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半導體產值的搜尋結果,共146筆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受惠於AI需求強勁帶動,晶片業者排隊搶產能,10月合併營收3,674.7億元,月增11%、年增16.9%,再度締造歷史新猷。法人看好,第四季營收有望優於財測高標334億美元水準。
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穎崴(6515)公布2025年10月自結合併營收6.8億元,月增2.15%、年增4.99%,改寫同期新高、歷史第四高。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63.03億元、年增28.47%,已超越2024年全年57.98億元、提前改寫年度新猷。
工研院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受惠於AI資料中心、邊緣運算及供應鏈積極備貨需求,工研院預估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到6.5兆元,年成長22%。而此強勁動能延續到明年,2026年產值估突破7兆元大關,達7.1兆元,年成長10%。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23日舉行2025年會,以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韌性為主題,台積電資深副總、現任理事長侯永清指出,台灣半導體產值今年底將達6.5兆台幣,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能做的是持續把產品做強、做大,才有更多的話語權;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則看好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達到1兆美元。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23日舉行2025年度年會。理事長暨台積電副共同營運長侯永清表示,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在地化趨勢,台灣唯有「做強做大」才能掌握更多話語權。針對我方提出「台灣模式」已獲美方回應,他表示協會將續向政府反映看法,擔綱會員需求的溝通橋梁。
TPCA Show半導體與PCB異質整合高峰論壇23日登場,臻鼎董事長沈慶芳表示,AI為PCB產業帶來「千載難逢的大機遇」,產業正從單純製造走向整合與創新。
202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會於23日隆重登場,理事長長侯永清致詞時指出,在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再度展現強大應變能力與國際競爭力。2025年產值預估將達新台幣6.5兆元,年增22.2%,穩居全球製造與封測龍頭,IC設計則維持全球第二,持續鞏固「矽島」地位。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23日舉行2025年會,理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暨副共同營運長侯永清致詞指出,雖然近年在地緣政治紛擾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前年到去年都繳出不錯的成績單,到今年底的產值將高達6.5兆元,年成長率約22%,封測製造仍保持全球第1,設計則是全球第2,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產品持續做大,才有更多的話語權。
台股周一(6日)、周五(10日)休市,9日大立光法說登場,國泰台大產學團隊公開表示,今年台灣GDP應該會超過4%後,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布「9月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結果」,總指數單月上升來到64.69點,主因「投資股票時機指標」較上月大幅上升。
台股漲勢驚人,市值型ETF成為資金流入重點,其中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今年規模顯著增長超過百億元,00922為台灣首檔放寬單一成分股權重上限、對標大盤台積電權重的市值型ETF,自9月底公告預估配息金額後,隔日成交量顯著放大4.6倍,投資人把握10月17日最後買進日前加碼布局。
半導體材料、光阻及光阻周邊需求活絡推升,新應材 (4749) 持續推動利基產能佈署。桃園廠暨研發中心已投入5.5億元建置顯示器特化材料與研發中心;台南廠一、二期也已投入3.8億元,耕耘半導體特化材料;高雄廠除一期投入11.2億元,二期還預計投入16.9億元,擴大半導體特化材料升級布局。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8日舉行2025半導體展前記者會,SEMI全球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表示,全球半導體產值有望在2030至2032年之間突破1兆美元,成為新一代產業發展里程碑,在產值達標之後,半導體應隨之重塑價值,台灣若要在這個產業重塑過程中,取得最大價值,未來應掌握「強化自身實力及聚焦系統優化能力」二項關鍵,台灣才能在下一個十年保持領先優勢。
鈺創(5351)董事長盧超群今(12)日出席創投年會,會前接受訪問時指出,2奈米製程是台灣的核心資產,雖然目前在全球市場具領先地位,但追趕者眾多,未來5年仍能持續承接全球訂單。然而,他也提醒,台灣在政治與經濟上存在不少不確定性,若未為2040年半導體產業挑戰2兆元產值全力衝刺,現有約30%至40%的全球市占率恐面臨流失風險。
2025年8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商品實施20%「暫時性」對等關稅,雖較原預期的32%下調,仍高於日本(15%)與南韓。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主要有兩大難關,除了美方對半導體相關產品「232條款」國安審查,台美官員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要求台灣比照日韓對美國砸大錢投資,導致談判進度延遲,無法在8月1日前拍板。
2025年8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商品實施20%「暫時性」對等關稅,雖較原預期的32%下調,仍高於日本(15%)與南韓。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主要有兩大難關,除了美方對半導體相關產品「232條款」國安審查,台美官員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要求台灣比照日韓對美國砸大錢投資,導致談判進度延遲,無法在8月1日前拍板。
工商時報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2025大台中智慧城市論壇》,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代表市長盧秀燕出席致詞時指出,台中擁有全國最完整的九大工業聚落,是中台灣經濟的核心重鎮,未來台中將打造科技融合產業的嶄新城市樣貌,以精密機械、工具機、手工具及半導體等九大工業為基礎,將導入AI技術,實現產業智慧化轉型,切入AI機器人的產業鏈目標邁進。
為一改以往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有宏偉企圖卻未能具體落實情況,這次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喊出「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三階段目標,期許2030年時,台灣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從目前約30兆元翻倍到60兆元。因此,近一年來金管會加速鬆綁各項限制,並展現二大成果:高雄資產專區、TISA正式上路。
日月光(3711)6月合併營收495.13億元,月增0.99%、年增5.51%,第二季合併營收1507.5億元,季增1.75%、年增7.5%,上半年累計合併營收2,989.04億元,年增9.47%。第二季雖有關稅及匯率影響,但日月光維持雙增表現,顯示先進封裝及先進測試對營運推升力道逐步放大,市場看好日月光全年營運可望維持成長。
為一改以往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有宏偉企圖卻未能具體落實的情況,這次捲土重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喊出「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的三階段目標,期許2030年時,台灣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從目前約30兆元,翻倍達到60兆元。因此,近一年來金管會加速鬆綁各項限制,並展現二大成果:高雄資產專區、TISA正式上路。
對等關稅議題逐漸塵埃落定,野村投信指出,第三季來自政策面的干擾或可降低,焦點將放在景氣趨緩以及美元走弱對企業獲利的影響。針對第三季台股展望,野村投信指出,今年企業盈餘成長因關稅及匯率等因素而下修,其中仍不乏亮點,選股變得更加重要,第三季聚焦需求強勁的AI相關族群,看好半導體、高速運算、AI相關;非科技股則是綠能、電網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