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取栓的搜尋結果,共59

  • 久坐不動高風險!司機突發肺栓塞險喪命 醫曝:5症狀速就醫

    久坐不動高風險!司機突發肺栓塞險喪命 醫曝:5症狀速就醫

    長期長途駕駛、久坐、缺乏活動,加上肥胖、抽菸等生活習慣,都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可能引起肺栓塞。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因此肺動脈栓塞被稱為「沉默殺手」。

  • 剖腹產後易併發肺栓塞恐致命

    剖腹產後易併發肺栓塞恐致命

     29歲何小姐剖腹產誕下一名女寶寶,產後隔天欲下床走動,卻突發性頭暈失去意識,判定為生產後發生肺栓塞,住院時間長達23天,幸運挽回一命。醫師提醒,剖腹產是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建議高風險產婦可穿著包覆至膝蓋以上的醫療級彈性壓力襪,減少下肢血液滯留。

  • 搶救腦中風 把握黃金4.5小時

    搶救腦中風 把握黃金4.5小時

     腦中風是國人死因第四名,更是造成成人失能的主因。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近5萬人罹患腦中風,但僅不到1成能在「黃金4.5小時」內接受有效治療。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指出,中風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約5成患者在中風半年後無法自行如廁、行走或洗澡,2成需長期臥床,拖垮整個家庭照護系統。

  • 腦中風黃金救援期!石崇良:把握「快快快」3原則

    腦中風黃金救援期!石崇良:把握「快快快」3原則

    「栓來速取,即時通,全台一起救中風!」為響應世界中風日,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今(12)日於新北市新莊體育園區林蔭大道舉辦「2025世界中風日園遊會」,號召全民提升中風防治意識。衛福部長石崇良與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均親臨現場,呼籲民眾掌握中風治療黃金時間,把握「快快快」3原則:快認識症狀、快撥打119、快送醫院,讓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 智慧醫療現在式 中醫大附醫的AI臨床創新

    智慧醫療現在式 中醫大附醫的AI臨床創新

     人工智慧正悄悄改變醫療的核心現場。從診間到病房,從急診到加護病房,醫師與護理師每天面對的資訊量龐大,傳統方式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個超過50人的專業AI團隊正試圖改寫這一切。他們結合數十位資訊工程師與臨床醫師,將人工智慧導入真實醫療場景,讓診斷更快、更準,照護更智慧。

  • 中風男移除頭骨減壓難蓋回 醫師妙手「腦水引流」3週順利修補

    中風男移除頭骨減壓難蓋回 醫師妙手「腦水引流」3週順利修補

    台中市47歲楊姓男子年初突發中風,雖即時搶救仍併發嚴重腦水腫,頭骨遲遲無法覆回,情況一度危急。轉至光田綜合醫院後,神經外科院長陳子勇設計「腦水引流+體位調整」術式,讓腦組織順利回到顱內,再完成頭骨修補與氣切管移除,並在醫療團隊加護與復健環環接力之下,讓他從長期臥床到能自主坐起。

  • 偏頭痛致無法工作!專家揭「GDP損失」超乎想像

    偏頭痛致無法工作!專家揭「GDP損失」超乎想像

    偏頭痛痛起來要人命,不僅無法思考影響情緒,甚至無法工作,高達200萬名國人,都有偏頭痛疾病。學者進一步指出,偏頭痛已經逐漸成為台灣青壯年族群的主要健康負荷,因頭痛無法工作者,對國家生產力損失占GDP2%,已經超越日、韓,建議列為優先公共議題。

  • 37歲男跌倒竟是腦中風 醫師把握黃金4.5小時 取栓搶命

    37歲男跌倒竟是腦中風 醫師把握黃金4.5小時 取栓搶命

    37歲的朱先生被家屬發現從樓梯跌下,送醫後發現病人出現眼歪嘴斜及左側肢體無力症狀,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急性右側中大腦動脈栓塞。患者經緊急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並進行「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清除血栓後,皆復原良好,已能恢復正常生活。

  • 拚留才 7月起取栓評估費8成給醫師

    拚留才 7月起取栓評估費8成給醫師

     急重症醫師人力不足,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祭出「下下之策」,晚間10時至晨間7時不再收治無明顯效應的轉診,包括85歲以上、中風前無法自理等個案。健保署表示,健保前年底放寬取栓術給付條件後,導致適用病患增多、醫師壓力提高。為獎勵醫療人員辛勞,今年7月起,3000元的取栓評估費,須有8成進入醫師口袋。

  • 獎勵神內醫師辛勞!取栓評估費7月起8成直送醫師口袋

    獎勵神內醫師辛勞!取栓評估費7月起8成直送醫師口袋

    急重症醫師人力不足,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近日發出內部訊息,因重症醫療崩盤,必須祭出「下下之策」,晚間10時至晨間7時不再收治無明顯效應的轉診,包括85歲以上、中風前無法自理等個案不要送往該院。健保署表示,前年底健保放寬取栓術的給付條件,從中風後8小時拉長至24小時,導致適用病患增多、醫師壓力提高。為獎勵醫療人員辛勞,今年7月起,3000元的取栓評估費,必須有8成進入醫師口袋。

