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占床率的搜尋結果,共18筆
為緩解急診壅塞,健保署今年8月起將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納入給付。馬偕紀念醫院早在今年1月就開始實行,累計至今已達325人次,平日每天可釋出3張急性病床。一名102歲人瑞因輕微肺炎送往急診,經醫師評估並和家屬討論決定採用OPAT,連續5天到醫院門診接受抗生素治療即可返家,不需在急診待床及住院。
台灣近年來醫護人力嚴重流失,衛福部訂定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急性一般病床的全日平均配置比例(簡稱護病比),按每一護產人員照護的病人人數,其中區域醫院及精神科教學醫院12人以下、地區醫院及精神科醫院15人以下。北市審計處2024年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計有7分院,2021年至2023年護病比雖符合標準,但護病比及護理人力缺額皆有增加現象。衛生局回應,會配合衛生福利部相關政策,並辦理研討會輔導醫院推動護理人力留任措施。
由以色列與美國主導的「加薩人道基金會」,於5月底開始統籌加薩的糧食分發,允許極其有限的援助進入加薩,並在分發中心大規模殺害領取物資的巴勒斯坦人。無國界醫生今(20日)走上街頭,高喊「援助不是武器,禁止封鎖加薩」,當地醫院一周會有2~3次遇上大量傷患,即便是台灣大醫院也難以負荷,甚至因物資不夠,一張病床得躺3個小孩,還有人的傷口爬出蛆,情況比地獄還惡劣。
全台醫院近期急診人滿為患,傳出護理人員離職潮,不過台中市山、海線地區多家私人醫院,今年紛紛祭出績效獎金或津貼留下護理人才,更有醫院新進人員高於離職人員3.5倍,護理人員不減反增,成功克服這波離職潮。
全台醫院近期急診壅塞,傳出醫護人員離職潮,不過台中市山、海線地區多家私人醫院,今年紛紛祭出績效獎金或津貼,留下護理人才,更有醫院新進人員高於離職人員2.5倍,醫護人員不減反增,成功守住這波離職潮。
署立宜蘭醫院正式改制為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新民院區,雖然是一間規模不大的老舊醫院,但畢竟陽明終於有了自己的醫院,首任院長是陽明醫學院的第一屆校友唐高駿。唐高駿將這所百廢待舉的署立宜蘭醫院成功轉型為社區醫院,為日後改隸為陽明附設醫院打下很好的根基。這件事有多麼不容易?得從署立宜蘭醫院的歷史說起。
北市府欲改造艋舺公園,周邊居民擔心原本在公園內生活的街友,將被迫四處睡覺,衝擊社區、商圈環境,安置、收容街友方式再次引發討論。目前公辦收容據點老舊、設門禁管理,街友安置意願不高,而民間收容據點夜間沒門禁,隱私性高,幾乎都滿床。
病患「一床難求」究竟是人不夠,還是床不夠?急診醫學會分析,台灣設置病床數高於世界水平,截至2022年底,每萬人口有74床,高於OECD國家(每萬人口約50床),病床充足,但利用率不足。專家建議,讓大、小醫院形成策略聯盟,共享病房互惠,也可打破病房專科性床位,讓內、外科互相借床,或發展當日手術,減少病患住院天數,提高「翻床率」。
因應新版《精神衛生法》年底上路,衛福部規畫平均每33萬人口需設1處心理衛生中心,但有404萬人口、應設12處的新北市,預計到2030年還無法達標;273萬人口應設9處的高雄市,目前也僅完成5處,配套進度遲緩令人憂心。
我國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照顧需求持續增加,而護理人員扮演社區照護體系的重要角色,護理師團體12日召開記者會,爭取提高居家護理師訪視費20%、納入安寧病房護理人員夜間津貼,以及廢除護理之家收費天花板等訴求,期望政府改善護理工作環境。
急診壅塞已是台灣醫療沉痾,近1個月來雪上加霜,甚至傳出有病人在急診等待就醫,「心跳停止才被注意到」。
急診壅塞已是台灣醫療沉痾,近1個月來雪上加霜,甚至傳出有病人在急診等待就醫,「心跳停止才被注意到」。
新冠、流感疫情進入高峰,北部傳出醫院病床吃緊,健保署長石崇良28日受訪表示,疫情高峰可採分流照顧,輕症或年輕力壯者可到基層診所就診,易有併發症的則到醫院就醫,以減緩急診壅塞,選擇性及常規性手術住院可適時調控,把病房留給重症病人。
護理人力流失持續加劇,北部大型醫院平均降載8%至10%病床,「關床」衝擊到化療病人定期療程也影響治療成效,奇美醫院是國內少數未降載的醫院,28日發表「化療專床預約系統」成果,化療專區30床每月化療病人約450至600人次不等,平均占床率達90%。
台北市長蔣萬安競選時提出「長照三箭」政策,上任6個月市立聯合醫院將增加500床長照床位,如今上任1年半增設110床,預計年底增至289床,聯醫總院長蕭勝煌14日強調,聯醫以急性照顧為主,若因為長照床壓縮到急性床,對民眾就醫也不公平,議員認為即使床數足夠,但人手不足恐怕難以支撐服務量能。
台北市長蔣萬安競選時提出「長照三箭」政策,承諾6個月增加500床聯醫長照床,如今上任1年半僅增設110床,北市聯醫總院長蕭勝煌坦言,短時間500床政策勢必跳票,聯醫扮演的是急性病床角色,若因為長照床壓縮到急性床,對民眾就醫也不公平,聯醫會有計畫的持續布建,預計2026達到4百餘床。
疫後護理人才荒,導致醫院關床,如今照護人力不足問題,也燒進長照住宿型養護機構。勞動部日前限縮機構聘用外籍看護比例,導致機構沒人可用,全台超過一萬台空床,開床率不到八成,業者直呼不能申請外勞,評鑑要求比五星級飯店還高,「想跳船了」。
以前文化圈流傳一句話:「想害一個人,就勸他去辦雜誌」。因為雜誌經營困難,難以持久。現在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可以引用:「如果要害一個人,就勸他去經營住宿型養護機構」。因為這行缺工嚴重,政府的法規限制與評鑑要求比五星級飯店考評還要嚴格。蔡政府祭出未來要拿出100億補助興建74家住宿型機構,可能有人會躍躍欲試,但孰不知在市場上,這行已有多家想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