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免責意識的搜尋結果,共03筆
大罷免失敗後,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7日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啟動行政團隊大規模調整,共有16位閣員調整異動。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諷刺,雖然內閣小幅改組人數多達16人,但特任官只有6人,真正重要部會只有3個,這比較像是個障眼法,執政當局希望藉此轉移大眾對大罷免大失敗的關注,「但問題是,只變換一下隊形,就能平息大眾的怒火嗎?如果這樣想,就太一廂情願、太鴕鳥主義心態了」。
726大罷免大失敗,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大罷免軍的免責意識和十字軍有雷同之處,為達成某神聖目的犧牲奉獻,甚至不擇手段。駐德代表謝志偉質疑,游意指參與罷免的人該如何清算,舉例駭人聽聞。但AI分析十字軍東征的構成要素,確似與大罷免的青鳥亂象不謀而合。
首波大罷免結果26日出爐,國民黨24席立委與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失敗。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整個罷團與綠營陷入嚴重集體挫折的情境,並提及在大罷免推動者或極積參與者間存在一種類似「免負責任」的心理意識,非常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