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南出北入的搜尋結果,共26

  • 新北五股交流道北出匝道通車 減少2成新五路南向車流量

    新北五股交流道北出匝道通車 減少2成新五路南向車流量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7)日出席「五股交流道北出匝道通車典禮」時表示,該工程不僅是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的典範,更是解決國道1號、新五路及楓江路長期回堵問題的重要關鍵。北出匝道今日下午4時正式通車,預計可減少新五路南向車流量約2成,為五股、泰山、新莊與板橋等地區民眾帶來實質交通改善。

  • 輝達台灣總部北士科卡關 侯友宜拋林口A9站選址積極爭取

    輝達台灣總部北士科卡關 侯友宜拋林口A9站選址積極爭取

    輝達(NVIDIA)原定於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立台灣總部,但因用地取得問題陷入僵局。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日受訪時強調,若輝達考慮重新選址,新北市將全力爭取,其中林口A9捷運機場站周邊產業基地已準備就緒,土地與交通皆具優勢。

  • 侯友宜視察國1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改善工程

    侯友宜視察國1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改善工程

    新北市長侯友宜2025年9月19日視察「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改善工程」,聽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簡報、實地了解工程進度;侯友宜表示,期望整體工程能於2026年底提前完工,以盡快提升國道主線和地區聯絡道路運轉效率,促進林口及龜山地區都會型態的蓬勃發展。

  • 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 拚2026完工

    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匝道 拚2026完工

     為紓解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長期交通壅塞,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增設南出北入匝道,新北市長侯友宜19日視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並聽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簡報、實地了解工程進度。侯友宜表示,期望整體工程能於2026年底提前完工,以盡快提升國道主線和地區聯絡道路運轉效率,促進林口及龜山地區都會型態的蓬勃發展。

  • 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有望提前完工 侯友宜喊2026年底通車

    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有望提前完工 侯友宜喊2026年底通車

    為紓解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長期交通壅塞,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增設南出北入匝道,新北市長侯友宜19日視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並聽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簡報、實地了解工程進度。侯友宜表示,期望整體工程能於2026年底提前完工,以盡快提升國道主線和地區聯絡道路運轉效率,促進林口及龜山地區都會型態的蓬勃發展。

  • 國1造橋交流道動土 26億工程2029年完工解決1.2萬居民通勤困擾

    國1造橋交流道動土 26億工程2029年完工解決1.2萬居民通勤困擾

    苗栗縣造橋鄉居民期盼多年的國道1號增設造橋交流道工程,昨日由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縣長鍾東錦等官員共同主持動土典禮。這項總經費26億元的重大交通建設由中央全額負擔,預計2029年12月完工,將大幅改善當地1.2萬居民的通勤困擾。

  • 解塞車 國道1號造橋交流道動工

    解塞車 國道1號造橋交流道動工

     為紓解國道1號頭份、頭屋交流道及其周邊地方聯絡道路尖峰時段交通壅塞問題,高速公路局規畫國道1號增設造橋交流道,行政院長卓榮泰18日偕苗栗縣長鍾東錦等人主持動工典禮。卓揆重申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的重要性,將會成為帶動台灣下一波科技產業及各種傳統產業的重要計畫。鍾東錦則說很高興造橋交流道終於動工,讓造橋的鄉親未來到竹科不必再繞經頭份交流道了。

  • 國道1號造橋交流道新建動土  預計2029年底完工通車

    國道1號造橋交流道新建動土 預計2029年底完工通車

    為紓解國道1號頭份、頭屋交流道及其周邊地方連絡道路尖峰時段的交通壅塞,高速公路局規畫新建國道1號增設造橋交流道工程,18日上午動土,行政院長卓榮泰偕苗栗縣長鍾東錦等主持動工典禮,卓揆重申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的重要性,將會成為帶動台灣下一波科技產業及各種傳統產業的重要計畫。

  • 苗14線拓寬動土 造橋交流道8/18開工

    苗14線拓寬動土 造橋交流道8/18開工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的國道1號苗栗縣造橋交流道新建工程,11日舉行連接造橋交流道的苗14線道拓寬動工典禮,由苗栗縣長鍾東錦、交通部次長陳彥伯等主持,將以3億3千多萬元經費,拓寬至雙線4車道,由高公局承包的造橋交流道新建工程,則預定於本月18日動工,2項工程期望在2027年底完工。

  • 造橋交流道要來了!苗14線拓寬動工 預計2027年完工

    造橋交流道要來了!苗14線拓寬動工 預計2027年完工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新自核定的國道1號苗栗縣造橋交流道新建工程邁開第一步,連接造橋交流道的苗14線道拓寬工程,11日舉辦動工典禮,由苗栗縣長鍾東錦、交通部次長陳彥伯等主持動土,將以3億3千多萬元經費,拓寬為雙線四車道,同時間,由高公局承包的造橋交流道新建工程,預定於本月18日動工,2項工程期望在2027年底完工。

