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保健的搜尋結果,共18筆
佳格(1227)今(23)日宣布攜手日本食品產業龍頭和胺基酸科學全球領導品牌-味之素(Ajinomoto),在台推出一系列添加日本專利革命性胺基酸「Amino L40」的多元健康營養食品。
大江生醫(8436)9日表示,早已啟動全球製造布局,在美國與大陸設有製造廠,並於今年推動「輕資產全球擴展策略」,積極擴充美國與印度等地產線,強化供應鏈的產能與彈性,未來營運樂觀。
安盛生(6734)將與日本樂敦製藥集團旗下具百年歷史的保健養生領導品牌「余仁生」合作,推出結合檢測與營養補充的一站式個人化健康管理方案,公司希望今年來自營養品的營收占比目標希望達到3成。
軒郁(6703)因出國潮排擠國內消費預算,影響去年獲利表現,全年稅後純益3.0億元、年減25.56%,EPS為10.16元,董事會決議擬配發每股8元股利,包含現金7元、股票1元。雖然大環境遇逆風,惟軒郁仍連兩年賺逾一股本,穩坐生技業獲利前段班行列。
軒郁(6703)2024(去)年全年營收達35.84億元,年增20.5%,EPS為10.16元,集團旗下保健品牌m2美度、美妝品牌未來美表現亮麗均有雙位數增長。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7元、股票股利1元。
軒郁(6703)去年因出國潮造成國內消費預算排擠,影響獲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損3.0億元,年減25.56%,每股稅後純益(EPS)10.16元,董事會決議擬配發每股8元股利,其中現金7元、股票1元。
捷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憑藉全球首創的功能性專利益生菌iHA318,在第21屆國家新創獎中脫穎而出,榮獲「企業新創獎」,展現卓越的創新研發實力。該獎項由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辦,吸引200多家來自生醫與健康領域的企業共同競逐。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獲得專家評審團的一致肯定,彰顯其在保健市場的技術領先與創新價值。
適逢元旦、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健喬(4114)2025年元月營收5.06億元,年減12.89%。綜觀整體市場需求依然呈現強勁增長,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產品需求在春節前後尤其大幅增加。
2023年5月,綠茵生技掛牌上櫃進入全新里程碑;2024年12月24日,綠茵斥資15億元打造的台中潭子新廠正式動工,朝著「台灣生技保健原料國際化的領航者」的願景邁進一大步。
世紀民生(5314)伴隨保健食品銷售報喜,8月營收0.25億元、月增2%,年增944%;前八月營收達3.32億元,年成長3,416%。
AKK菌搭上GLP-1減肥話題,掀起投資熱潮!生展(8279)19日表示,已結盟雷文虎克生技,結合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院長的研究團隊,攜手開發次世代益生菌產品,目前已成功從台灣本土健康人群中篩選出110餘株AKK菌,成為全世界第二大AKK菌種資料庫。
隨者台灣超高齡社會的提早到來、慢性病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運動保養的預防保健意識提高,同時疫情趨使民眾對於自身免疫力的重視,帶動全球保健益生菌市場蓬勃發展,而在益生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紅海市場,益生菌專家豐華生技異軍突起,在過去數年投資大量研發及製程技術,致力於持續創新和提升產品品質,讓客戶在產品體驗上獲得更佳感受。
泰宗(4169)搶攻全球保健品商機!首創全球唯一的護肝功效原料LivPhcD,正與日本前三大保健食品通路洽談合作機會,力拚下半年挹注業績;另外,總經理王雅俊也領軍參加14日起在日內瓦舉行的「歐洲保健食品暨原料展」(Vitafoods Europe 2024),拓展國際市場。
晨暉(1271)18日宣布,攜手全球最大發酵原料製造商Lesaffre樂斯福集團,進軍全球保健品市場,首發產品MenaQ7 Metabolic,瞄準全球逾20億美元潛在商機。
保健營養原料大廠晨暉生技(1271)宣布攜手全球最大發酵原料製造商Lesaffre樂斯福集團旗下公司Gnosis by Lesaffre舉行「策略結盟簽約儀式及產品發表會」,運用雙方在保健產品原料各自擅長優勢,透過正式的策略聯盟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同時,雙方也發表合作的第一項創新產品「MenaQ7 Metabolic」,目標瞄準全球市場一年超過20億美元潛在商機;此一產品不僅是雙方策略聯盟中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是後續在產品研發與國際供應鏈整合領域持續深化雙方合作的起手式。
全球益生菌領導解決方案專家豐華生技,宣布旗下後生元原料Totipro益萃質PE0401在微生物調節領域榮獲NutraIngredients大獎肯定,為全球第一個後生元於功能性保健原料大獎。在眾多優秀保健原料中脫穎而出,為其在全球保健品原料領域的卓越表現帶來肯定。
生技股王保瑞、高獲利資優生泰博轉上市案過關,激勵生技業掀起「轉上市」風潮,預期市值王藥華藥也有機會在年底前獲准,目前生技前五大市值股除合一外,其餘4家均轉上市,不排除為年底生技族群拉出一波紅包行情。
年初利率走勢提振市場風險情緒,資金自避風港撤出,導致醫療股今年至今表現仍落後大盤,尤其防禦色彩濃厚的大型製藥與健保公司今年股價表現仍差。但投信法人分析,醫療保健為重要核心資產配置,現在是逢低布局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