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唐高駿的搜尋結果,共04

  • 陽明附醫落腳蘭陽平原

    陽明附醫落腳蘭陽平原

     署立宜蘭醫院正式改制為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新民院區,雖然是一間規模不大的老舊醫院,但畢竟陽明終於有了自己的醫院,首任院長是陽明醫學院的第一屆校友唐高駿。唐高駿將這所百廢待舉的署立宜蘭醫院成功轉型為社區醫院,為日後改隸為陽明附設醫院打下很好的根基。這件事有多麼不容易?得從署立宜蘭醫院的歷史說起。

  • 努力8年 陽明終在宜蘭圓夢

    努力8年 陽明終在宜蘭圓夢

     前言:陽明創校時,以榮總系統作為教學醫院和訓練醫院,也在第一年參加大專聯考時以此為號召,一舉就成為醫科拔尖學子的第二志願,並為臺灣偏鄉醫療作出貢獻。 然而,一直沒有自己的附設醫院,是所有陽明師生和校友心中的痛。從韓韶華校長開始便積極與臺北榮總洽談,討論榮總作為陽明附設醫院,但是基於許多主客觀因素,這個構想歷經幾任校長的努力,卻始終功敗垂成。 吳妍華說:「臺大、成大有醫院的收入,私立的醫學大學所屬醫院,也有經費回饋大學。陽明沒有附設醫院,學校經營必須省吃儉用,陽明的辛苦一言難盡。」 因此,她接任校長的「政見」之一,就是要幫陽明爭取附設醫院,她很清楚,這是需要長期奮鬥的目標,在找到附設醫院之前,她先積極進行與外部醫院的結盟與合作,包括效法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波士頓地區醫院的合作模式,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結盟,簽訂一個全面性的教學醫院合約。 為什麼已有榮總作為教學醫院,還要爭取附設醫院?吳妍華指出,創校以來,很感謝臺北榮總為陽明培養很好的臨床人才,但因為北榮只是教學合作醫院,也收他校醫科實習生,陽明學生在榮總沒有特別待遇,出路也受限;其二是,陽明是國內唯一沒有附設醫院的國立醫學院,對實習、臨床教學研究及醫院領導人才培育等方面,與擁有醫學中心的臺大和成大比,相對處於弱勢;第三,沒有附設醫院,教育部就不會編列相對應的預算,陽明醫科生的資源就比較少。 因此,吳妍華擔任校長之後,念茲在茲的就是一定要為陽明爭取到附設醫院。

  • 陽明交大工程生物科學院揭牌 設杜元坤獎學金獎勵學子

    陽明交大工程生物科學院揭牌 設杜元坤獎學金獎勵學子

    為整合生物醫學和AI、半導體技術,陽明交通大學活化博愛校區,結合新啟用的賢齊館與興建中的竹銘醫院,改造成國內BioICT中心,並於今夏成立工程生物科學學院,7日正式揭牌,而校方的「工程生物」理念也獲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認同,也設立獎學金盼激勵表現優秀的學子。

  •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陽明交大展出十大智慧醫療新趨勢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陽明交大展出十大智慧醫療新趨勢

    陽明交大在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中,以MIT(Med. Inn. Tech Expo)概念,打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主題館,展出十大創新科技,可望應用在臨床及居家中造福民眾。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