  • 春節連假首日  卓揆視察國道疏運

    春節連假首日 卓揆視察國道疏運

    行政院長卓榮泰25日視察春節國道情況時表示,國道1號楊梅至頭份路段拓寬工程中,湖口隧道施工期程將提前於120年8月完工,竹北至新竹A(公道五)既有國1平面拓寬(含頭前溪橋)部分,也預定118年8月完工,提前開放通車。

  • 新北林口輕軌進入規畫階段 預計今年6月提交交通部

    新北林口輕軌進入規畫階段 預計今年6月提交交通部

    新北市交通建設再添動能,林口輕軌計畫逐步推進。新北市捷運局表示,在1200元TPASS政策推動後,林口地區的機場捷運運量顯著成長,輕軌運量密度試算已達優先推動門檻。市府已於2024年12月完成整體路網報告服務廠商招標,並計畫於2025年6月將報告提交交通部審議。

  • 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進展超前 預估2027年完工紓解壅塞

    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進展超前 預估2027年完工紓解壅塞

    新北市長侯友宜4日親赴「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現場,視察工程進度及施工期間的交通維持情形。他表示,林口交流道南出北入高架匝道自2023年開工以來,進度達18.97%,超前規畫目標,並預計於2027年1月完工,屆時將有效紓解國道與平面道路的壅塞問題。

  • 湖口交流道塞爆30年!單點鑽石型改善方案又卡關

    湖口交流道塞爆30年!單點鑽石型改善方案又卡關

     國1湖口交流道交通尖峰時段壅塞嚴重,縣議員羅美文13日在總質詢時,要求儘速改善,解除民眾30多年來的惡夢,交旅處指湖口交流道初步建議高公局採「單點鑽石型交流道」改善方案,希望免辦可行性評估被「打回票」,進出匝道的聯絡道改善,獲補助1千萬元預計明年底完成規畫設計。

  • 天天塞爆 國1湖口交流道 千萬補助改善

    天天塞爆 國1湖口交流道 千萬補助改善

     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和湖口交流道,每天交通尖峰時段龐大車潮都造成壅塞,中央規畫楊頭高架拓寬計畫外,地方認應增設湖口第二交流道,新竹縣府交旅處提出「單點鑽石型」改善方案,建議交通部免辦可行性研究等報告,才能盡速辦理改善工程。交通部則同意補助1000萬元,優先辦理竹9線聯絡道規畫設計。

  • 國1湖口交流道壅塞 竹9線獲千萬補助優先改善

    國1湖口交流道壅塞 竹9線獲千萬補助優先改善

    國道1號除了竹北交流道進竹科每天龐大車潮外,湖口交流道也是同樣壅塞,地方認應增設湖口第二交流道,對於既有湖口交流道縣府交旅處也提出「單點鑽石型」改善方案,建議交通部免辦可行性研究等報告,儘速辦理改善工程,竹9線連絡道改善則獲中央同意補助1000萬元,辦理規畫設計。

  • A8長庚特區頂級鉅獻!「昇樺樂活」享6利多補漲空間大

    A8長庚特區頂級鉅獻!「昇樺樂活」享6利多補漲空間大

    為舒緩區域人口的成長壓力,政府會投入開發鄰近區域,成為人口移入的首選,而「林口」即是最佳範例。隨著機場捷運的興建及三井Outlet等購物商場的匯聚,甚至是近年最熱話題「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皆促使林口成為全球AI產業核心、國際購物、醫療、成長教育、便利交通、公園綠地等6利多一應俱全的宜居地,特別是位於A8長庚特區的「昇樺樂活」,讓消費者爭先恐後搶先卡位。

  • 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拓寬 尖峰時速提升30公里

    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拓寬 尖峰時速提升30公里

     國發會通過「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路段拓寬建設計畫」,總經費約168億元,將由單向3車道拓寬為4車道,完工後尖峰時段平均時速將從62公里提升至92公里。立委楊瓊瓔服務處5日邀相關單位舉行地方說明會,民眾提出路線、徵收等意見,高速公路局將納入細部設計參考,預計2032年完工。

  • 國1后里至大雅拓寬斥資168億 北台中尖峰時速盼提高至92公里

    國1后里至大雅拓寬斥資168億 北台中尖峰時速盼提高至92公里

    國發會日前通過「國道1號后里至大雅路段拓寬建設計畫」總經費約168億元,由單向三車道拓寬為四車道,尖峰時段平均時速可自62公里提升至92公里,並節省12至16分鐘行車時間。立委楊瓊瓔服務處5日邀施工相關單位、當地里長等舉行地方說明會,民提議路線、徵收拆遷及高架等,決議納入細部設計參考,依照規畫期程,預計民國121年完工。

  • 國1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上構上梁 交通部長:預期改善壅塞問題

    國1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上構上梁 交通部長:預期改善壅塞問題

    「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於28日辦理橋梁上構上梁祈福典禮,交通部長李孟諺視察階段性成果,他表示,該工程增設兩個匝道,對林口交流道有巨大改善,尤其台北到龜山長庚醫院方向,或是從林口到台北的方向,能解決過去路口停等紅綠燈造成的壅塞問題,大幅改善交通。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