  • 用在刀口 不收無明顯效應的腦中風患者

    用在刀口 不收無明顯效應的腦中風患者

     急診醫師人力荒,急重症醫師也發出警訊。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近日發出內部訊息,因重症醫療崩盤,必須祭出「下下之策」,晚間10時至晨間7時不再收治無明顯效應的轉診,包括85歲以上、中風前無法自理等個案不要送往該院。此則訊息投下台灣醫療崩壞的震撼彈,有醫師認為,嘉長神內科醫師的精力大概已經被燃燒殆盡。

  • 東部重症也缺醫 專家籲檢討分級醫療

    東部重症也缺醫 專家籲檢討分級醫療

     繼急診醫師人力出走,嘉義長庚神經內科傳出人力崩盤,公告只收治認為有救的病患。醫師直言,不只雲嘉南,包括花東等東部地區的重症醫師,同樣面臨短缺,專家直言,高齡化下,病患越來越多,但醫療量能出現告急,影響最大的仍是病患的就醫品質,問題都導向「分級醫療未落實」,政府應正視、重新檢討制度。

  • 神經內科招51人只來38人 腦中風治療恐現缺口

    神經內科招51人只來38人 腦中風治療恐現缺口

    不只急診醫師人力吃緊,越來越多專科正面臨醫師斷崖式流失。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黃彥筑近日在一LINE群組裡發訊表示「重症人力需用在刀口上」,若有不適合腦中風取栓的患者,請不要轉送至該院。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透露,今年全國神經內科預計招收51位住院醫師,只招到38位,尤其中南部招收比較差,可說是雪上加霜、惡性循環,「到最後真的會把神經科醫師逼得訓練完之後就去開業!」

  • 神經內科人力「崩盤」 專家籲分級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

    神經內科人力「崩盤」 專家籲分級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

    醫療環境惡化,醫護人員紛紛離開職場,今年恐將有超過100名急診醫師離職,且神經內外科、胸腔科等重症科別,也面臨人力流失狀況。南區醫院傳出神經內科人力「崩盤」,非適應症患者可能被拒收,專家表示,此做法凸顯人力真的吃緊,必須落實分級醫療,將量能用在刀口上。

  • 嘉義長庚神內主任貼文引熱議 醫院強調「善意提醒」非批評

    嘉義長庚神內主任貼文引熱議 醫院強調「善意提醒」非批評

    臉書社團「急診醫師碎碎念」貼出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任黃彥筑在轉診平台上貼文,內容提到各大醫院神內經內科醫師崩盤,腦中風醫療崩壞,提供嘉義長庚收治腦中風急重症病患相關指引供其他醫院參考,意外引發熱議,今(9日)黃彥筑未對外發言,僅透過院方澄清,他是善意提醒其他醫院能做好轉診患者的評估、把關,並提供指引,不是要打擊醫療轉診制度,本意也不在醫療體系崩壞或人力不足,而是希望資源不要被排擠。

  • 重症醫療崩盤?嘉義長庚內部訊息曝光 衛福部長回應了

    重症醫療崩盤?嘉義長庚內部訊息曝光 衛福部長回應了

    急診醫師疾呼,不只急診,越來越多專科正面臨醫師斷崖式流失,包括神經內科、胸腔科等。今天就傳出一封嘉義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的內部訊息指出,因各大醫院神內崩盤,為保存本院重症人力,非常抱歉得祭出「下下之策」,若有不適合腦中風取栓的患者,請不要轉送至嘉長,可在原醫院的加護病房治療。

  • 東元醫院取栓手術 成功搶救中風病患

    東元醫院取栓手術 成功搶救中風病患

     73歲的陳先生,長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經由外院轉診到東元綜合醫院繼續急救,經神經內科蔡坤璋醫師診斷,發現病人是因為「左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而導致中風,立即啟動「取栓手術」,後置放頸動脈支架,以預防再次中風,手術迅速且順利,成功搶救寶貴的生命。

  • 6旬婦噎到竟急性腦中風 醫師取4毫米血栓救命

    6旬婦噎到竟急性腦中風 醫師取4毫米血栓救命

    日前72歲資深藝人廖峻在家中被發現癱軟床上意識不清,引發腦溢血,引起關注。桃園市聯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景益分享,近期1名61歲女性病患,因噎到後出現頭暈、嘔吐,出現意識逐漸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狀,緊急送往急診室檢查後,結果顯示腦部有血栓,情況危急,經手術後成功取出約4毫米的血栓,如今進行復健訓練,病情穩定恢復。

  • 澎湖醫院引進聽性腦幹誘發電位儀 助聽障者揪病因

    澎湖醫院引進聽性腦幹誘發電位儀 助聽障者揪病因

    澎湖聽障者有福了!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獲衛福部補助「聽性腦幹誘發電位儀」乙台,投入診斷聽障疾病,讓聽障者不必舟車勞頓的遠渡重洋赴台就醫,就可透過此診斷利器自動檢測,且分析容易,快速判讀,對聽力障礙者鑑別診斷。

  • 8旬嬤眼歪嘴斜、意識不清 把握黃金救援期送醫 1手術搶命

    8旬嬤眼歪嘴斜、意識不清 把握黃金救援期送醫 1手術搶命

    85歲的蕭姓阿嬤日前突然眼歪嘴斜、意識不清,家人將她送往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確定是腦內大動脈阻塞的缺血性中風,經進行動脈內取栓術(EVT)手術,不再眼歪嘴斜,語言功能也慢慢恢復,醫師呼籲如有中風症狀,快速送往有動脈內取栓術的醫院,不要捨近求遠,避免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