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北斗系統的搜尋結果,共41筆
大陸央視報導,《2025中國北斗產業發展指數報告》6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大陸北斗產業綜合指數為1579點,同比提升10.34%,對比2020年,北斗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相關指數增幅均超過60%。目前北斗基礎產品供應鏈穩定,晶片、模組、天線等系列基礎產品不斷迭代升級,實現億級量產規模。
在甫與美、日、韓元首分別會晤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訪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習近平指出,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陸俄關係,是雙方的戰略抉擇;雙方要保持密切協調,把陸俄合作的蛋糕做好。隨後兩國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多項合作,包括衛星、廣電、農業、發展北極航道等,俄羅斯將按國際標準為大陸培育極地水域專家。
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17日報導,北斗系統是中國大陸自主建設、獨立運作的衛星導航系統。「十四五」期間,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機制體系、速度規模、應用場景等,不斷突破,創造中國北斗奇蹟。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9月28日),橫跨貴州省貞豐縣與關嶺縣的世界第一高橋——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這座「橫竪」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級大橋,主橋跨徑1420米,居山區橋梁世界第一;橋面至水面高差625米,同樣登頂世界第一,將成為連通貴州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的關鍵樞紐。
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株洲舉行,展上小到搭載北斗定位模組智慧安全帽、時空背包、共用單車,大到智慧巡檢機器人、大中型無人機、無人水面艇,上千個應用示範場景集中亮相,顯示北斗應用深度融應用在千行百業。
大陸央視新聞24日報導,貴州省政府新聞辦24日發布會表示,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將於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車。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汽車關稅戰,打亂全球汽車產業布局,但大陸仍對該產業前景充滿信心。根據工信部等八部門13日公布的官方文件,大陸將力爭今年汽車銷量成長約3%至3,23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年增約20%至1,550萬輛。同時,將推進智慧聯網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條件批准L3級車型生產准入。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中,最新組建的航天部隊方隊首次亮相。這個嶄新的戰略兵種與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等一起,以全新的軍旗和裝備接受檢閱,集中展示了中國航天工業的最新成就。這些先進的航天裝備不僅展現了大陸在太空領域的技術實力,更彰顯了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大陸《人民日報》2日報導,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為慶祝「測繪法宣傳日」,主辦2025年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主場活動,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活動現場展示,大陸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建成以來,基準站已經擴展至近7000座,為數位中國建設和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豐富數據要素保障。
最近大陸網路有一個段子,說明為啥中國不在川普對華禁止晶片出口之時,就對美展開稀土制裁?原因竟然是彼時中國尚無法製造氦氣,要等到2024年,中國企業成功提取純度達99.999%的超純氦氣,可滿足國內高端需求。
俄羅斯持續使用伊朗設計的「沙希德136」(Shahed 136)無人機空襲烏克蘭,並且它們的抗干擾能力明顯有所改善,顯然有較新式的電子元件,而提供者不是俄羅斯,更不是伊朗,而是中國大陸。烏克蘭電子戰分析師表示,一款抗干擾的導引天線出現在網路拍賣平台上,顯然銷售相當容易。
2025年7月,伊朗宣佈計劃逐步將交通導航、農業監測和物聯網等關鍵領域的定位服務從美國主導的全球定位系統(GPS)遷移至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BDS)。從GPS轉向北斗,當然不是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伊朗對地緣政治和技術主權深刻考量的體現。據觀察者網引述半島電視台評論稱:「盲目、天真地依賴美國控制的基礎設施的時代正在終結」,這一轉變傳遞了「明確信號」:伊朗正尋求擺脫對西方技術體系的依賴,追求數字主權和戰略自主。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朋友圈」不斷擴大。在5月20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強調,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就在本月中旬,伊朗通信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埃赫桑·奇特薩茲本對媒體透露,伊朗正在探索逐步將關鍵領域的定位系統從美國GPS遷移至北斗。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8日報導,飛天!「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大陸國產大飛機C919累計交付21架,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入海!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超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出口訂單不斷;近年來,大陸製造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20年31.3兆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24年40.5兆元,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
大陸央廣網報導,大陸北斗導航系統在「三夏」為播種畫下釐米級精度軌跡;黃土高原,5G物聯平台構建全域感知「農田數位大腦」;江南水鄉,無人化作業閉環貫通耕種管收全流程。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智慧引擎推動千年農耕文明煥發新生。
新華社報導,大陸今年夏季麥收總體進度過半、冬油菜收穫完畢,豐收背後,是農民辛勤耕耘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是智慧農業提質升級創新探索、也是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合力。
大陸央視報導,眼下,大陸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面展開,80多萬台聯合收割機,奔跑在希望的田野裡。從小麥主產區觀察,了解如何精準調度這些農機?農機維修服務能不能匹配上作業進度?
520前夕,一對大陸籍宋姓父子搭乘橡皮艇橫越台灣海峽,說「要投奔自由」。海巡署北部分署已帶回訊問。同日,「山東凱哥」駕駛橡皮艇登陸桃園,之後返回大陸炫耀。根據海巡署近10年資料,自民國103年至112年間,每年偷渡來台的中國人士分別為46、10、5、8、6、5、5、14、5和15人,總計119人。
520前夕,一對大陸籍宋姓父子搭乘橡皮艇橫越台灣海峽,說「要投奔自由」。海巡署北部分署已帶回訊問。同日,「山東凱哥」駕駛橡皮艇登陸桃園,之後返回大陸炫耀。
大陸衛星導航定位協會18日發布《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大陸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整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41兆台幣)、年增7.39%,光單年度的終端產品總銷量超過4.1億台,同時截至2024年底,大陸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突破12.9萬件、年增4.8%繼續保持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