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同儕支持員的搜尋結果,共06筆
為推動社會共融與通用設計理念,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特殊穿戴式服務學習課程」攜手合作,5月27日在實踐大學木棧道舉辦「訂製日常的優雅」服裝秀成果發表會。
在推動精神障礙者自立生活的路上,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以專業的精神和創新的方法,推出「精神障礙者同儕支持員訓練計畫」,協助精神障礙者從被照顧者蛻變為能夠支持他人的關鍵角色。該計畫透過系統性的學、術科訓練,培養精神障礙者成為專業的同儕支持員,協助更多人實現自立生活的願景。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長期推動精神障礙者自立生活,自112年開辦創新職業訓練模式「精神障礙者同儕支持員訓練計畫」,課程規劃包括:政府課程基礎班20小時(比照政府同儕支持員職前訓練18小時)、專業服務核心課程52小時、術科(實習)20小時,共計92小時的訓練課程,招募全國有興趣擔任同儕支持員進行服務的精神障礙者,一同為了推動精神障礙者自立生活而努力。
罹患思覺失調、憂鬱症、焦慮症,且伴隨強迫思考的王明輝,多年前與家人起了衝突,被送醫後才知道自己生病了,在日間留院一待就是10年。抱著自立生活的夢想,他出院以後,長達6年的時間都身兼三份工作,直到接觸了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才發現人生的意義並不只有養活自己,靠著自己「過來人」的經驗,也能在「精障者社會融合與自立生活支持中心」為其他病友出一分力,幫助他人自立生活。
在台灣,目前已有超過120萬名人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其中有13萬3,000人左右屬於精神障礙者,除此之外,有更多僅領有重大傷病卡、或無論就醫與否,在社會中無法和自己及他人和平共處的心理困擾者。長期以來,受到社會事件輿論影響,大眾往往將這些人視為不定時炸彈,精神障礙者亦長期遭受汙名化之標籤影響,但事實上精神障礙者也能和其他人一樣,透過各種努力及參與學習讓自己選擇和決定自己的生活。
勞動部政務次長許傳盛日前視察桃竹苗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執行機構桃園市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他肯定脊損中心透過方案成功進用弱勢失業者協助訪視員助理工作,不僅提供在地就業機會,更持續留用10名人員使其發揮自身價值,為機構取得卓越績效。曾擔任方案進用人員,同時也是傷友身分的小旗和阿凱,在計畫屆滿後不僅獲留用,還轉任為生活重建訓練師與咖啡師,持續為傷友服務,展現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實質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