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兩岸和平協議的搜尋結果,共43筆
1980年代民進黨前身「黨外」時期,曾經掀起一次的「批康」運動,主要是以主張街頭路線的少壯派(新潮流系前身),批判康寧祥的議會路線,導致康寧祥曾因此落選過立委。如今,國民黨也該來一場「批康」運動,批判媒體大亨趙少康胡言亂語的「中共介選說」和選後的「親中說」,國民黨唯有如此,才能藉由「女力大革命」脫胎換骨。
賴總統第二次雙十國慶演說著墨國防外交、經濟民生等內政問題,未出現兩國互不隸屬,也未重申以「國安17條」反統戰、反滲透等語句,應有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之意。遺憾的是,114年的中華民國歷史脈絡消失了,也未見任何有益兩岸交流的主張,國防外交論述仍受「抗中」意識的綑綁。
賴總統第二次雙十國慶演說著墨國防外交、經濟民生等內政問題,未出現兩國互不隸屬,也未重申以「國安17條」反統戰、反滲透等語句,應有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之意。遺憾的是,114年的中華民國歷史脈絡消失了,也未見任何有益兩岸交流的主張,國防外交論述仍受「抗中」意識的綑綁。
外國人來台灣若遇到地震,常被台灣人的老神在在驚到,有句解答非常傳神:「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其實,面對中國大陸的威脅,台灣人也有同樣聽天由命的淡定──或者說逃避。
外國人來台灣若遇到地震,常被台灣人的老神在在驚到,有句解答非常傳神:「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其實,面對中國大陸的武力威脅,台灣人也有同樣聽天由命的淡定──或者說逃避。
中天電視台舉辦的首場國民黨主席辯論會,儘管僅有3位候選人參加,卻為國民黨帶來久違的清新氣息,也為社會大眾重新認識國民黨提供了契機。辯論過程中,參選人針對國民黨積弱已久的根本問題直言不諱,對藍白合、兩岸政策、黨內團結與年輕世代的接軌等議題提出看法,顯示這場主席選舉不只是黨內大事,更關係到國民黨能否成功轉型,成為有能力挑戰民進黨,重塑中華民國政局的力量。
國民黨主席選舉多人領表,除了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外,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及前國代蔡志弘17日也至中央黨部領表。張亞中強調上任將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卓、蔡也主張自己最能處理兩岸問題。
當台灣政黨版圖朝綠營傾斜、藍營陷入低潮,國民黨即將迎來的黨主席改選,已不再只是黨內例行性的政治角力,更是一場關乎政黨存續與振衰起敝的關鍵抉擇。選出怎樣的黨主席,不僅會影響國民黨的未來走向,也牽動著2026地方選舉與2028總統大選的布局。
當台灣政黨版圖朝綠營傾斜、藍營陷入低潮,國民黨即將迎來的黨主席改選,已不再只是黨內例行性的政治角力,更是一場關乎政黨存續與振衰起敝的關鍵抉擇。選出怎樣的黨主席,不僅會影響國民黨的未來走向,也牽動著2026地方選舉與2028總統大選的布局。
最近一場關稅大戰,大家都高度焦慮吧!護國神山保不住了,軍費又被迫大增,繼續跪舔美國的結果,就是產業被掏空,國家經濟陷入岌岌可危的處境!一紙「境外敵對勢力」的聲明,把台灣推向「準宣戰」的緊繃狀態,兩岸也正陷入了戰鼓頻催之中,而一場俄烏戰爭與印巴空戰,更讓我們清楚看到了,如果兩岸發生戰爭,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國民黨主席今年將改選。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1日宣布參與黨主席選舉,並推出三改革、四承諾。張亞中指出,將推動修改黨綱建立事權統一機制,總統候選人一律初選,一旦確定人選,黨主席交予選戰所有黨權,並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自願縮減此次任期時間至下屆新任總統就職前一日」。張亞中更說,為兩岸謀福祉之利,將恭請王金平院長擔任與中共對話的全權代表。
賴總統最近接受專訪時以「併購」比喻兩岸談判,他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不是台灣提條件」。但他也提出對岸談判前提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對此不能接受。
賴總統最近接受專訪時以「併購」比喻兩岸談判,他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不是台灣提條件」。但他也提出對岸談判前提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對此不能接受。
打得你死我活的俄烏之戰,可望進入和平談判。對分裂了77年的兩岸有何不可?一來台灣倚美謀獨之夢即將破碎,二來金廈大橋也正在興建中,金門人也同聲希望金廈都可通水,為何不能重啟77年前的正常往來?
打得你死我活的俄烏之戰,可望進入和平談判。對分裂了77年的兩岸有何不可?一來台灣倚美謀獨之夢即將破碎,二來金廈大橋也正在興建中,金門人也同聲希望金廈都可通水,為何不能重啟77年前的正常往來?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籌設「中道和平聯盟智庫」,8日舉行和平宣言倡議大會盟,主張「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他的目的就在為兩岸避戰及謀求和平作準備,其主張有三步驟:一是先重新就台灣人民的兩岸認知來定位兩岸共識;再從這共識中來倡議「兩岸和平協議」,最後再進行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及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