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的搜尋結果,共23筆
路燈、號誌基座螺栓外露,屢傳民眾絆倒甚至傷亡,民眾認為「基座螺栓安全設計」應納入國家級法規,工程廠商依法施作,降低人為疏失與安全疑慮。專家及交通安全民團都認為立法的用意良善,但須考量法律結構性、通盤盤點各式道路桿類,再訂定一致性安全標準及施作方式,才能避免桿類基座螺栓成為道路潛在的傷害陷阱。
隨公共自行車普及,六都學生5年來騎自行車上下學發生交通事故件數與受傷人數逐年增加,教育部雖頒布模組課程推動交通安全教育,卻由各縣市自由發揮、也無考核機制。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會長陳宏益認為,課程要制定一致內容,較好檢視教學成果,也應讓學生接受騎乘自行車基本用路訓練,由學校或警務單位發放「預備駕照」才可上路。
新北市三峽區19日發生78歲老翁開車暴衝,撞死2名學生及1名接孩子下課的母親,引爆社會對交通政策的不滿,多個民間團體昨日上午號召遊行,並提出駕駛人全面回訓、高齡換照改革、交通工程改善3大訴求。交通部則回應,持續蒐集各方意見,納入未來施政參考。
新北市三峽19日發生78歲老翁開車暴衝,撞死2名學生及1名準備接孩子下課的家長,引起社會對交通政策不滿,多個交通團體及網紅上午號召遊行,並提出駕駛人全面回訓、高齡換照改革、交通工程改善3大訴求。
行人地獄揮之不去,交通部前年加重不停讓行人的罰則,但去年仍有逾80人因「車輛未依規定停讓」死亡。如今交通部預告修法,未停讓行人致輕傷及重傷分別調高罰鍰為1.8萬及3.6萬,預計6月底前上路。
高齡交通事故死傷數連年增加,專家認為,長者身體機能可能退化,應針對高齡駕駛各年齡層完整分析其肇事或違規率,檢視換照法規有無加嚴需要;學者建議,針對以往免換照高齡族群,應研擬階段性認知測驗,確認反應與認知能力,保障用路安全。
交通部4月25日將辦精進駕照考前、中、後相關制度意見交流會議,邀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出席,但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表示,有邀行人路權團體、汽車駕駛團體等,卻獨漏機車團體,透過立委詢問交通部竟回覆「駕照考訓制度與機車團體關聯性較低」,令該會無法接受,質疑有失比例原則,預計當天到公路局門口表達訴求。對此,公路局回應,5月會再邀請,廣納意見。
畢業季將至,新鮮人求職熱潮來臨,各大企業踴躍參與校園徵才、提早布局攬才;對於從大學生、研究生轉型為上班族,新光人壽表示,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薪水有限,保險規畫也要精實,建議首重「意外、身故、醫療」三大風險規畫,不妨以傷害險、壽險及醫療險著手,為自己規畫職場上的第一份保障。
台灣的交通環境惡劣舉世聞名,駕駛的素養也是問題之一,為此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與駕訓班業者今日舉辦記者會,指出考照制度無法篩選合格的駕駛人,導致每年有近百位新手駕駛死於交通事故,呼籲交通部應參考國外駕照考驗機制設計與推動經驗,加快改革國內駕訓制度,並持續擴大推動機車駕訓教育與安駕補助,營造安心安全的用路文化。
靖娟基金會與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國會辦公室10日舉辦記者會,並聯合9個交通改革團體共同向國土署呼籲,應正視通學環境改善的執行成效,政府已投入近48億元改善校園周邊,但從19所學校的檢核結果顯示,全數不及格,檢核平均分數僅33.79分。問題主要為缺乏人行道、行人穿越道視線受阻、車道過寬,及學區與行穿線的預告標誌及設置狀況不佳等,讓學童上學路充滿危機。
台北市去年為交通安全年,打造首個交通友善區、拆除和平新生天橋等,交通局整合交通部、內政部相關法規,並整合相關交通改善措施經驗,23日發布首版《台北市道路設計手冊》,也是全國首部由城市自訂的道路設計手冊,盼能作為未來與民眾溝通的橋樑,降低溝通成本,與各界建立共識。
無照駕駛釀禍頻傳,交通部30日宣布將修法加重罰責,包含提高罰鍰、增加車主責任及提高禁考照年限等。學者認為,提高無照代價是很好的宣傳機會,但如何教育避免無照者存僥倖心態才是關鍵。民團認為,提高罰鍰對未成年無照駕駛沒太大意義,建議設計矯治課程,因對多數兒少來說,付出時間比付出金錢影響更大。
台中市昨(22日)晚間再傳行人遭公車輾斃事故,肇事公車司機指稱,天雨、視線不佳、沒看見…;台灣交通安全協會也發文指,行穿線照明不足,行人在雨夜不易被察覺,司機說沒看到行人可能不是推卸之詞,為避免遺憾再次發生,也疾呼落實交通工程規範,確保行穿線照明充足。
民間大型重機團體爭取上國道已久,繼5月初百人包圍交通部爭取路權後,再發起「98走吧!上國道」活動,預計9月8日號召民眾搭乘汽車前往國道1號與國道3號各服務區與休息站,爭取重機路權。主辦單位強調,此場活動非陳抗,要以和平理性方式讓大眾更關注重機路權議題。
交通部長李孟諺甫上任,民間大型重機、機車、行人、交通安全等團體,今赴交通部前陳情,認為交通部該正視道路平權、解除車種戒嚴、行人死亡數增加等議題,更喊話李孟諺盡快實現承諾,與民團面對面溝通,一同商討解方,改善積弊已久的危險交通環境。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副司長胡迪琦現場收下民團跨團體的陳情書,並表示會將意見帶回反映。
行政院會上周通過10項罰鍰在1200元以下的交通違規微罪不記點,也不開放民眾檢舉,連日來被批評是「道安退步」,包括行人路權團體、職業駕駛和學者都不滿。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11日宣布,將發起快閃抗議活動,呼籲朝野立委退回法案。
行政院日前通過10項罰鍰在1200元以下的交通違規微罪不記點,也不開放民眾檢舉,連日來被批評是「道安退步」,多個民團今舉行記者會,宣布3月17日上午10時將在全台各縣市發起快閃抗議,23日則回到立法院前遊行,呼籲朝野立委退回法案。
交通部昨(4)日邀民間團體召開「違規記點及民眾檢舉之檢討」座談會,歷時2個半小時討論,路權團體與職業駕駛團體都認為沒共識,路權團體更批評交通部沒肩膀,愧對每年3000個行人橫死街頭,不滿交通部執意要推動微罪不記點、限縮民眾檢舉,擬3月下旬或4月發起抗爭,職業駕駛團體表示,持續與路權團體間的意見磨合。
交通違規記點檢舉新制去年6月上路,引發高度民怨,交通部正研擬民眾檢舉、罰款1200元以下違規不記點。去年台南余姓女童遭撞身亡的「余爸爸」在內的5大路權團體,今(21)日發布聯合聲明表達反對交通部縱容違規,人命安全不能走回頭路。
近日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宣稱加油站有3大不可告人的祕密,包括「早晚氣溫低加油最便宜」、「加油要用公升而非用金額計,否則吃虧」、「湊整數時會加進空氣」。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加油站地下油槽具隔熱功能,油品溫度及體積變化極小;無論用公升或金額計,都可能因四捨五入而多加一點或少一點,但差異極微;另外加油湊整數時,不會加進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