估創設《敏感科技保護法》。
德國空軍5架歐洲戰機4日首度進駐波蘭,捍衛北約東翼領空,在俄國與白俄羅斯9月中旬舉行聯演前,加強監控俄羅斯動向,同時提升北約集體防禦能量,向潛在威脅傳達明確嚇阻信號。
美國與英國7月27至31日在德國與波蘭進行「捕蠅草計畫」(Project Flytrap)的第4次聯合演習,除了測試新興反無人機(C-UAS)系統效能,也磨練參演單位的戰技與戰術,強化應對北約東翼的無人機威脅。
軍聞網站「Naval News」報導,印度首艘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潛艦救難艦「尼斯塔號」(INS Nistar),繼本月初交付印度海軍後,已於18日正式成軍服役,未來可望大幅提升印度軍方的遠洋作業與水下救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