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十二年國教的搜尋結果,共47筆
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並落實全民原教精神,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教育部國教署自109年起實施「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計畫」,辦理至今已經補助近90所學校,總計投入總經費達1.6億元,透過專業團隊輔導,協助學校深化民族文化教育,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與地方連結,營造沉浸式民族教育課程的學習環境,傳承與保存部落在地文化特色及知識內涵。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許和捷教授,榮獲「114年第12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教學傑出獎」,成為今年全國大學教授唯一獲得此獎殊榮者,也是東海首度獲得此最高藝術教學榮譽。東海校長張國恩表示:「當年擔任台師大校長時,獨排眾議延攬藝術背景的許和捷教授擔任總務長,為臺師大打造獲國家卓越建設獎的美術館,今日再看到許院長以東海身分獲藝術教育最高獎項,深感驕傲。」
新北市教育局今(19)日推出「新未來產業職業試探課程」,以「智慧永續」為核心,整合技術型高中、大專校院與新興產業資源,打造專屬國中生的跨域實作體驗。課程自即日起開放北北基桃國中學生報名,共規畫40場次、1200個免費名額,內容涵蓋AI應用、半導體實作、綠能設計、智慧製造等四大未來關鍵領域,歡迎學生踴躍報名。
114學年度「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團全國研討會暨策略聯盟」今(30)日於新北市三峽國中及鶯歌陶瓷博物館登場,邀集全國近80位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團成員齊聚,透過研討及跨域課程體驗,分享素養導向教學結合在地文化的實踐成果,開啟自然科學教學跨領域融合的創新視野。
國立高中職改隸為市立,目前六都僅剩台南市及原高雄縣維持國立,台中市2017年有17所高中職改隸市立,除中央每年補助36億餘元,市府額外挹注近10億元仍不敷使用。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地方政府本就無力接管,但中央也無意拿回去,學校進退兩難。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承接國立學校每年估計約負擔近百億元,國立學校改隸意願也不高,對改隸持保留態度。
花蓮鳳林鎮有6成是客家人,在縣府客家事務處支持下,鳳仁國小規畫轉型為「客家文化實驗教育學校」,自114學年度啟動課程,成為全國第3所、東部首間的客家實驗學校,校方盼透過客家文化教學,成為推動客語向下扎根的示範基地。
台中市南湖社區大學8月甫獲教育部全國社區大學評鑑為「全國優等」,9月初再傳捷報,於台中市教育局校務評鑑拿下「特優」殊榮,達成傲人3連霸。承辦學校嶺東科技大學4日分享說,這份榮耀不僅見證嶺東科大深耕社區教育的努力,也奠定南湖社大在地方教育中的領導地位。
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由南華大學承辦)於8月25至26日舉辦「114年大專校院暨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精進研習工作坊」,邀集全國逾百位大專與高中教師及行政夥伴參與,透過專題講座、經驗分享、政策交流及在地踏查,共同探索深化校園生命教育的具體策略。
行政院日前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振鐸學會等團體昨天指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中央政府預算流向地方,看似地方政府預算增加,主計總處用錯誤計算方式,導致中央教育預算被超刪345億元,恐對學費補助等政策產造成影響,呼籲應追加預算,維持今年教育預算編列方式。
行政院日前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財劃法》修法後,中央政府預算流向地方,看似地方政府預算增加,振鐸學會今天質疑,主計總處用錯誤計算方式,導致中央教育預算被超刪345億元,恐對學費補助等政策產造成影響,呼籲應追加預算,維持今年教育預算編列方式。
暑假進入尾聲,全台中小學表定9月1日開學,但雲林縣因承辦「114年全國運動會」,縣內197所高中職及國中小學提前於今(25)日開學,教育處指出,全國運動會將於10月18至23日舉辦,賽事期間部分校舍將作為比賽場地,10月20至24日停課5天,加上周末及補假,學生將迎來10天連假,已有不少學生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非常期待。
國教盟與台灣性教育學會今日針對「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提出質疑,教育部回應,理解社會大眾對於CSE(全面性教育)推動意見,未來將持續廣納師生、家長與各界建議,並依據校園推動實務經驗與在地需求滾動修正。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地球」,那誰是撐起台灣教育的支點?
HTC今(4)日宣布,與台北市辛亥國小合作,將AI驅動的3D沉浸式內容創作平台VIVERSE Create導入國小資訊科技課程,讓 XR教育從大學場域延伸至國小教學現場,啟發學生的數位創造力與敘事力。
近年私立國中窄門「搶破頭」,立委雖提案禁止入學考,卻因牽涉教育與招生自由,引發反彈。政府應通盤檢討入學方式,並同步提升公立學校教學品質,增加家長選擇誘因,才可能真正化解惡性競爭。
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教育部長鄭英耀4月14日表示,教育要中立,教育工作者的言論自由應在教育基本法框架中,教育部預計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加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問題是,鄭英耀有這個權力嗎?他如果已開始進行編修教材,違憲也違法。
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教育部長鄭英耀4月14日表示,教育要中立,教育工作者的言論自由應在教育基本法框架中,教育部預計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加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問題是,鄭英耀有這個權力嗎?他如果已開始進行編修教材,違憲也違法。
近期私立國中舉辦入學考試,吸引大量學生報考,競爭激烈。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今日表示,部分私校舉辦的「小六基測」盛況空前、考場水泄不通,在強調適性揚才、就近入學的現在,無疑是最大諷刺,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私立學校法》第39條、第57條修正案,規範私校比照公立國中小,由教育局處統一辦理線上登記、電腦抽籤及常態編班。
因應全球2050淨零排放及國內再生能源發展趨勢,教育部推動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協助高中學校發展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永續能源素養導向課程,提供高中教師增能研習,協助提升永續能源素養及課程設計能力,並輔導學校規劃多元選修、專題實作等課程,將能源教育議題融入課程,系統化培養學生的能源知識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