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化痰的搜尋結果,共68筆
今(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冬」,隨著氣溫下降,許多人會以溫熱食材進補禦寒。但有一名78歲患者,與家人聚會時喝熱紅酒,結果半夜口乾舌燥頻頻喝水,影響睡眠品質。中醫師羅珮琳提醒,立冬進補並非人人適合,若體質不符、吃錯方式或補過頭,反而會引發不適症狀。
耳鳴是現代人常見困擾之一,安靜時特別明顯,甚至影響睡眠與情緒。中醫師表示,耳鳴不只是耳部問題,而是氣血失調、臟腑功能失衡的反映,常與腎、肝、脾三臟相關。若能從臟腑平衡、氣血調和著手,配合個人體質調理、飲食節制與穴位保健,便可逐步緩解。
根據統計,慢性肺阻塞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名,每年將近5000人因而死亡。除了使用西藥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去痰藥之外,其實中醫也有很多藥材可幫助改善病情。天寶中醫診所院長陳霖光醫師近日診治數名慢性肺阻塞患者,結果顯示多種中藥對緩解病情有很大幫助,包括栝蔞、杏仁、貝母、款冬花、桔梗、五味子、黨參、熟地黃等等。其中病患黃先生原本連爬上2樓都會喘,中藥治療後不但咳嗽痰喘改善許多,甚至還可騎腳踏車去運動,可說療效明顯。
秋老虎剛過,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可能出現呼吸道或皮膚不適,甚至容易便秘。中醫師建議,可吃柿子、葡萄柚、芭樂和梨子等水果,其中芭樂維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8倍,除了能幫助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也能減緩腹瀉、皮膚乾癢等症狀。
血脂高、動脈斑塊,不少人被醫師建議長期服用他汀降脂藥,但也因此憂心「天天吃會不會傷身?會不會越吃越短命?」《搜狐網》健康專欄指出,對於真正需要服藥的患者來說,長期規範服用他汀不僅不會減壽,反而能延壽保命,關鍵在於「獲益遠大於風險」。
今年至9月底止,已有47項藥品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表示,46項藥品有可替代藥,僅1款藥廠停產,將採專案進口。醫師張振榕指出,對於這樣的變化感到憂心,很可能會遇到無法接受更換替代藥的患者。他說,藥品供應不穩、健保價格制度僵化,台灣的醫療崩潰會越來越有感。
針對今年已有47項藥品申請退出台灣市場一事,衛福部長石崇良12日表示,政府已啟動專案進口機制,確保臨床用藥不中斷,民眾不必過度恐慌。他強調,除一款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外,多數退出市場的藥品均有學名藥可替代使用。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面臨胃食道逆流問題,出現火燒心、胃酸逆流、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辛辣、甜食、油炸等刺激性飲食,平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食及吃宵夜;日常習慣方面,飯後不宜立刻躺下,睡覺時可稍微墊高上半身。
國道一號彰化溪湖交流道附近,有一塊神秘的「大陳絞股藍」T霸廣告看板,因名稱特殊,許多人都留有深刻印象,甚至被視為彰化地標之一,近日卻被發現已然悄悄下架,讓當地人感嘆不已,直呼沒看到這塊看板,回家的感覺都沒了。
化痰藥氣舒痰Bisolvon ® Solution 2mg/mL(口服液劑)退出台灣市場,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上直言是「健保奇蹟」,救命的藥物殺價到印尼廠都不做。健保署回應,「氣舒痰」為國際上市60年的老藥,已有眾多學名藥及相同治療用途藥品競爭,已在多國下市,健保收載的藥品中,12項不同成分之ambroxol 口服液劑可為部分替代。
近年來國內的藥品和醫材屢屢傳出缺貨、退出台灣市場消息,近日氣管化痰藥物氣舒痰因為價格不敷成本,退出台灣市場。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氣舒痰可以從0歲用到100歲以上,「可以喝、可以管灌、又可以蒸氣吸入的化痰藥物」,適用於許多症狀,如今卻連國內引進的印尼廠都不堪價格要退出,讓蘇一峰忍不住怒飆髒話批評「台灣健保奇蹟」,消息曝光後引發熱議。
越來越多銀髮族和忙碌的上班族瘋「超慢跑」,醫師提醒,超慢跑屬於心肺有氧,並無法取代所有運動,人的肌肉在30歲後逐漸流失,需要的是「重量訓練」,如啞鈴、槓鈴、腿推機、伏地挺身、深蹲等,讓肌肉出力,才能強壯與雕塑身體,達到抗老化、顧關節等效果。
新竹市20歲女性近來左側耳朵突然聽不清楚,向新竹市蔡宗璟中醫診所院長蔡宗璟求診,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患者擔心左耳聽力無法完全恢復,所以尋求中醫的治療,經由針灸與開立中藥雙管齊下的治療後,患者在2周後聽力完全恢復。
2025年夏季三伏天時間出爐!今年三伏天時間落在7月14日至8月30日之間,分別為初伏7月20日、中伏7月30日、末伏8月9日。中醫師觀察,近年三伏貼敷貼族群以青少年和女性為主,出現年輕化趨勢,顯見現代人多有「冬病夏治」利用中醫做保養概念,尤其疫後免疫負債影響,不少媽媽帶小孩,希望提高免疫力,減少過敏、慢性疾病。
繼張國周、大正製藥後,又有藥品漲價!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17日透露,中化製藥旗下5款指示用藥,包含化痰、感冒、退燒、過敏性鼻炎、止痛藥,市占率至少有1成,因不敷電價調漲成本,7月起,零售價將從120元漲至130元。
繼張國周、大正製藥後,又有藥品漲價!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今(17日)透露,中化製藥旗下5款指示藥品,包含化痰、感冒、退燒、過敏性鼻炎、止痛藥,因不敷電價調漲成本,7月起,零售價將從120元漲至130元。因藥局目前大多有庫存,預估3個月到半年後才會反映在對民眾的售價上。
端午連假後,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預估高峰將落在6月底、7月初,單周就診人次恐逾20萬人。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民眾應趁早備妥家用常備藥品,與5大基本防疫物資,適量備用、切勿囤積。
適量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許多人在處理時多著重於果肉,一不小心可能把營養價值高的部份給丟棄。像是紅龍果皮其實富含甜菜紅素,可以抗發炎,營養師劉昱伶指出,處理時應留著內皮,和果肉一起食用。中醫師褚柏菁也指出,西瓜白色內皮解暑效果佳、橘子裡白白的橘絡有助健脾、化痰,都可以多食用。
減重的人,往往都會遇到停滯期,一些人甚至因此而失去信心。中醫師表示,其實正確的減肥過程,最好是階梯式,而非直線下降,建議每周減重別超過0.5至1公斤。減重須循序漸進,由飲食及運動著手,提升基礎代謝率。肥胖是日積月累形成,減肥也絕非一蹴可成,迅速的減重大多是以脫水的方式所營造出來的假像,不僅易復胖,更會造成生理代謝失常,使下次減重更困難。
近日大陸河南一名70多歲的老翁,看到路邊的榆樹長的很漂亮,發現滿樹的榆錢,竟然直接爬上樹去摘取,心想賺到了,但沒想到上的去下不來,人就卡在8公尺高的樹上,因為貪心最終因為害怕,把自己給急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