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安全戰略的搜尋結果,共176筆
雖然各界無不關注人事問題,但中共強調此次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事實上,2023年底中共即啟動了「十五五」的研究,今年9月政治局會議已提出「十五五」規劃建議;此次的四中全會只是審議政治局會議的報告,「十五五」規劃建議定稿依慣例10月底才發布;更詳細的「十五五」規劃內容,則到明年3月才會公布。然而,分析既有資料,已可確知「十五五」時期大陸經濟政策思維,將緊扣「轉型重於增速、安全重於發展」兩大原則。
台廠積極赴美設廠,引發外界關注是否導致半導體產業空洞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目前大家都還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標準答案,但以鴻海、廣達、和碩ODM、OEM業者為例,海外設廠已有多年,外移並沒有掏空台灣,反而帶給台灣更大影響力。半導體和科技業是台灣發展優勢,希望這優勢可以維持長長久久。
為了因應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壓力,中共在本周召開四中全會並聚焦「十五五」規劃,無疑將為中國2026至2030年發展走向定調。這份規劃不只是單純五年發展計畫,更是承先啟後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目標的關鍵五年。
為了因應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壓力,中共在本周召開四中全會並聚焦「十五五」規劃,無疑將為中國2026至2030年發展走向定調。這份規劃不只是單純五年發展計畫,更是承先啟後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目標的關鍵五年。
諾貝爾和平獎10月10日揭曉,得主是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而不是輿論熱議的美國總統川普,但她非常「善解人意」,在得獎後致電川普,稱殊榮是他的,自己只是代他領獎,此舉讓川普龍心大悅。反觀,諾獎揭曉前3天,賴清德總統也透過美國媒體專訪,有意壯大川普奪獎聲勢,卻換得白宮冷回「川普值得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賴清德和馬查多的「捧川話術」,高下立判。
日本昨天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高市早苗在第二輪投票中以185票戰勝小泉進次郎(156票),當選日本自民黨下一任總裁。如果不出意外,高市早苗將在15日召開的國會臨時會獲得指名成為新一任日本首相,也是日本首位女性首相。據觀察者網報導,由於高市對中立場鷹派,中國大陸專家學者咸認,這將加劇中日關係挑戰。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剛結束台美第5輪實體磋商返國,針對美國商務部長拋出的「晶片五五分」震撼彈,明確宣示「台灣不會答應」。此言看似對美「說不」的風骨,為焦慮的台灣社會注入強心針,然而,細究2日鄭麗君在記者會中所說擴大對美投資的「台灣模式」內涵,便會發現這句響亮的「不」,實則包裹著一個更複雜、更具風險的「是」,是一場在地緣政治夾縫中,因不敢真正說不而走出的險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出席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將在韓國進行3天2夜的訪問。預計習近平將與韓國總統李在明、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韓中與美中領袖會談。如果習近平如期訪問韓國,將是2014年前總統朴槿惠執政以來時隔11年再次訪韓。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政府屢屢打著「國安」的旗號封殺中國無人機等產品,不少美媒也跟著警告「中國威脅論」。不過,「富比世」雜誌網站9月1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發現這事兒不太對,認為進口中國產品,反而有利於國安。
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將會在9月3日舉行,這次閱兵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第17次閱兵,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以來的第3次天安門閱兵。港媒《香港01》回顧中共76年來數次閱兵,深入分析梳理中國政治制度演變、軍事現代化進程,以及國家戰略思維的重大轉變,從閱兵首長制度變遷、武器裝備發展軌跡,以及今年閱兵的戰略意義三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
受川普關稅戰影響,台灣「疑美論」飆升,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度創78.5%新高,不但對一向密切的台美關係造成影響,若結合印度、日本、韓國對中關係的微妙變化,甚至美國印太戰略都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成為台海形勢的潛在變數。
受川普關稅戰影響,台灣「疑美論」飆升,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度創78.5%新高,不但對一向密切的台美關係造成影響,若結合印度、日本、韓國對中關係的微妙變化,甚至美國印太戰略都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成為台海形勢的潛在變數。
2025年全球無人機商業化應用全面加速,市場正由「概念驅動」轉向「應用驅動」的新一輪成長週期,預期無人機投資金額將自2024年約8億美元低點,逐步重返成長軌道。復甦的核心動能來自無人機應用價值的實質擴張,逐步導入至廠商、政府乃至軍事體系的運作架構中,並展現可衡量的經濟與戰略效益。
美國川普總統發動關稅戰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劍指中國而來,藉以改善不公平貿易行為,縮減貿易逆差,並重塑全球供應鏈,促進產業回流美國,抑制中國產業發展。惟川普近期態度丕變,調降對等關稅,又鬆綁科技管制,剛舉行的斯德哥爾摩會談,有可能持續放寬對中國緊箍咒,並在談判大限屆至之際,考慮單獨為中國延長90日,最終讓中國成為本輪關稅戰的贏家。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7月27日在澳洲強調,如果台灣海峽爆發衝突,英國已經做好在太平洋地區投入戰鬥的準備,外交部今天強調,針對英國政府公開表達與其盟邦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決心,外交部表示歡迎與肯定。
726首波藍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結果不如民進黨預期,使內部出現檢討聲浪,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是否該率內閣總辭,以及下令全力協助罷團的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自稱大罷免發起者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為箭靶。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28日表示,希望行政部門要多端出政策好球、具有高度社會正當性的民生議案,擱置政治議題,願向在野黨遞出橄欖枝,甚至在立院能種滿橄欖樹。
英國政府過去一向避免評論若台海爆發衝突,是否會進行軍事介入,隨著台海緊張局勢升高,英國國防大臣希利接受英國《電訊報》訪問時表明,若台海爆發衝突,英國已準備好在太平洋地區參戰。
距離第一波罷免投票只剩2天,罷團連兩天將舉辦晚會持續催票,今(24)日晚間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迎向成功」凱道晚會,並邀請各界人士上台宣講,而晚會尾聲的特別嘉賓,則邀請近日丁母憂的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現身宣講;沈伯洋強調,台灣人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從來沒有認輸過,盼7月26日以及8月23日兩天讓台灣人的聲音可以響徹雲霄。
東漢末年時期,有3個著名的計策,不僅長期為後世所稱道,亦影響江東孫氏與劉備集團的發展,即《江都對》、《榻上策》與《隆中對》。同時期的曹操陣營,雖無同名策略典籍,卻有荀彧、毛玠等人提出一套穩固北方、再圖南征的完整戰略。然而,我們能否經古籍經典並從中借鏡,探討在國家治理與安全布局上,如何夾縫中求生,以因應當前複雜多變的區域情勢。
大罷免投票進入倒數,民進黨中國部今點出藍白聯手推動多項法案、刪減國安預算,事情早已不只是單純的政策之爭,而是對台灣國家安全、民主制度與社會韌性帶來直接衝擊。並強調,大罷免是唯一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