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半導體學院的搜尋結果,共98筆
與TPCA同期舉辦的「第20屆國際構裝暨電路板研討會」(IMPACT 2025),由IEEE EPS-Taipei、iMAPS-Taiwan、ITRI及TPCA共同主辦,聚焦AI應用從大型資料中心延伸至邊緣裝置所帶來的技術挑戰與機會,凸顯半導體封裝、PCB、IC載板及先進技術在高效能、低功耗解決方案中的關鍵角色。
位於日本九州熊本市的熊本縣立大學22日宣布,將新設立一所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半導體學院(暫定名稱)」。該校計劃在明年3月左右向日本文部科學省申請許可,目標在2027年4月正式成立半導體學院。
國立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攤位號碼:P5300)積極參與SEMICON Taiwan 2025,展出多項先進技術、前瞻設備與人才培育成果,展現南臺灣在半導體研發與教育推動上的強大能量與影響力。
台積電工程師涉嫌竊密案引發關注,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工程倫理」將於9月2日再次開課,課程將從工程倫理守則、某科技龍頭公司自訂的專業倫理守則及經濟間諜罪等議題出發,檢視這次的機密技術竊取事件,吸引學生選修,目前已有187名學生預選。
核三重啟與否23日進行公投,讓能源政策何去何從成為當前熱議的話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3日受訪時直言,結局雖敗猶榮,支持核電比例達74.2%,他期待政府務實接受這項符合科學趨勢,也不違民主進步的結果,並重申核電可減少排碳與PM2.5,核電延役亦可降低電價,有助穩定高品質的供電,助益科技業的國際競爭力,維護台灣經濟地位。
因應東部護理人力荒,台東大學去年與台東馬偕醫院合作籌設護理學系,今年正式申請設立,然因未達師資人數門檻,教育部回覆「緩議」,要求補足後再行審查。東大校長鄭憲宗坦言,校內員額已滿,目前除積極整合師資陣容外,亦將爭取採「先給員額、後籌設」模式,為明年續提申請鋪路。
國立台東大學去年與台東馬偕醫院合作籌設護理學系,今年正式向教育部申請設立。不過,教育部日前回覆「緩議」,要求校方先補足師資再行審查。校長鄭憲宗坦言,校內編制已滿,目前除積極擴編師資外,也將爭取採「先給員額後籌設」模式,為明年續提申請鋪路。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攜手台積電,共同打造一日探索式學習課程,24日辦理第一場「國研院半導體中心&台積電高中生半導體科普營」(晶片製造模組)。台積電全球布局,對人才需求孔急,據了解,過往在人才培育上相對被動,近來轉更積極,且意識到從高中教育扎根重要性。
聯發科(2454)長期致力於半導體人才的培育,透過聯發科前瞻研發中心(MediaTek Advanced Research Center;MARC)積極投入半導體產學合作。今(13日)舉辦的MARC Workshop 2025邀集了產業界和學界的長期合作夥伴,齊聚一堂,進行半導體產業前瞻技術的研究成果發表與互動交流;同時也頒發了聯發科前瞻研發中心產學合作的「傑出研究獎」與「卓越貢獻獎」,以表彰在研發領域取得優秀成果,並對業界產生顯著影響和貢獻的研究團隊。
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重組挑戰日益顯著,全球高度關注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與可信度。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日前應邀出席工研院主辦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強調信任、研發創新與人才連結三大要素,並呼籲強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機制。
國立清華大學25日舉行畢業典禮,校長高為元勉勵畢業生成為「世界公民」,永遠保持思想彈性與開放的自己;另,清華半導體學院今年也誕生首屆博士畢業生,畢業前即獲得台積電研發職位聘約,展現培育國家關鍵領域人才的成果。
生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台灣產業也正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生醫專家21日在「2025國鼎生醫論壇」中指出,台灣的生技產業不會成為第二個台積電,但它早已是另一座護國神山;當前最需要的不是「每所大學都設半導體學院」,而是「每個關鍵領域都能培育可用人才」。
賴政府上任將滿周年,回顧打造台灣科技島的施政願景,包括強化半導體國家級戰略規劃,打造台灣為國際級IC設計製造基地,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國科會規劃籌組晶片台灣隊,涵蓋半導體上中下產業鏈,供應機器人、無人機、太空等所需晶片,盼促進台灣百工百業AI應用。
賴清德總統去年就職演說中提到,將站在矽島的基礎上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期許以AI的算力提升國力、軍力、人力以及經濟力,創造台灣第2次經濟奇蹟,但就職還未滿1年,護國神山台積電面對川普威脅,成了半屏山,還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專家提醒,需注意美國是否可能要求拆分亞利桑那州(簡稱AZ)子公司。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2日正式啟用「大南方半導體聯合實驗室」,預計5年內投入8億元,整合半導體製造、封測、電子零組件、材料分析等研發資源,為南台灣補足長期缺乏的大型實驗室。該基地未來將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半導體研究中心合作,承諾每年提供超過5000人次的產學研服務,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也幫助高雄科技發展。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2日正式啟用「大南方半導體聯合實驗室」,預計5年內投入8億元,整合半導體製造、封測、電子零組件、材料分析等研發資源,為南台灣補足長期缺乏的大型實驗室。該基地未來將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半導體研究中心合作,承諾5年提供超過5000人次的產學研服務,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也助益高雄的科技發展。
20多年來台灣高教政策以競爭性計畫為主軸,著重補助少數頂尖大學,導致高教發展前景不明。多名學者專家今(26)日出席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我國高教的整體卓越如何推進」焦點座談,不僅呼籲政府降低競爭型補助計畫與減少干預,更指出國立大學發展半導體學院是資源浪費,同時反對壓抑私校學費且給予補貼的作法,不利其長遠發展。
因應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廠,日本急需半導體人才,明新科技大學招收首批半導體日本專班學生近日完成報到,將在明新科大展開半導體學習之旅,也是國際產學合作與跨國人才培育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台積電、ASML等外資半導體業美國主管指出,半導體技術攸關地緣政治和軍事實力,在全球具有極重要地位,外資承諾支持美國提升半導體製造能力,但勞動力和工程師人才短缺問題,美國政府需要幫忙解決,建議以職業培訓和與教育機構合作,打造一支技術熟練的勞動力。
基督教東海大學邁入創校70週年,以「七大教育獻禮」擘劃未來願景。從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躍居全球百大、2025年繁星與特招雙雙滿招、EMBA招生再創爆滿紀錄,到榮獲天下《Cheers》雜誌最新大學校長辦學績效互評全國第七名,東海以AI、永續、人文融合的教育實踐,不斷展現卓越辦學成果,正穩步朝世界標竿大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