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兩岸談判的搜尋結果,共71筆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亞洲事務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文建議,華府不應背離一中政策,否則將增加大陸犯台風險,談判是維護和平唯一出路。他提到,不能排除大陸侵台的可能性,台灣應透過增加國防支出、強調自身自力更生,以及從事外交來做好準備。
賴清德總統最近把兩岸和平希望寄託在一位外國領袖身上:若川普能說服中國放棄武力犯台,就應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是一種高度情緒化的外交說法,既有操作國際輿論的意圖,也隱含對制度性安全機制不足的焦慮。
章念馳先生在〈記黃年先生 思兩岸關係演變〉一文中,回顧了黃年先生對兩岸的關懷與探索。文章情感真摯,既有歷史厚度,也帶來一種知識分子對時代的責任感。然而,讀到今天的台灣社會,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當語言本身失焦,我們還能如何理性討論兩岸的未來?
章念馳先生在〈記黃年先生 思兩岸關係演變〉一文中,回顧了黃年先生對兩岸的關懷與探索。文章情感真摯,既有歷史厚度,也帶來一種知識分子對時代的責任感。然而,讀到今天的台灣社會,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當語言本身失焦,我們還能如何理性討論兩岸的未來?
針對賴清德提出希望兩岸談判交流秉持「對等尊嚴」,大陸國台辦回應指責賴是企圖在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協商,實際上是為兩岸對話協商製造障礙,抨擊賴清德又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兜售台獨分裂謬論,花言巧語欺騙台灣民眾和輿論。
今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傳將於25日舉行。台北市議會10日抽籤決定由北市府提供的公費隨團名額,民進黨沒有議員派員抽籤。中籤者之一的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曾獻瑩說,這次雙城論壇意義重大,因為是繼大罷免後兩岸官方最高層級交流,且「最敏感的九三閱兵已過去了」,希望能創造兩岸和平的契機。
「一個中國」是憲政法理,也是政治現實。台獨沒有主權,中華民國才有。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兩岸談判交流不能以「台灣放棄主權、接受一中原則」為前提,這不是民進黨接不接受的問題,是台灣社會根本不可能接受。這完全是賴清德為了推動台獨工作,拿台灣偷換台獨,阻止兩岸交流,推卸政治責任的錯誤說法。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希望兩岸談判交流秉持「對等尊嚴」,不能以台灣放棄主權、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只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正視台灣民意,相信很多事都能迎刃而解。陳斌華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指責賴總統是企圖在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協商,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實際上是為兩岸對話協商製造障礙。
美俄元首川普、普丁會面談俄烏停火、領土改變,但烏克蘭人民、總統澤倫斯基都被排除在外。而《金融時報》7月也曾報導,川普已展現出某種程度的意願,將台灣作為談判籌碼。
上周,蕭美琴釋出了兩則外媒專訪,罕見地就兩岸關係、台灣與國際安全形勢、建軍戰略乃至於兩岸談判恣意揮灑。其中,由美國主播萊恩進行的80分鐘長訪談,上線一天就獲取38萬次瀏覽,聲勢更不可小覷。
上周,蕭美琴釋出了兩則外媒專訪,罕見地就兩岸關係、台灣與國際安全形勢、建軍戰略乃至於兩岸談判恣意揮灑。其中,由美國主播萊恩進行的80分鐘長訪談,上線一天就獲取38萬次瀏覽,聲勢更不可小覷。
川普和習近平通話後,美中財經高層隨即在倫敦展開經貿磋商,並獲得具體進展,美中雖陷入結構性對抗,但雙方都有意維持對話管道、管控分歧。有趣的是,總統府發言人對美中元首通話罕見表示「支持樂見」,不禁讓人聯想兩岸官方對話中斷超過9年,民共(綠紅)從未有過正式對話,何以致之?。
川普和習近平通話後,美中財經高層隨即在倫敦展開經貿磋商,並獲得具體進展,美中雖陷入結構性對抗,但雙方都有意維持對話管道、管控分歧。有趣的是,總統府發言人對美中元首通話罕見表示「支持樂見」,不禁讓人聯想兩岸官方對話中斷超過9年,民共(綠紅)從未有過正式對話,何以致之?。
賴總統最近接受專訪時以「併購」比喻兩岸談判,他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不是台灣提條件」。但他也提出對岸談判前提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對此不能接受。
賴總統上任1年了。在520前夕,他透過多場專訪進行了一輪不可謂不誠懇的社會溝通,也向對岸和國際釋出了諸多訊息。然而近期的幾項民調顯示,1年來在賴清德的領導下國內民意卻呈現空前的分裂。肯定賴總統施政表現的民意比例基本沒有超越他去年大選的得票率。因大罷免和柯文哲案而徘徊在高點的朝野對立,更使1年來的重大國政幾乎空轉。兩岸嚴重對立激化的軍事緊張讓美國智庫學者警告台海的戰爭風險已高,而且隨著賴總統的任期繼續,還將變得更高。
賴總統最近接受專訪時以「併購」比喻兩岸談判,他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不是台灣提條件」。但他也提出對岸談判前提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對此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