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筷的搜尋結果,共32筆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上月證實罹患胃癌,目前已完成治療,消息曝光引發各界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民眾,胃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若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此外應減少攝取醃漬、鹹食、煙燻及加工食品,並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以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率。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於臉書證實於去年初罹患胃癌,目前身體恢復狀況良好,相關貼文引發外界關心。根據11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統計資料指出,每年超過2,000多人死於胃癌。醫師就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以及「落實健康生活型態」以及才能有效降低胃癌威脅。
衛福部次長莊人祥昨天(4日)證實在去年初確診胃癌,令外界震驚。國健署表示,約有8至9成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想了解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碳13呼氣檢測、糞便抗原檢測與胃鏡檢查等方法,平日則要少吃醃製食品、避免共杯共食,可以有效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傳染。
胃癌每年奪走2000多條國人性命。國健署表示,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而家庭成員相互傳染是重要傳染來源,醫師則指,包括家人間共用碗筷、共喝一碗湯、相互夾菜、幫小孩吹涼麵,甚至情侶放閃親親,都是可能傳染途徑。
七夕情人節將至,當心「浪漫一吻」藏健康風險!俗稱「接吻病」的EB病毒盛行率高、多潛伏於體內,主要藉由唾液傳播;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可能活化,出現發燒、倦怠、淋巴腫大等症狀,嚴重甚至併發「噬血性症候群」。台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提醒,EB病毒普遍存在,人類接吻表達情感,不必因此戒斷,但若有相關症狀,應暫時避免親密接觸。
七夕情人節將至,醫師提醒「浪漫一吻」恐藏健康風險!俗稱「接吻病」的EB病毒,盛行率高、多潛伏於體內,主要透過唾液傳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可能活化,出現發燒、倦怠、淋巴腫大等症狀,嚴重恐「噬血性淋巴組織增多症」。台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提醒,EB病毒普遍存在,「認識它,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有些人看個感冒、肌肉痠痛,拿個止痛藥就一定要搭配一顆胃藥,不然心裡面就會覺得怪怪的,不過,藥師胡廷岳提醒,長期吃胃藥,容易讓胃酸不足,降低殺菌的效果,這時潛伏在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就可能趁機作怪,提高罹患胃癌的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會經由唾液、糞便及受汙染水源傳播,幽門桿菌能否根治?治療後是否會反覆復發?這2個問題是許多人的疑惑。醫師陳榮堅指出,即使自己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殺光,但若同住者體內也有此菌,一起共食仍可能導致復發,想要徹底杜絕,最好全家一起「殺菌」根除。
胃痛、胃脹,小心是幽門螺旋桿菌再作怪。醫師張家銘分享研究指出,全球2008至2017年出生的年輕世代中,未來將有高達1560萬人罹患胃癌,76%是因幽門螺旋桿菌導致,亞洲正是重災區。他也提醒,共用杯筷、愛吃生食、喝未煮沸的水,都是高風險習慣。
諾羅病毒傳染力強,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春節至今,全台腹瀉急門診累計就診人次突破50萬,創近5年同期新高,新竹台大分院腸胃肝膽科醫師施文迪表示,一名女病患近日出現噁心、嘔吐與腹瀉症狀,經診斷確認感染諾羅病毒,研判與未充分加熱冷凍粽子有關,他提醒諾羅病毒耐酒精,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及用餐習慣。
減重醫師蕭捷健一向給人健康的形象,不過,他卻自曝最近被發現有嚴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是致癌等級第一的病原體,可能導致胃癌,但他卻完全沒有不適,是個「無症狀感染者」的活教材,藉此提醒,人的身體很會忍,沉默不代表沒事,很多癌症都不是天降橫禍,有空時不妨去做個檢查。
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國內1周因腹瀉而就醫人次破30萬人。胃腸肝膽科醫師張靖表示,他近半個月看診經驗也是如此,10個病人踏進診間,有7、8個都是急性腸胃炎,其中又以諾羅病毒佔大宗,連他也難逃被感染,他並分享自身抗病所採取的5項措施,包括飲用稀釋的運動飲料,以縮短病程。
衛福部台北醫院今(11)日舉辦元宵節活動,不僅有「猜燈謎」和「彩繪燈籠」讓活動充滿傳統氣息,還有耕莘專校的開場舞蹈表演,讓病友及家屬在歡樂溫馨的氛圍中感受節慶氣息,院方也提醒民眾注意各類傳染病擴散,提供相關防護建議。
農曆春節期間聚會頻繁,衛福部疾管署提醒,往年春節期間國內急性腹瀉就診人數皆有增加,而今年春節前腹瀉門急診人次達18.7萬,已呈現上升趨勢,近四周更接獲246起腹瀉群聚通報,呼籲民眾留意手部衛生和飲食安全,如有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最近公司行號陸續舉辦尾牙,兒科醫師陳敬倫提醒,年前聚餐多,諾羅病毒造成的腸胃炎病患也變多,潛伏期很短,感染後會突然開始上吐下瀉,而且傳染力非常強,使用酒精消毒也無效,導致家人、朋友一個接一個發病。
天好冷腸胃也要做好保暖。腸胃腸科醫師李柏賢表示,天冷血液會優先供應到重要器官,例如心臟、大腦,導致腸胃血流變少,即使是吃很少食物,仍可能消化不良,建議可透過吃慢一點、保暖腹部與避開吃冰品來改善,此外,多喝溫水、溫湯,也能幫助腸胃變暖,提升消化能力。
天冷是吃火鍋好時機,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示警,錯誤的吃鍋習慣恐誤踩傷腎地雷,包括嗜吃麻辣鍋、挑選濃醇香醬料、愛吃到飽、吃超長時間、生熟食餐具沒區分、速食麵與冰淇淋當結尾,以及湯底打包當消夜。其中他提到,火鍋湯只要煮超過30分鐘,亞硝酸鹽濃度就開始暴增,其進入體內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千萬別喝。
胃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8名,每年約有4000多名新診斷個案。而胃癌患者中,高達8至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國民健康署提供保「胃」5招,包括少吃醃製食品、養成公筷母匙好習慣,從日常生活做起,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率,就能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一名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但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舒服,經胃鏡檢查後發現胃炎,且再度感染幽門桿菌。醫師詢問之下,得知陳小姐家族經常一起吃火鍋,家庭成員過去也曾驗出幽門桿菌陽性,推測是聚餐時經唾液重複感染。不止她,同桌兩名親友也中標,醫師建議全家接受幽門桿菌篩檢治療,並落實公筷母匙。
一名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但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舒服,經胃鏡檢查後發現有胃炎,且再度感染幽門桿菌。醫師詢問之下,得知在天氣轉涼後,陳小姐家族經常一起吃火鍋,家庭成員過去也曾驗出幽門桿菌陽性,推測是聚餐時經唾液重複感染,建議全家接受幽門桿菌篩檢治療,並落實公筷母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