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吳心伯的搜尋結果,共65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一系列對華政策連續遭中方強烈抵制,讓民主黨人抓住了關鍵把柄。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在一份關於川普關稅政策影響的最新報告中稱,川普正在「輸掉這場自己挑起的對華貿易戰」,讓中國佔據了上風。
分析人士指出,北京收緊稀土金屬出口管制,不僅是為了強化其對全球關鍵礦產供應的掌控,更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意在迫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注意到北京所認為的——他手下官員正試圖破壞美中關係緩和的舉動。顯然,這一招奏效了。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稱其並未重燃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川普才是罪魁禍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10月14日以此為題刊文稱,多位中國專家和美國分析人士均表示,若非美國川普政府在9月底擴大對中企的出口管制,將數千家企業追加列入「實體清單」,當前兩國的貿易緊張局勢本可避免。
大陸稀土出口政策持續升級,引發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面對歐美相繼對大陸新政策做出回應,美國財經媒體在最新報導中強調,中方此次推出的全面性措施,代表大陸首次採取重大行動,對其主導的關鍵礦產全球流向進行監管。
美中貿易緊張再起,雙方正為即將舉行的川習會互相試探底線。儘管外界難以判斷誰握有更多籌碼,多位專家認為,北京正以稀土為槓桿、川普則以關稅施壓,兩強之間的談判如走鋼索般微妙——問題是,誰會先讓步?
中美元首19日進行「川習通話」,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上表示取得許多議題進度,將與習近平在10月APEC高峰會見面。台灣學者表示,通話內容沒有提到台灣問題,但雙方不可能不提及,顯示台灣議題與中美洽談關稅貿易、芬太尼之下,屬於關鍵但不急迫,在目前雙方有一定程度共識朝和緩關係走的當下,不需要強調分歧。
澎湃新聞20日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9日晚,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受訪表示,實際上自1月19日有關禁令生效以來,川普政府已多次延長禁令的執行寬限期,總歸要畫個句號。
澎湃新聞20日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9日晚,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受訪表示,這次通話釋放了積極和建設性的訊號,兩國領導人肯定了最新一輪中美經貿談判取得的成果,並表達了雙方將繼續努力在其他領域取得更多成果的希望。同時,通話也明確了中美關係接下來的走向,「那就是兩國領導人的會晤和互訪,通過元首外交來引領中美關係的發展。」
中美兩國防長9日晚間進行視訊通話,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向中方明確表示,美國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也無意尋求中國政權變更或扼殺中國。赴北京出席香山論壇的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現為戰爭部)幫辦、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員施燦德(Chad Sbragia)17日表示,赫格塞斯在通話中所用的表述是非常少見的,這標誌著美國的政策出現了「重大轉變」,表明白宮正在尋找與中國和平共處的方法。
美方接連表態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引發熱議。大陸知名國關學者吳心伯表示,這改變不了國家終將統一的外部環境,美國的說法只會逐步被邊緣化;美國學者施燦德則認為,美國的對中政策數十年來一直都沒改變,建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六項保證」以及《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之上。
中美四輪經貿會談落幕後,港媒稱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年底訪陸。美國前戰爭部官員施燦德認為,現在中美雙方能夠對話是一件好事,能談總比不談要好。大陸國關學者吳心伯呼籲,川普若訪陸時能說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有很大機會可得諾貝爾和平獎。對於美國僅派駐華武官出席香山論壇,吳心伯批美國「小心眼」。
第12屆北京香山論壇17日在北京舉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與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員、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就中美關係、台灣問題及未來走向展開對談。吳心伯指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底訪華時公開表態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這將成為自1979年尼克森訪華以來的重大歷史突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讓川普總統證明,他完全可以把與中國的關係處理好,甚至更有機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近期美方相關單位接連表態,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大陸知名國關學者吳心伯直言,這改變不了國家終將統一的外部環境,美國的說法只會逐步被邊緣化。大陸退役將領何雷駁斥,美方此舉是在挑戰、否定國際秩序。美國學者施燦德認為,美國的對中政策數十年來一直都沒改變,建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六項保證」以及《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之上。
本週美中高層官員密集互動,引發外界猜測美國總統川普或將在11月初訪問中國大陸,這些會談或許正為兩國元首再度會晤鋪路,但究竟是峰會前兆,還是曇花一現的試探,專家說話了。
中共九三閱兵後,間接帶動中、俄、蒙、朝關係升溫。中俄蒙日前先是達成「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輸送合作,8、9兩日又以邊境防恐為由,三國首次舉行「邊防合作-2025」聯合演習。此外,北韓77周年國慶之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9日向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發賀電,呼籲兩國加強戰略溝通,不過大陸學者指出,中俄朝雖展現團結,但要形成軍事或政治聯盟還有不少分歧。
中美官方12日宣布再延後對彼此實施的24%加徵關稅90天。從經濟角度來看,綜合多位大陸專家認為,第二次延期比起第一次更大程度影響對雙邊關係的預期,更顯示兩國經貿關係逐漸從年初的混亂走向「階段性緩和」,且此消息也將促成「川習會」的氣氛更進一步,認為現在兩邊經貿與外交團等接觸,都是在朝向元首會晤創造氣氛的方向發展。
中美關稅寬限期12日屆滿前夕,美國總統川普「壓線」簽署行政命令,並與中國發表聯合聲明確定將關稅停戰期再延90天至11月10日,以便雙方持續溝通。川普並稱,協議中其他所有項目維持不變。
中美關稅休戰期12日屆滿之際,中國商務部公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指出,中美雙方同意再次延後實施24%的加徵關稅90天,也就是雙方再休兵至11月10日。大陸學者分析,這次的休戰,將為美中元首川習會接下來可能的會面,創造氛圍。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表態「很快會訪問中國」,並稱期待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香港《南華早報》26日報導指,川普將於今秋訪問中國,但不會在9月,而是選在10月底11月初在韓國舉辦的APEC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的契機,於APEC前或後訪問北京,舉行元首峰會。
7月1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雙邊會談,在中美兩國元首習近平和川普即將於近期會晤前,兩國外長的此次會談格外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