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周邊血管的搜尋結果,共56筆
藝人閃兵事件頻傳,包括「大仁哥」陳柏霖等人都承認利用假裝重度高血壓逃避兵役。醫師指出,早年體位判定標準較寬鬆,常有各式各樣的招數,例如在量測時閉氣,讓胸內壓增加,或是當天早上吃一大堆鹽巴,讓血壓上升,但現在體檢對免役門檻已提高,而且要求長期監控,不易以高血壓方式免役。
為滿足湖口及鄰近地區在心臟介入與急重症醫療上的缺口,湖口仁慈醫院引進專業儀器Philips Azurion雙平面心導管系統,8日舉辦心臟血管中心揭牌典禮,宣告心臟及周邊血管相關醫療,以及急重症照護服務即將啟動。更為新竹縣鄉親帶來即時、專業的心血管照護。
新竹1名54歲男性,長期受周邊動脈閉塞疾病困擾,右下肢股動脈出現95%狹窄並伴隨嚴重鈣化,且有慢性潰瘍與感染風險。經手術在右股動脈多次脈衝碎石與擴張,成功恢復血流,術後恢復良好,經外科清創與抗生素治療後,出院時傷口穩定,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喘、躺不平、下肢水腫是心衰竭的主要症狀,當血液無法順利通過心臟輸送到全身,所有器官都會受影響,腎臟也會出問題。專家表示,心衰竭的治療必須先找原因,再用藥。4種關鍵藥物一起服用,可降低住院率、死亡率,病患別自己減量。藥物治療是心臟衰竭的治療核心,若控制不好,嚴重者恐得等待心臟移植。
在台灣醫療界,非侵入性「藥物+物理」雙軌治療模式已逐步導入心血管疾病整合治療中,特別對於無法再接受侵入性手術者,或長期控制不佳患者,提供一條低風險、高生活品質的治療途徑。
「再先進的設備,也需要豐富經驗的醫師妥善運用,才能真正為病人帶來幫助。」光田綜合醫院特聘中山附醫一般外科暨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主任醫師彭正明,近日成功為1名52歲患有B肝的葉先生執行「達文西肝臟切除結合射頻消融術」,手術中依據患者腫瘤位置與病灶條件,採取切除合併邊緣燒灼治療,兼顧腫瘤清除的完整性與患者的安全。
喘、咳嗽、平躺時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是心衰竭的主要症狀,當血液無法順利通過心臟輸送到全身,所有器官都會受影響,腎臟也會出問題。專家表示,心衰竭的治療必須先找原因再用藥,4種關鍵藥物一起服用,可降低住院率、死亡率,病患別自己減量。藥物治療是心臟衰竭的治療核心,若控制不好,嚴重者恐得等待心臟移植。
藥華藥(6446)21日宣布,日本子公司已完成提交旗下新藥Ropeg藥品上市後用法用量變更申請,擬將現行仿單劑量,從原本100微克起,每兩周增加50微克,調整為從250微克起,最快四周後即可達到目標劑量500微克的方案,預計一年內可通過,助力銷售成長。
氣溫驟變恐誘發中風!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台灣20年逾110萬名初次中風個案發現,當2日內氣溫驟升6至9度或超過16度,以及單日最高氣溫大於35℃,缺血性中風風險都會提高逾2倍;當2日內氣溫驟降14度以上,或是單日最低氣溫小於16℃,出血性中風風險皆上升超過2倍。本研究已於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
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今天因主動脈剝離過世,輔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游皓鈞表示,主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是前胸痛到後背,但並非每個患者都會有典型症狀,也可能會有胸悶痛、心肌梗塞、中風、下腹痛、腳突然沒力的情形發生,不同部位的血管因剝離受到影響,就會有相對應的症狀,也會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春天到來,許多人利用周末登山健行,但對患有「周邊血管疾病」者來說,長時間走路或站立,容易導致下肢腫脹、疼痛。輔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俊彰指出,周邊血管疾病以「下肢動脈阻塞」最為常見,嚴重恐引缺血性壞死、截肢,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也提高。
洗腎患者常併發瘻管狹窄或瘻管阻塞,降低洗腎效率,甚至無法血液透析,以往需每月到醫院反覆進行氣球擴張術使瘻管暢通,舟車勞頓。台東馬偕醫院引進技術,完成台東首例周邊血管內超音波,成功幫助洗腎患者放置靜脈支架,保持患者血管暢通,免於奔波之苦。
2歲的小明因嚴重腎臟感染住院,需使用抗生素三周,但小明的血管細小難找,每次打針都尖叫掙扎,讓護理人員十分頭痛。自從放置「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後,再也不用反覆穿刺,解決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困擾。
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洪晨昕於第三屆「預防醫學 心血保衛站」講座,以中醫角度及理論,向民眾分享古老智慧的現代應用,透過中醫的診斷與調理、改善生活習慣,以及穴道按摩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效果。
入冬第三波寒流來襲,台北下探8度,預估影響到周一清晨。醫師提醒,氣溫驟降及溫差大,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高血壓族群、心臟病族群及肺部功能差等3大族群,須特別留意,除了注重保暖,也要定時監測血壓、保持適當活動量,維持身體健康。
流感季節來襲,近日藝人徐熙媛(大S)傳出因流感併發敗血症病逝,震驚社會。醫師指出,流感重症可能引發肺炎、敗血症,甚至造成致命風險,提醒民眾若出現高燒、心跳加速、血壓不穩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醫師也建議,感染流感期間應避免泡溫泉或熱水澡,以免加重心肺負擔。此外,流感疫苗詢問度近日大增,專家呼籲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風險。
每當天氣轉冷,許多人就會想泡個熱水澡來暖身。然而,外科醫師陳榮堅提醒,千萬別在飯後立刻泡澡,尤其本身有血管狹窄或相關病變的人群,恐因此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他建議,飯後至少間隔30分鐘~1小時再泡澡,才是較為安全的選擇。
深耕航空業46年的中華航空董事長謝世謙16日疑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壽73歲,各界紛表哀悼。
華航董事長謝世謙今天早上驚傳疑似心肌梗塞猝逝,享壽73歲,且傳出近日得到流感,身體不適,且還開玩笑說自己被傳染感冒。國內心血管權威,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冬天心血管疾病本就容易發生,若感染流感,一旦本身有慢性病或是心血管病史都會疊加,增加心臟負擔,就會增加心血管堵塞風險。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近日收治一位77歲男性糖尿病患者,他因修剪腳趾甲時不慎造成足部小傷口,一個月後傷口不但沒癒合且導致嚴重潰爛,最終不得不住院治療。經過醫療團隊積極搶救後,成功保住足部,此事件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需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