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協助烏克蘭的搜尋結果,共162筆
歐盟理事會在11月4日批准了烏克蘭援助基金的第5批18億歐元(約638億新台幣)的資金,其中也包括上一批付款中被扣留的部分。這些資金用以加強烏克蘭的宏觀金融穩定性,支持其公共行政部門的持續運作,可謂是對烏克蘭的生存至關要。
俄羅斯自24日開始,連續多天空襲烏克蘭全境,主要動用的是伊朗提供的「沙希德」(Shahed)、「非洲菊」(Gerbera)等神風無人機。烏克蘭防空部隊雖然持持摧毀或干擾,但是漏失的無人機仍然對電力基礎設施造成損害,多地區停電。正在基輔訪問的德國能源部長賴歇(Katherina Reiche),也親身經歷了這些空襲,與烏克蘭人一起躲在避難所裡,她表示「這對她來說,是一次痛苦的經歷」。
在接受《今周刊》越洋專訪的過程中,才剛過完33歲生日的拉奇(Palmer Luckey),說了超過20次「瘋狂」,絕大多數是用來形容自己。
美國總統川普毫不掩飾自己想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目標。支持者認為他早就該獲獎,而批評者則完全譏諷這種追求,並指出他的爭議性政策讓他不具資格。不過,CNN一篇分析文認為,川普有資格得到這份殊榮,更進一步指出,兩事有助於降低台海風險。
當美國政府將焦點放在先進AI晶片時,大陸卻已默默掌握基礎晶片市場主導權。專家示警,美國成熟製程晶片快被大陸壟斷,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涉及國安風險。他呼籲,美方對大陸成熟製程晶片的301調查必須盡快採取強硬行動,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加徵關稅,以避免關鍵零組件落入對手掌控。
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情報,幫助遠程飛彈襲擊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川普政府也在考慮向基輔運送威力強大的武器,以打擊俄羅斯境內更多目標。據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向川普提出買飛彈的要求。
美方官員在周三透露,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情報,包括有關俄羅斯境內的遠程能源基礎設施目標;目前美方也在考慮,是否對烏克蘭出售可發動此類遠程攻擊的飛彈。
美國為了協助烏克蘭以遠程飛彈打擊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將提供相關情報。
外交部長林佳龍在波蘭出席「華沙安全論壇」期間,與法國及烏克蘭多位國會議員進行交流。林佳龍透露,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台灣積極運用資通訊產業優勢協助烏克蘭。近期更協助烏克蘭布查市完成5G網路規畫,並邀請當地人員來台受訓,透過人才培育逐步強化烏克蘭的民主韌性。
外交部長林佳龍率團赴波蘭,28日出席見證由我國駐波蘭代表處,與烏克蘭基輔市簽署的「重建童年:基輔地區弱勢孩童綜合支持計畫」合作瞭解備忘錄。林佳龍承諾,台灣將持續與波蘭、捷克、愛沙尼亞、立陶宛等歐洲夥伴,以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合作,協助烏克蘭人民早日重拾正常生活。
婚後與妻子脫離英國王室甚至出書讓王室難堪的哈利王子,周五(12日)率領旗下基金會成員搭火車到訪烏克蘭首都基輔。這是哈利首度現身基輔,他承諾「盡一切可能」協助烏克蘭過去3年半與俄羅斯交戰期間受傷的幾千名軍人復健。
歐盟大多數的國家都傾向同意烏克蘭加入歐盟,但是匈牙利卻是例外。由於加入歐盟必須所有會員國都同意,這使得匈牙利有著一票否決權阻止烏克蘭入會案。力挺烏克蘭的立陶宛積極想辦法解決此事,敦促各方採取變通措施,打破僵局。
有別於今年2月底的「吵架大會」,美東時間8月18日下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再度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這次雙方氣氛明顯改善,川普也釋出願意協助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以及支持舉行美、烏領導人和俄羅斯總統普丁3方會談的訊息。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正在基輔,參與烏克蘭的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他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交談時表示,支持烏克蘭提出的「在任何和平協議中,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要求,並表示加拿大不排除在這樣的框架下,派出維和部隊協助烏克蘭。
烏克蘭談判的焦點已不再只是停止戰爭,而是如何防止戰爭再次爆發。美國因此推動具體而非象徵性的安全保障,以嚇阻莫斯科再度入侵。據歐盟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歐洲領袖在華盛頓討論時,「韓國式緩衝區」構想重回核心,即由國際軍事力量駐守以保障邊境安全。
美國與歐洲正規畫如何在戰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美國總統川普昨(19)日排除美軍駐烏選項,但願意提供空中支援。本文整理目前外媒有關美歐磋商中的安保選項,包含歐洲國家駐軍,但由美國指揮部隊。
歐洲國家正致力於提供烏克蘭「安全保障」,以在俄烏停戰後,恫嚇俄羅斯再度入侵,《紐約時報》指出,所謂的安全保障可能以3種部隊呈現,包括維和部隊、絆索部隊及觀察員部隊。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周四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過半美國成年人對總統川普在俄烏戰爭問題上能否做出「明智決定」缺乏信心。
賴清德總統今(7日)接見「烏克蘭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團」時表示,20年來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首度組團來訪,不僅象徵台烏兩國友誼升級,也彰顯對自由與和平的共同追求,為兩國關係締造新的里程碑,而台灣堅定地和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他期盼未來雙方在政府、國會、產業和民間社會各層面提升交流,加強各領域合作。
台灣7月舉行漢光演習實兵演練,號稱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但美國雜誌《外交家》4日指出,演習不僅像表演,且暴露台灣在民防韌性上的不足。文章認為,國際社會常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但對多數台灣民眾而言,戰爭是遙不可及的想像。此外,也有美國專家投書日媒警示,儘管國際科技企業在台灣都有據點,一旦局勢生變,這些矽谷企業未必會挺身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