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會改選的搜尋結果,共160筆
法國新任總理勒克努(Sébastien Lecornu)週三(10日)正式就任,並在交接儀式上承諾推動「不只是形式上的,而是實質性的徹底轉變」,以因應法國當前的政治僵局。不過,就職同日,全國多地爆發「封鎖一切」(Block Everything)示威,巴黎與多個城市傳出警民衝突,全國已有近300人遭逮捕,凸顯社會不滿情緒高漲。
726大罷免大失敗,前副總統呂秀蓮列出大罷免0通過的8大關鍵因素。呂秀蓮透露,726她去投票時,有人說超過5成,讓她蠻吃驚的。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25日點出「大罷免三大謬誤」:濫罷、指控親共卻沒人被送法院、大罷免沒有政策訴求,呼籲拒罷,珍惜「萬家爭鳴」的自由民主;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則大讚立場深綠的台灣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顏厥安投書反罷免,直言「追求民主、憲政不分藍綠、統獨,不是幻想,且依然存在」。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明定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特別預算上限5450億元。然而,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卻以「需舉債1014億元」為由公開表達不願執行,已構成對法律的抵制與行政怠惰,嚴重違背憲政體制。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明定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特別預算上限5450億元。該法案經三讀通過、即將由總統公布施行,具有正式法律效力,依法行政院應全面執行。然而,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卻以「需舉債1014億元」為由公開表達不願執行,已構成對法律的抵制與行政怠惰,嚴重違背憲政體制。
外交部長林佳龍在接見立陶宛國會訪團時指出,我國願與立陶宛攜手共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產業供應鏈韌性,包括在國防產業、無人機及人工智慧等領域拓展合作,也期待雙方能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平台,進行更深入的經驗交流,共同強化對抗網路攻擊及灰色地帶侵略的能力。
114年度總預算統刪對象僅明列中央機關,項目也無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然行政院卻蠻橫統刪,在地方反彈之餘,政院再要求地方對中央租金補貼政策自籌一定比率埋單,無異雪上加霜,憲政危機浮現,僵局應如何破除?
114年度總預算統刪對象僅明列中央機關,項目也無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然行政院卻蠻橫統刪,在地方反彈之餘,政院再要求地方對中央租金補貼政策自籌一定比率埋單,無異雪上加霜,憲政危機浮現,僵局應如何破除?
韓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進步派、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過半數得票率擊敗保守派對手金文洙,成功當選總統,並在同日上任,沒有任何過渡期。而此次勝選被視為對前總統尹錫悅政府的強烈反彈,並可能引發韓國政治生態的重大轉變。不過,大選結果,李在明由在野候選人轉成總統當選人,國會結構可望翻轉,結束朝小野大局面。
荷蘭極右翼的自由黨(PVV)領袖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宣布,由於移民改革政策不被接受,自由黨(PVV)將退出執政聯盟,這導致荷蘭現在的政府無法維持,未來幾個月必須完成國會改選。
國民黨政府8年抗戰成功抵擋日本的侵略,卻在內戰敗於中共,蔣介石率領百萬軍民跨海避秦,「反攻大陸」是取回政權的神聖使命。進入蔣經國時代,中華民國先是失去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接著面對美國聯中制蘇的大戰略調整,只好「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是一種和平演變的企盼。
國民黨政府8年抗戰成功抵擋日本的侵略,卻在內戰敗於中共,蔣介石率領百萬軍民跨海避秦;在漢賊不兩立的冷戰氛圍下,「反攻大陸」是取回政權的神聖使命。進入蔣經國時代,中華民國先是失去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接著面對美國聯中制蘇的大戰略調整,只好企盼「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是一種和平演變的企盼。
澳洲3日舉行國會改選,由執政的工黨贏得最多席次,外交部今天表示,我國政府期盼在既有良好基礎上,持續與澳洲新政府深化各領域合作關係,共同促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加拿大於4月28日進行國會改選,執政的自由黨在新任黨魁卡尼的帶領下,成功取得連任,開啟自由黨連續4屆的執政。自由黨雖然未能贏得國會過半的席次,但是長期低迷的民調在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居然反敗為勝,打敗近年來一路領先的主要對手保守黨,堪稱奇蹟。自由黨之所以能夠逆轉,除了更換領導者、改變不受歡迎的政策路線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成功應對川普對加拿大主權與經濟的霸凌,無怪乎美國媒體皆認為卡尼的獲勝是反川普的勝利,給川普就職百日重重打了一記耳光。
加拿大國會改選正式落幕,自由黨將在總理卡尼(Mark Carney)領導下繼續執政。《華爾街日報》評論,加拿大選民以選票否定川普對貿易戰的基本主張,不願為保住美國市場輕易讓步。即使卡尼口中「更獨立於美國的道路」代價高昂,加拿大民眾也願意承擔捍衛主權的代價。
4月26日將在凱道舉行的「戰獨裁」大集結,是台灣社會對賴清德政府上任近1年來,對內高舉肅清路線,對美判斷失準、應對產業危機無力,在兩岸上則以衝撞、互槓為能事的種種不滿情緒的集體發聲。即將湧上街頭的民意,既有來自傳統藍營的支持者,也有不滿司法檢調遭到綠營武器化、用作政爭工具的白營小草,還有擔心台灣民主倒退的中間選民。賴清德、柯建銘、沈伯洋等人,加上側翼網紅塑造出的「不同意我的就是中共同路人」的社會大批鬥氛圍,已到了連前總統陳水扁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近日面對綠營大罷免聲勢浩大,藍營從以罷制罷的策略滑向以倒閣制罷免的險招,難謂不是一種從右傾失敗主義走向左傾冒進主義的策略思維。
近日面對綠營大罷免聲勢浩大,藍營從以罷制罷的策略滑向以倒閣制罷免的險招,難謂不是一種從右傾失敗主義走向左傾冒進主義的策略思維。
台北市長蔣萬安喊話立法院主動提「倒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22)日將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舉行「在野領袖峰會」,兩黨是否討論倒閣議題備受關注。藍營青年成立的「新共和通訊社」20日發表給民眾黨支持者的公開信,呼籲小草支持「倒閣救柯,討回民主」,用國會改選的真實民意,迫使執政黨不敢再用司法機器介入政爭。
國民黨台北市長蔣萬安拋出「倒閣」反制大罷免,引發熱議。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靖興21日分析,若倒閣後國會改選,將導致立委選舉與總統大選脫鉤,單獨舉行立委選舉不利於民進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直言,倒閣機會不高,政黨鬥爭最終仍會回歸大罷免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