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北盆地的搜尋結果,共120筆
「2025全民運動總統盃3X3籃球決賽」將於11月1、2日在凱道登場,凱道過去名為「介壽路」,賴清德總統盼為這條大道注入新的意義,讓凱道成為全民共享、展現多元文化與創意生活的公共空間。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非政治性的活動在這裡舉行,從政治抗爭的象徵,轉變為屬於全民的文化廣場。
入秋後的共伴效應為北部、東部帶來連日豪雨,大台北盆地首當其衝,4天累積雨量前5名全部破1000毫米,台北市包辦前兩名。儘管雨量達停班課標準,蔣市府仍不為所動,無意放「豪雨假」,因為一放下去,恐怕這個星期都不用上班了。
2025白晝之夜、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數位藝術節台北3大藝術盛事,首度將於10月中旬至11月初在圓山同時登場。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表示,今年除了藝術創作、自由精神外,更展現藝術流動結合3大藝術節,除在11月1日白晝之夜迎來12小時不間斷的跨夜展演,也選擇辦在台北最能說故事的圓山,自由、開創地說著台北的歷史。
2025白晝之夜、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數位藝術節台北3大藝術盛事首度攜手登場,自10月中旬至11月初在圓山匯聚成跨越歷史、科技、藝術與表演的城市舞台。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表示,今年除了藝術創作、自由精神外,更展現藝術流動結合3大藝術節,在11月1日白晝之夜迎來12小時不間斷的跨夜藝術盛典,也選擇辦在台北最能說故事的圓山,自由、開創地說著台北的歷史。
強颱樺加沙被封為怪物等級颱風,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樺加沙未來強度大致維持穩定或略增強,目前要開始遠離台灣,但外圍環流東南風水氣仍會持續今天一整天,花東地區、恆春半島雨量可觀,宜蘭、大台北、桃園到北部山區的降雨也不小;明天(24日)花東、恆春半島一帶仍有局部豪雨。此外,由於風向轉為東南風,今強風區域調整為台灣南北兩端,要留意8至10級強陣風。
節氣已進入秋天,不少人關心何時轉涼,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廖于霆今表示,大台北盆地下周還是會出現36至37度高溫,真正的涼意最快要等到9月下旬,隨著9月進入秋季,北方冷高壓與鋒面系統逐漸增強,但目前仍受到太平洋高壓籠罩,影響範圍僅止於長江流域,預估要到9月下旬東北季風才可能進一步南下影響台灣。
27日晚間9:11,宜蘭近海發生規模6.0地震,導致整個北部天搖地動,罕見的震央也引起網友議論。有網友發現,明明龜山島離震央最近,但震度卻只有一級,好奇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專家表示,有3個可能的原因。
今天早上台北天空出現「莢狀雲」,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這代表台北上空有強風,季風槽增強可能帶來偏北風,中南部應該會降溫,南部網友說,今天一早真的涼涼的,體感很像秋天。中央氣象署曾解釋,莢狀雲的形成與地形相關,常常出現在固定的位置,以台北盆地為例,容易在陽明山的東側看到它。
由於太平洋高壓影響,明(22)日各地晴朗穩定、高溫炎熱,僅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大台北盆地及中南部近山區局部高溫可達36度或以上,近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氣象署表示,未來一周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擾動,預估將通過呂宋島往南海移動,是否增強為颱風仍待觀察。
今(5)日午後對流旺盛,氣象署針對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基隆市、新竹縣及宜蘭縣也有大雨特報,雙北民眾不只收到國家警報,北市府也緊急公告,未來2小時內,文山區、信義區、南港區、大安區、松山區及內湖區的時雨量預估將達到100毫米,提醒民眾慎防坍方、積水,注意自身安全。
好不容易西南氣流暫告一段落,輪到北部對流旺盛,今天中午過後雷聲大作,山區及近山地區率先出現大雨。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警告,大台北盆地會有很強烈的午後對流發生;中央氣象署不僅發布大雨特報,也針對台北市、新北市發布大雷雨訊息!
台北文化小旅行達成100處文化點,北市文化局30日發表成果,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透過文化小旅行概念,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me time,若有2小時空檔,最想從政治大學後山步道走到樟山寺眺望台北盆地、看一下夜景,文化局長蔡詩萍透露,計畫將100個景點集結成書,在明年國際書展發表。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25年7月23日表示,備受矚目的信義線東延段工程已進入通車前的最後階段,首列電聯車已於7月23日凌晨成功自象山站駛入廣慈/奉天宮站,象徵全線進入列車主線動態測試與全系統整合測試階段,離正式通車再近一步。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台灣附近一大片低壓帶醞釀,隨時長出一個颱風「就在家門口」,會是颱風季的真實寫照。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綜合各國模式預測,整個大環境有利颱風生成,要特別觀察菲律賓東方海域一熱帶系統發展及移動趨勢,預估周末前後影響;下星期又有一個熱帶系統,不確定因素大。
想在暑假來一趟療癒放空的一日小旅行嗎?臺北市觀光傳播局推出的「走靜貓空 踏青一日遊」勇奪人氣遊程獎!路線從臺北市立動物園出發,搭乘貓空纜車穿越綠意盎然的山林,最後漫步在充滿宗教文化氣息的指南宮,是今夏最熱門的都市近郊一日旅程首選!
受太平洋高壓影響,今(2)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高溫炎熱,高溫普遍可達32至36度,中南部近山區或河谷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北部地區甚至有局部39度以上的高溫,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氣象署指出,今日至周五(2日至4日)受大環境偏東風沉降效應的影響,北部地區高溫顯著,熱的時間也長。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日一早也警告,「北部有點焚風特徵!」。
近日熱浪席捲北半球,台灣也受到影響,未來一周北部高溫都在36、37度,其他地區也在33至35度之間,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清晨應該是溫度較低的時間,但台北市今(1)日清晨5點多的溫度竟高達30度,讓他擔憂喊「這不是好現象」。
各地天氣炎熱,台北市因盆地地形及熱島效應易蓄熱,多日出現36度高溫,中央氣象署6月30日發布北市為高溫橙色燈號,北市府也發布今年首次熱浪通報,並啟動預警機制,指示10局處執行高溫應變措施,減輕高溫對市民影響,北市交通局將於7至8月縮短號誌紅燈秒數,減少行人與機車騎士曝曬時間。
近日各地氣溫炎熱,台北市因台北盆地中央因地形下凹,導致容易蓄熱,多日出現高溫36度,中央氣象署30日發布高溫資訊,台北市為橙色燈號,北市府也因應發布今年首次熱浪通報,並啟動熱浪預警機制,指示10局處執行高溫應變措施,以減輕市民受到高溫的負面影響,並提醒民眾應注意室外防曬與室內通風,避免受到熱傷害。此外,北市交通局也將於7至8月縮短號誌紅燈秒數,減少行人與機車騎士曝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