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銀行業的搜尋結果,共99筆
玉山金控7日公告人事異動,總經理陳茂欽卸下策略長一職,由麥肯錫公司大中華區辦公室前合夥人譚宏接任,並自7日生效。據了解,玉山金將併購三商美邦人壽,但未來仍會以玉山銀行為核心,此次人事異動主要是希望借重譚宏的專業,持續擴展銀行業務領域。
穩定幣的話題最近很熱,連央行都在10月30日的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表示,穩定幣未來確實可能衝擊銀行體系,導致銀行存款流失。
穩定幣的話題最近很熱,連央行都在10月30日的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表示,穩定幣未來確實可能衝擊銀行體系,導致銀行存款流失。
素有「商界奧斯卡」美譽的國際商業大獎「史蒂夫獎」(The Stevie Awards)日前舉行第22屆頒獎典禮,國泰世華銀行一舉在「國際商業大獎」中奪下3金、1銀、7銅,共11項大獎。獲獎領域涵蓋雲端架構、AI發展、永續金融、通路創新與社會影響等多元面向,彰顯國泰世華銀行的金融專業、科技與創新實力備受國際肯定。
凱基銀行8日宣布,日前已與全球最大美元穩定幣發行商Tether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跨境金融及虛擬資產應用的創新發展。此合作不僅展現凱基銀行在數位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也積極響應金管會推動虛擬資產法規的政策趨勢。
凱基銀行8日宣布,與全球最大美元穩定幣發行商Tether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跨境金融及虛擬資產應用的創新發展。此合作不僅展現凱基銀行在數位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致力成為傳統金融與虛擬資產間的橋樑,也積極響應金管會推動虛擬資產法規的政策趨勢。
凱基銀行今(8)日宣布,已與全球最大美元穩定幣發行商Tether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共同推動跨境金融及虛擬資產應用的創新發展。凱基銀行指出,攜手Tether合作不僅展現凱基銀行在數位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也是積極響應金管會推動虛擬資產法規的政策趨勢。
氣候變遷帶來的生命財產威脅,國人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已深刻體會。渣打銀行全球永續長Marisa Drew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永續發展的關鍵是「責任」和「投資」,全球永續金融市場整體規模,預估今年達到2兆美元,渣打銀行已將永續金融列為集團收入成長引擎之一,設定籌資規模及至2030年,可達3,000億美元的目標。
AI金融科技協會也認為,台灣銀行業在「數位金融」名義下,這些年透過政府補助與產業投入,累計已花費全民數百上千億元經費。然而結果卻不是建立更便利、更開放的數位金融環境,反而演變成「愈數位化、愈管制化」的現象。銀行不僅沒有真正完成數位轉型,還利用數位化的名義加強風險排除與限制措施,回過頭來侵害全民的金融自由與財產權益。
行政院會今(4)日拍板放寬新青安貸款不計入72-2條限制,並追溯自9月1日。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回應表示,這是好消息,但「水龍頭還可以開大些!」危老都更建案及開發商興建的工業廠房應排除在不動產集中度的總額度管控的特定計算對象,以及去年九月前簽約的已購戶也不能溯及既往,才能真正解燃眉之急。
中國信託銀行國際佳績再傳捷報,國際知名財經媒體歐洲貨幣(Euromoney)日前公布「2025卓越大獎」得獎名單,中信銀表現亮眼,一舉拿下「台灣最佳銀行」、「台灣最佳大型企業銀行」,更首度榮獲「台灣最佳融資銀行」殊榮,成為台灣唯一獲得三冠榮耀的金融機構。
「台灣數位資產暨開放科技協會」28日正式成立,推動我國虛擬貨幣政策及產業數位轉型,盼成為產業與監理機關之間的重要橋梁。近期各國積極推動穩定幣發行,展現全球金融新局,協會強調,台灣必須迎頭趕上,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專家提議,穩定幣該由銀行結盟發行,降低波動風險。
今年上半年台灣銀行業稅前盈餘成長7%,惠譽信評分析,主要受惠於淨利差及淨手續費收入的增加,預期全年獲利能夠穩定成長,但明年銀行業獲利,將因信用成本上升及換匯收益下降而面臨挑戰,今年至明年,減損放款比率可能會超過先前預測的低於1%。
今年7月1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指導並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被暱稱為《天才法案》,已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成為法律。這項法案的通過,不僅為美國虛擬資產市場建立明確的監理框架,也是全球穩定幣發展的關鍵里程碑,更將重塑美國金融主導權(以美元穩定幣為核心的新金融體系),其影響之深遠不可謂不大,可就三個重點來分析討論。
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大趨勢是,大型銀行陸續展開全球業務重整計畫,無論是縮減海外據點或結束特定業務,目的都是為了將資源集中,挹注在回報率更高的市場上,並因應數位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做為為台灣涉外業務指標銀行的兆豐銀,此番大動作調整海外布局,亦有領先趨勢而為的意味,能否引來同業跟進頗受關注。
國泰世華銀行在越南深耕20周年,為台灣銀行業進駐越南市場的先行者之一。國泰世華胡志明市分行行長呂偉傑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國泰世華在2005年便於越南廣南省設置茱萊分行,2022年喬遷至胡志明市後,更名為「國泰世華銀行胡志明市分行」,不僅更貼近台商市場、便於招募符合需求的人才,還能就近提供當地客戶服務。
台灣拚亞洲資產管理中心,7月銀行公會帶隊的「新加坡高資產財富管理考察團」,參訪知名新加坡財富管理學院(WMI)師資解析,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家族辦公室、銀行等,其中鎖定高資產戶目標,國銀除陸續推財富管理2.0並進駐高雄專區,尤其看好台灣家族辦公室四大優勢,全面搶攻商機。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最新報告指出,儘管台灣銀行業整體面臨來自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放緩的挑戰,其主要民營銀行仍展現出強勁韌性,信評等級維持穩定,展望雖下調但體質未明顯惡化。
惠譽信評18日示警,隨著經濟逆風週期、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台灣銀行業恐面臨獲利能力和資產品質的壓力不斷上升2大風險,如果關稅戰導致發生嚴重且經濟衰退,國內的房地產恐再大幅修正,讓銀行業面臨壓力,因此將台灣民營銀行業展望,從「中性」調整成「惡化」。
國泰世華銀行再度躍上國際舞台,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旗下權威財經媒體《The Banker》銀行家雜誌日前公布最新全球千大銀行(Top1000)排名中,國泰世華憑藉強勁成長動能、穩健獲利能力與優異風險報酬,在台灣銀行整體績效評比中拔得頭籌,獲評為「台灣最佳表現銀行」(Taiwan’s Best-performing Bank);繼去年獲得《The Banker》評選2024年「台灣年度最佳銀行」後,再次受到國際機構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