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去碳燃氫的搜尋結果,共68筆
日本日前已公布2035年較峰值減碳目標為60%,韓國近日也宣布2035年將較峰值減少53%至60%,而我國2035年目標較峰值減少43%至47%,目標不止落後,且隨著我國邁入非核家園、再生能源進度落後,恐怕連2025年10%目標都難以達成。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將在10月底登場,聚焦「能源轉型」與「淨零減碳」,串聯完整再生能源供應鏈與解決方案。涵蓋「太陽光電展」、「風力能源展」、「智慧儲能應用展」及「多元創能展」四大展區,展現多元化再生能源應用場景。
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一向抗拒核能,賴政府的第二次能源轉型鼓吹之多元綠能洋洋灑灑天花亂墜,很容易誤導一般民眾,以為減碳手段很多,並非一定要恢復核電不可。月前環境部曾舉辦數場「能源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社會溝通」,除光電、風電外,也詳細介紹另外六項減碳科技。本文簡要討論此六項科技之各種問題如下:
核三公投落幕,因投票人數不足,延役案沒有過關,但擁核反核票數比例將近3:1。公投後賴總統表示尊重社會意見,指示台電在相關法規公告後,啟動現有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定期向社會報告風險與進度,若符合標準就依法送核安會審議。個人十分贊同賴總統的務實態度。
台灣大(3045)與國際5700家企業競逐,榮獲美國《TIME》雜誌評選為「2025全球最永續企業」,奪全球第85名、躋身世界百大,並為台灣電信業第一,台灣大衝刺RE100與EV100,全面提升再生能源比例。
台灣大哥大今年再度獲得CDP供應商議合(Supplier Engagement Assessment,SEA)評比最高等級A級,且連續第四年獲此肯定,並在目標設定、供應商議合、溫室氣體範疇三(含查證)、風險管理程序等四大項目皆獲得最高級分,展現領航產業鏈共創綠色韌性生態圈的努力獲得肯定。
為擘劃我國能源轉型新局,中研院長廖俊智上任後推出「淨零五支箭」,立足於中研院聚焦於社會難以做到的「關鍵」作為,鎖定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生質碳匯五大領域,利用科技助攻淨零。
「成就全球頂尖研究」為法定三大發展願景之一的中央研究院,今(2025)年上半年公布了兩項十分靠向產業的研究成果:國產下世代高效太陽能關鍵技術,量子電腦晶片製程科研成果,均由跨學組的關鍵議題研究中心負責。
核三二號機已正式除役,台灣既要穩健能源轉型、亦要維持供電穩定。環境部長彭啟明強調,台灣與全球同步處於能源轉型,除對於新興能源保持開放討論但嚴謹評估態度,面對既有能源設施我國也謹慎面對。他指出,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週年時強調,未來核能政策將依據「兩個必須」與「三項原則」審慎推動,並汲取國際經驗找出最適合台灣的減碳路徑。
經濟部於6月9日、6月10日舉辦能源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首兩場社會溝通會議,為經濟部常態性社會溝通協作機制正式拉開序幕。經濟部說明,配合國家減碳新目標社會溝通作業,本次先以能源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辦理對焦與協作會議共九場。經濟部表示,針對與會者意見,經濟部將參考調整精進能源部門各旗艦計畫,以及資訊公開工作。
尋求二次能源轉型解方,能源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首兩場社會溝通會議於6月9日、10日舉行,經濟部針對「去碳燃氫」、「氫能(含氨)供應鏈」與「科技儲能」,及「地熱」、「小水力」與「碳捕捉利用封存」等六項減碳計畫聽取民間意見。經濟部表示,未來會考量案場特性,建立各項綠能指引規範與技術標準,優化回饋機制。
能源議題攸關國家社稷、民生經濟,能源政策卻成朝野的政治攻防。中研院長廖俊智26日接受本報專訪強調,台灣目前用電量約為2,800億度,若將非電力能源轉換為電力能源,2050年電力需求至少達5,000億度,要滿足國家長遠發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能源政策要顧及很多面向,中研院最能著力是科學的可行性,他任內提出「淨零5支箭」包括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生質碳匯,均是奠基於科學在未來可能發展的技術。
世界最大碳揭露組織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國際碳揭露計畫)6日公布2024年評比成績,台灣大哥大連續五次獲得「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最高等級A級肯定。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推動委員會23日召開第三次會議,這次重頭戲是由總統賴清德拍板2032、2035減碳新目標。6大部門新增20項減碳旗艦計畫,減排又驅動帶動民間投入逾5兆元的綠色建設。
具商轉潛力的高效太陽能關鍵技術,中央研究院20日宣布,國內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光-電轉換效率多達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如果與早期布建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相比,效率提高接近五成,大幅超越市售產品。
台灣大拚綠能,7日宣布綠能長遠布局計畫,除了IDC雲端機房提早6年,已於2024年年底達成100%再生能源目標,2024年使用綠電比例已超越原先設定的10%目標,更計畫在2025年提升至17%,超過原定的15%目標,並在超過3,000座基地台導入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將藉由儲能技術削峰填谷、開發淨零科技及投入藍碳技術,深化綠能布局。
台灣大(3045)原設定於2030年實現IDC雲端機房100%使用再生能源,已提早6年於2024年達標。隨著AI時代來臨,雲端運算需求持續攀升,IDC雲端機房用電量也隨之大幅增加。電信業作為高度依賴電力的產業,基地台與機房的用電量更占整體的九成以上。為因應此挑戰,台灣大以國際級標準推動永續發展,擴大再生能源布局,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台灣大承諾204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RE100),不僅於2024年使用綠電比例已超越原先設定的10%目標,更計畫在2025年提升至17%,超過原定的15%目標,且已在超過3000座基地台導入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將藉由儲能技術削峰填谷、開發淨零科技及投入藍碳技術,持續深化綠能布局。
國內首檔結合ESG與財務指標的「臺灣永續指數」公布最新成份股名單,台灣大哥大連續七年入選,並獲頒成份股專屬標章。
環境部30日公告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將台灣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量目標,從原2022年發布的國家自定貢獻「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4±1%」提升為「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8±2%」,並提出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階段目標每度0.319公斤CO2e,較現況每度0.495公斤下降約35%,以及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及環境六大部門階段管制目標。環境部表示,目標值與亞洲鄰近國家相較僅此於日本;明年1月將再公布2032年八年任期目標及2035年減碳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