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受訪企業的搜尋結果,共194筆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20日發布今年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指出,後關稅時代台灣企業外銷信心指數雖有小幅再降,但有止跌回升跡象,企業應對策略除從「分散市場」轉為聚焦強化商品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在轉嫁成本能力方面,有47.7%企業認為美國穩定幣將是未來三年貿易結算一環,其中有近1成使用或計畫使用,貿協已準備12月中舉辦穩定幣與經貿未來論壇因應。
川普對等關稅重塑全球供應鏈,渣打集團調查指出,經濟結構性變化與地緣政治情勢顯著影響企業成本,超過6成受訪企業預期營運成本將上升5%至14%,超過半數企業表示正在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業務韌性與應變能力,包括調整供應鏈地域布局、優化資金管理策略及加大數位化轉型,以爭取競爭優勢。
渣打集團發布《貿易的未來︰韌性》調查報告,全球經濟結構性變化與地緣政治情勢對企業成本產生顯著影響,超過六成受訪企業預期營運成本將上升5%至14%;超過半數企業表示正在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業務韌性與應變能力,包括:調整供應鏈地域佈局、優化資金管理策略及加大數位化轉型,以爭取在重構貿易秩序中的競爭優勢。報告也點出,包括美國、印度在內六大市場在本次供應鏈重組中脫穎而出。
德國經濟辦事處自1981年成立以來,一直是促進台德經貿合作的關鍵橋梁,作為德國在台的官方代表機構,德經處不僅致力於推動雙邊貿易投資往來,也協助企業跨越市場、文化與法規隔閡,發掘合作新契機。
最新調查顯示,超過 1/3 企業認為當前最主要的營運挑戰有四項:地緣政治(49.0%)、通膨及升息(41.8%)、 紅色供應鏈(36.5%)、 人口老化(36.0%)。其中,近半數受訪企業認為地緣政治的挑戰最大。同時,面對重重挑戰,超過6成企業認為公司會增加資源,調查單位台灣產業創生平董事長黃日燦表示,此調查已連續7年,此項結果較去年調查多出3成,且認為會減少投入資源的業者很少僅3.3%,顯示台灣企業今年特別願意接受挑戰,想拚命克服關稅與匯率等問題。
大陸穩居「世界工廠」地位,渣打集團23日公布「貿易的未來:韌性」報告顯示,大陸產業正加速從勞動密集型製造向更高附加值環節升級,因此仍然是全球企業在地緣格局下重新布局供應鏈的首選市場之一,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在全球供應鏈將發揮更大作用。
上海美國商會10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政治緊張局勢、激烈的國內競爭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正削弱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受訪企業對未來五年前景的樂觀程度降至歷史新低。此外,多達47%美企,已轉移對中國的投資計畫,比例創歷史新高。
中美近期持續貿易關稅談判與科技對抗之際,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領袖、華盛頓州眾議員史密斯(Adam Smith)當地時間9日透露,將率領跨黨派代表團在9月稍晚正式訪問大陸,並爭取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旦成行,將是2019年以來美國眾議院議員首次官方訪華活動。
上海美國商會最新數據顯示,高達47%的美國企業將原本計劃投資於大陸的資金轉向其他地區,比例創下統計以來新高,東南亞成為美企首選,包括孟加拉在內的印度地區居次,而轉移至美國或墨西哥等美洲地區的比例遠遠落後,顯示企業仍相當擔心美中之間的衝突,高額關稅已經造成巨大壓力。
中新社9日報導,率團參加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投洽會)的華南美國商會會長賽亞丁9日在廈門受訪時說,美國企業將深耕中國大陸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在華業務布局。
美國8月7日實施「對等關稅」措施以來,第一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資料出爐,顯示高關稅政策削弱海外需求,重創亞洲製造業。日本、韓國與台灣達49.7、48.3及47.9,持續陷入緊縮,中國回升至50.5,但復甦力道不穩定。相對之下,歐元區意外走出谷底達50.7,創下近三年來,首度跨過50榮枯線恢復擴張。
最新調查顯示,美國關稅已經開始衝擊日本仰賴出口的製造業,因海外訂單減少,日本8月製造業活動陷入萎縮。
雖美國總統川普把日本的對等關稅從25%調降至15%,但與他重返白宮前相較,日本仍然被美國加徵兩位數關稅,對於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前景,依舊造成不明朗的影響。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僅有三分之一的日本企業,看好當地經濟能夠繼續成長。
跨境交易需求日益升高,傳統支付模式面臨高額手續費、匯率波動、流程繁瑣、交易時間冗長等挑戰,已難滿足現代人對效率與成本的期待。星展銀行(台灣)宣布推出全方位創新跨境支付解決方案,以「跨境匯款」與「簽帳金融卡」雙核心產品,結合亞洲網絡優勢,提供安全、快速、具成本效益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解決企業與個人跨境支付痛點,星展銀行(台灣)20日針對個人與企業客戶推出全方位創新跨境支付解決方案,以「跨境匯款」與「簽帳金融卡」雙核心產品為引擎,結合亞洲網絡優勢、數位創新實力與領先資安技術,打造更安全、更快速且具成本效益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落實「生活隨興,星展隨行」的品牌承諾。
資服與軟體業者紛紛喊出「2025下半年迎來AI代理(AI Agent)商機」,但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卻澆了一盆冷水。Gartner的最新報告指出,至2027年底,超過4成代理型AI專案將被迫取消,原因在於成本攀升、商業價值不明或風險控管不足。
美國對等關稅公布對台實施暫時稅率20%,並須加上原關稅稅率採取疊加的方式計算。104人力銀行一零四(3130)統計,對等關稅自4月公布以來,招募上,104人力銀行8月線上工作機會116萬個,比4月略降2%,仍維持一定的招募強度;營運上,104人資學院調查發現,65%企業認為關稅與經濟波動已對公司營運造成影響,38%企業已啟動或評估組織調整。104人資學院建議,人才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本,即便企業觀望或評估用人策略,仍需維持留才攬才力,透過精準選才減降長時間找人、找錯人的成本,並運用薪酬平台時時掌握薪資行情,提供人才合理的薪資待遇。
「在許多行業,中國依舊擁有無可匹敵的供應鏈,無論在成本還是配套政策都極具競爭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近日在北京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作為為在華歐企發聲的歐盟商會主席,彥辭在採訪中反覆強調了中歐貿易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在華歐企對中國市場的關切。
標普全球5日公布最新數據指出,7月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的50.6升至52.6,除優於市場預期,更創下近14個月新高,單月擴張速度也是近1年多最快,研判主因是需求提振新業務訂單成長,銷售費用出現半年來首次成長,受訪企業情緒也改善至3月以來最高水準。
大陸內需低迷加上關稅戰變數,嚴重衝擊企業的投資信心。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2025年第二季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51.9%,不僅較上季驟降16.8個百分點,更創下2004年公布統計以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