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印度企業的搜尋結果,共139筆
市場上周謹慎看待習川會結果、聯準會釋出偏鷹言論下,投資情緒降溫,使上周新興亞洲表現較震盪。資金面來看,外資對新興亞股賣多於買,其中外資持續回補印度,上周大買7.62億美元,買超金額居新興亞股之首。而馬來西亞連四周遭外資賣出,上周淨流出2.11億美元,在新興亞股之中敬陪末座。
印度股市近期反彈強勁,顯示出短期多頭趨勢延續。法人指出,隨著印度央行啟動降息,銀行類股漲勢凌厲,領先大盤表現;相較之下,中小型股則是表現相對疲弱,顯示出資金偏好集中於大型藍籌股,市場呈現分化格局。整體而言,印度股市維持中性偏多的看法,建議投資人可以採分批布局方式,進場投資印度基金。
今年以來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多數有亮眼表現,但印度基金卻成為少數表現落後的股票型基金類別。法人指出,雖受美印關稅爭議與外資持續賣超影響,短線表現不若其他亞洲股市,不過在內需消費、政府支出與企業獲利逐步改善的支撐下,印度後市仍具備補漲契機。
2025年印度台灣形象展落幕,展會在9月25日-27日為期三天假印度新德里Bharat Mandapam展覽館舉辦,參展規模達107家台灣企業。印度台灣形象展自2018年至2024年連續七年以來,共吸引超過820家企業參展,線上瀏覽及到場的參觀者達18萬人次,成為台灣以及印度乃至南亞企業間開拓商機的最佳平台。今年形象展共創造7700萬美元商機,吸引1.3萬的參觀人次。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將H-1B簽證的年費大幅調升至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2萬元),此舉預計將對美國科技巨頭造成重大影響。也引發許多批評,對美國創新與競爭力造成嚴重影響。
美國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加上美股企業獲利支撐與AI結構性題材,推動全球主要指數屢創新高。法人表示,降息點燃全球資金行情,上周新興亞股持續獲外資買超22.8億美元,9月來淨流入達120.1億美元,其中,南韓、台灣連續三周呈現淨流入,上周外資買超南韓13.2億美元最多,買超台灣9.4億美元居次,今年以來台股已獲外資買超83.4億美元。越南、泰國上周則遭外資小賣2.2億美元及1.6億美元。
新聞提要■隨著美國總統川普要加課印度50%關稅,激起印度民眾反美情緒高漲,這股緊張氛圍居然延燒到了民生日用品牙膏上。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的通知已確認,美國政府將從27日起,對所有在印度生產,然後輸美的商品再另外徵收25%的關稅,路透社指出,印度的貿易壓力將會因此加大,當地出口商正面對貿易可能隨時中斷的危機。
為了因應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蘋果持續調整其全球供應鏈,但這項努力受到不少挑戰。美國財經媒體報導,蘋果主要代工合作夥伴富士康科技集團,近期在印度的擴張計畫再度受挫,當地一家工廠,已召回約300名來自大陸的工程師,並打算調派台灣工程師前往印度接替相關職務。
外資21日表示,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影響,印度企業應該是亞洲地區內,獲利下修最多的,雖然印度政府已宣布減稅來因應,但這些企業還是最大的受害者。
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美國品牌積極拓展的重要市場。這些國際品牌近年迅速擴張,鎖定越來越多的中產與富裕消費族群。許多人視國際品牌為生活水平提升的象徵,不過近日像是麥當勞、可口可樂、亞馬遜、蘋果等美國跨國品牌,在印度遭遇抵制呼聲,甚至由當地商界人士與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支持者領頭,原因正是美國政府對印度商品加徵關稅的舉措,引發反印度美情緒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全球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政策即將於周五(8月1日)生效,他宣稱絕不展延。川普周三(30日)拍板,美國要對進口自印度的貨物課徵25%關稅。印度這個製造業大國即將承受重擊,iPhone手機尤受關注。分析師與業內高層認為,即使25%關稅意味日後在美國販售的iPhone更貴,也不會削弱印度的iPhone生產中心地位。
由於中印關係緊張,據傳許多中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都無法獲得印度批出的簽證,導致中國車企比亞迪在印度擴展計畫受當地政府阻礙,但仍持續推進相關投資。
在中歐峰會召開之際,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消息,7月22日,歐盟委員會發佈公告稱,應Interfloat Group, i.e.、Interfloat Corporation 和GMB Glasmanufaktur Brandenburg GmbH於2025年4月18日和19日提交的申請,對原產於中國的太陽能玻璃(Solar Glass)發起第二次反傾銷和反補貼日落複審調查,審查「若取消現行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涉案產品的傾銷和補貼對歐盟國內產業構成的損害是否將繼續或再度發生」。這將決定歐盟是否繼續對大陸上述產品課徵雙反稅率。
印度基本面最壞情況已過,經濟重回正軌,促使印度股市今年來漲幅優於其他主要經濟體股市,印度企業逐漸改善公司治理,女性參與職場的比例愈來愈高,一旦公司治理獲得改善,有望吸引外資關注。印度股市中長線多頭格局未變,建議定期定額布局印度基金。
受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6月進一步下修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展望至2.9%,相較去年放緩,但印度在內需龐大、勞動力充足等優勢加持下,被看好經濟動能相對強勁,預估今、明年經濟成長率達6.3%、6.4%,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更是唯一成長率突破6%國家,還是少數明年預估增速加快的經濟體,為印度股市增添柴火,有利印度基金趁勢卡位。
儘管國際股市變數不斷,但於總體經濟仍穩健有撐、未露衰退,及部分國家各擁其政策利多支持下,全球主要股市表現大多仍在震盪中維持上行,若以前十強股市來看,第二季以來累積漲幅都在5%以上,區域而言以亞洲股市上榜五席最佳,當中韓國更以21.79%高居全球第一強市,另外四個上榜的亞股為日本7.82%、台灣6.52%、印度6.45%、印尼6.09%,法人對其後市持續看俏。
滙豐銀行18日發布「亞洲家族企業:傳承規劃促進和諧」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亞洲家族企業家多期望把資產傳承給後代,但逾半企業家尚未為未來作出規劃,其中,台灣企業家已制定接班計畫中,高達6成有意把企業傳承給家族成員,且對出售家業作為退出方式抱持相對開放的態度,約27%表示有此傾向。
滙豐銀行18日發布「亞洲家族企業:傳承規劃促進和諧」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亞洲的家族企業家多期望把資產傳承給後代,但逾半企業家尚未為未來作出規劃。而在已制定接班計畫的受訪者中,高達6成台灣受訪者有意把企業傳承給家族成員,略高於中國大陸的56%。此外,台灣對出售家業作為退出方式抱持相對開放的態度,約27%的受訪者表示有此傾向。
近一周外資對於新興亞洲呈現買多賣少態勢,僅馬來西亞、菲律賓兩地遭外資賣超1.05億美元和0.02億美元。在買超股市部分,在晶圓大廠營收表現亮眼、各國政府擴建資料中心的激勵下,外資順勢回補台股,上周買超金額22.42億美元,居新興亞股之冠。韓國則在新任總統承諾推動多項利多政策下,提振市場信心,上周獲外資買超近17.96億美元居次。在股市表現方面,以韓國表現最佳,周漲幅達2.94%,台灣則為亞軍,上周上漲1.9%;印度、泰國則表現較為落後,上週分別下跌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