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經貿的搜尋結果,共154筆
南韓川習會後,兩岸迎來新的局勢發展,應該說中共四中全會後就定了新調,主動權已經掌握在北京而非華府手裡,從川普與習近平會面的難得放軟身段,回美國之後未見過往的盛氣凌人,加上美國內部各種問題嚴峻,政府停擺、通膨惡化,共和黨地方選舉挫敗,川普早已無暇顧及台灣。
台美何時完成關稅協商?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說,政府拚10月底達成協議。據了解,因談判不斷被質疑蓋牌與誤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曾抱怨,國內沒有營造對美談判的好氣氛。據了解,台美並未敲定達成協議的具體時間表,一切都要配合美方時間。
2025吉隆坡世界年會,在10月18日進入活動第三天。一大早,歷屆華冠獎得主與林淑敏總會長透過早餐會凝聚情感,共商華冠獎得主如何主動承擔,成為全球會員「共學」的支持力量。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18日揭曉,候選人鄭麗文以最高票數,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發表勝選感言,期盼朝野共同展現誠意,化解台灣政治對立與兩岸分歧,宣示一定在任內完成2028年完全執政、政黨輪替、兩岸和平共榮共和的使命。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產協) 14日舉行第十八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以「實現健康台灣願景 前瞻全球生醫市場」為題的論壇匯聚超過350名臺灣生技產業各界的專業人士。
全球塑橡膠工業最頂尖的盛會-德國K展於10月8日至15日在杜塞道夫商展中心盛大舉行,台灣業界有118家廠商報名參展,名列第六大參展國,參展業者競相展出最新研發的智慧化及高速化塑膠射出機、工廠自動化整合、全電射出機、高效率回收機、全自動PET吹瓶機及多站式智慧系統等新產品,與來自60多國的3,000餘家參展商同場競技,力拚大單到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透露,美台即將有重大協議。行政院長卓榮泰9月30日證實,「談判團隊正在美國進行最後階段關鍵性的談話」,率隊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預計10月1日回到台灣。美媒指卓的談話顯示,台灣終於接近與川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
2025年「貴州‧台灣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簡稱「黔台會」)9月17日在貴陽舉行。今年以「十載同行譜新篇,攜手融合向未來」為主題,吸引了400餘位台灣專家、學者與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地合作新契機。
2025年菲律賓台灣形象展本周在馬尼拉SMX會議中心登場。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託外貿協會台灣經貿網(Taiwantrade.com)設置「創新生活館」(Innovative Living Pavilion),館內匯集來自台灣的18家優質企業,展出超過30項涵蓋居家生活、消費性電子、汽車零配件、食品、美容保養等多元產品,每一項展品都融合智慧生活與創意設計,攜手我商搶攻新南向市場。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率跨黨派立委完成9天歐洲國會外交行程,走訪愛爾蘭、英國、荷蘭與捷克。楊瓊瓔指出,各國高度重視台灣,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從推動避免雙重課稅、簽署ETP協議,到啟動半導體供應鏈韌性中心,交流成果豐碩;江啟臣則感謝旅歐台商,稱他們是「台灣之光」,並與捷克智庫座談民主價值、區域安全等議題,盼深化雙邊合作,共同守護民主。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預告,台美貿易談判傳出即將達成重大協議的消息,由於川普政府秉持「美國利益優先」,對盟友和夥伴同樣揮舞關稅大棒,「倚美抗中」顯然非穩定與安全的保證。尤其盧特尼克提及與日本簽下投資協議的細節,指稱5,500億美元的投資於日本回收成本後,獲利部分的9成將歸於美國的不平等協議,類似的條件台灣未來恐難倖免,必須提高警覺。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1日受訪時透露,美方即將與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台美關稅談判似乎終於露曙光,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事實上,台美談判進展已比許多國家來得慢,一大原因就輸在雙方之間沒有正式邦交,台灣無法直接與美國總統川普面對面談判,商定協議。
由外貿協會籌組的24家優質企業「台灣館」,於近日在2025史瓦帝尼國際商展(EITF)展出,成果斐然。本次參展最大亮點為成功促成台商與當地夥伴共同投資設廠的計畫,赴史國投資設廠設立生產據點,展現台灣企業從單純貿易走向深度合作的新里程碑。此舉深化台史經貿連結,更將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達成台灣技術輸出、南非台商拓展、史國產業發展的「三贏」局面,成為本屆展覽中最受矚目的焦點。
國際民航組織(ICAO)9月23日將在加拿大召開三年一度的大會。我駐紐西蘭代表歐江安當地時間1日發表演說,呼籲紐西蘭各界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及ICAO。她強調,台灣為印太航空樞紐,每年約有6400萬國際旅客抵台或過境,接納台灣參與ICAO才能確保「安全天空永續未來」。
美國關稅重政對我國產業帶來重大影響,經濟部為協助我國五金、手工具等業者,籌組五金手工具赴日拓銷團,預計將走訪福岡、大阪、東京等地,盼帶動逾6,800萬美元商機。經濟部次長江文若指出,將積極推動「月月有買主、周周有活動、日日有商機」拓銷方案,協助產業拓展多元市場。
經濟部籌組五金手工具赴日拓銷團,支持我五金、手工具等業者開發多元市場,經濟部表示,本團將走訪福岡、大阪、東京及三地,經濟部江文若次長親赴大阪洽談會現場。江文若強調,台灣五金手工具產業歷經30年深耕,已在日本建立穩固的市場基礎與品牌信譽。
長久以來,台灣社會習慣把美國視為安全保護者、經濟市場提供者、民主價值的夥伴,朝野政黨幾乎都以「親美」為理所當然。任何「疑美」之聲,立刻會被扣上「親中」甚至「中共同路人」的帽子。這種不容懷疑的「親美」,其實與殖民地對宗主國的心態無異,把美國當作「主國」,不可挑戰,不容質疑。
長久以來,台灣社會習慣把美國視為安全保護者、經濟市場提供者、民主價值的夥伴,朝野政黨幾乎都以「親美」為理所當然。任何「疑美」之聲,立刻會被扣上「親中」甚至「中共同路人」的帽子。這種不容懷疑的「親美」,其實與殖民地對宗主國的心態無異,把美國當作「主國」,不可挑戰,不容質疑。
美國對台灣課徵關稅的政策一揭曉,猶如當頭棒喝。原本政府向民眾吹噓的「暫時性20%對等關稅」,實際竟是將原稅率整段加碼,形成「20+N」的殘酷模式。這不只是一次談判的失敗,而是賴清德執政下對處理國際經貿無能的活生生證明。出口產業競爭力瞬間崩盤,政府刻意隱瞞真相,談判無功而返,民怨如火山爆發,經濟前景一片黯淡。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8日表示,美國關稅的稅率是我國原有最惠國待遇關稅再疊加20%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還稱4月已經說明過「疊加」方式,引發各界批評。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直言,民進黨府院黨竟敢稱早知是疊加稅率,「早知道還無作為,就真的罪加一等」,她也強調,台灣、日本的關稅差距,瞬間從5%,變成5%+N,越差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