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冠心症的搜尋結果,共39筆
鴻海智慧醫療布局再下一城,23日宣布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臨床驗證、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及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展開深度合作。此合作結合鴻海在AI、雲端與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實力,及北榮珍貴的臨床數據與研究能量;鴻海也宣布捐贈3億元經費,分三年期投入相關合作專案,共同打造具台灣特色的AI精準醫療與智慧醫院新標竿。
鴻海(2317)今(23)宣布與台北榮民總醫院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臨床驗證、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及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展開深度合作,同時宣布將捐贈3億元經費,分3年期投入相關合作專案,盼共同打造具台灣特色的AI精準醫療與智慧醫院新標竿。
台北市消防局今(14)日迎來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的重要參訪團,雙方針對「到院前緊急救護」的數位化應用展開深度交流。這場國際級的合作對話,展現了我國在緊急醫療領域的科技實力正獲得國際肯定。
為強化精準診斷量能,高醫岡山醫院引進「1152切電腦斷層」,並於今(9)日正式啟用,新儀器兼具掃描快速、低輻射劑量及最佳影像解析度等特色,有助於早期肺癌、冠狀動脈狹窄及腦部病變等各種高階的影像判讀,有望提供北高雄民眾優質影像學檢查服務。
台灣1987年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至今邁入第38個年頭,已成為末期心臟病患的常規治療。振興醫院心臟移植小組自1988年7月於三軍總醫院施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年8月已完成589例的心臟移植,年齡從2.3歲到75歲,目前已有11位換心人存活達30年,創亞洲國家單一醫院紀錄。
台北市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邁入全新里程碑!北市消防局「急重症整合系統暨App」今年1月正式上線後,再傳重大突破。不僅7月成功導入AI判讀心電圖功能,精準鎖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更在8月19日與新光醫院完成系統介接,成為台北市首家實現「到院後預後資料自動化整合」的急救責任醫院。這套系統透過AIoT智慧聯網技術,平均替醫院爭取到寶貴的6分鐘準備時間,讓急救品質大幅提升。
高血脂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但不少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後,血脂狀況仍控制不佳,達標率僅3到4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去年起率先導入「血脂決策輔助系統」,讓醫師在門診中能夠快速找出高風險病人,一眼看出檢驗數值和病患領藥情形,有助於調整用藥決策。這套系統預計明年將拓展至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管理。
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2024年全台超過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是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指出,心臟疾病治療講求「快狠準」,臨床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卻常出現「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狀況,呼籲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勿拖延。
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2024年全台超過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是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指出,心臟疾病治療講求「快狠準」,臨床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時,卻常出現「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狀況,呼籲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勿拖延。
2025 年全球災害風險升高,從台中百貨氣爆、南海地震預言的網路熱議,民眾對災害應變與緊急醫療的重視空前提升。台灣醫療救護學會(TSP)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科技共同主辦 PERIC 2025 醫療救護與緊急應變國際研討會,以「醫療救護」與「韌性科技」為雙主軸,結合學術研究、臨床實務與科技創新,串聯國內外救護與災防專業人才,共同思索災難應對與制度革新。
日前苗栗縣一名8旬阿婆因突發胸悶、盜汗與頭暈不適,家人緊急將其送往苗栗市協和醫院,經初步檢查,醫師高度懷疑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連絡衛福部苗栗醫院並傳送心電圖。經部苗心臟內科醫師何聖光判斷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後,火速啟動「急性心肌梗塞他院轉入快速通關流程」,讓病人抵達苗醫急診室後僅13分鐘即完成了血管打通手術,成功搶回一命,且術後復原良好,住院3天後康復平安返家。
炎熱天氣不只中暑,也可能誘發心肌梗塞!一名70多歲老先生,炎炎夏日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太太原以為是中暑,緊急送醫後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啟動心導管手術,阻塞的心臟血管才順利被打通、裝上支架,經2周密集治療後順利出院。
炎炎夏日溫度不斷提升,當夏季氣溫特別高的時候,因為急性冠心症急診的人數也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多。百大良醫家醫科醫師郭威廷提醒,夏季中風、心肌梗塞的患者其實不比冬天少。
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辦公室昨(1)日發布地球磁場擾動特報,地磁擾動增強且達強烈磁暴G4等級,自晚間8時起預計持續51個小時。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地磁風暴可能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與提高25%到60%的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這不只是天空的異常現象,是全人類生理的一次共同考驗」。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20日舉辦50週年慶祝大會,邀請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王裕煒、苗栗縣長鍾東錦及醫護代表等各界人士出席。鍾東錦致詞時感謝醫療團隊長年守護苗栗鄉親健康,並期許新建醫療大樓工程能盡速推進,提升縣內醫療品質,強調縣府將全力協助。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今年起由長庚醫療體系接手,議員指陳情案件從去年4件激增至25件,現況問題包括夜間與假日門診不足、醫護人力短缺,健保申報量大幅下滑。院方強調,角色定位不同,營收每月成長逾2成。市長陳其邁也表示,聚焦急重症品質提升;衛生局推估履約10年公益權利金可破10億元。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TAMIS)今年首度設立「護心獎」,分為團隊獎與個人獎兩大類別,分別由台北榮總團隊與雙和醫院個案管理師江婉婷奪得,並於13日舉行表揚儀式,肯定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努力。
百慕達籍伊莉莎白皇后號郵輪由馬尼拉前往基隆港途中,一名78歲澳大利亞籍男性乘客經船醫診斷急性冠心症,空勤總隊獲報立即前往實施醫療後送,救援期間一度血氧降至88、血壓177,經給氧及相關處置暫時穩定,機組以最快速度返回高雄治療。
衛福部苗栗醫院心臟血管中心近期以「緊急醫療資源不足區域之全時全方位心導管網布建—整合、創新、突破」為主題,參加第27屆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並榮獲「醫療院所類-醫院特色醫療組」國家級品質認證,獲得專業評審團高度肯定。
近期媒體報導,高雄一名病患因加護病房滿床,練習許多醫院仍無法收治,轉至150公里外的醫院後,最終敗血症死亡。衛福部澄清,經查此病患為台南而非高雄,病人因潰瘍性腸炎、心衰竭長期在成大醫院就醫。因無 ICU 床位可立刻釋出,建議轉院治療,又因非四大急重症,未聯繫南區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協助,而由醫院自行聯繫,2小時內轉診到同體系的斗六分院,未延遲處理,當日就開刀,仍在隔日晚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