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營事業帶頭的搜尋結果,共10筆
總統賴清德30日指出,淨零轉型將全面進入「加速落實」階段,預計最快在明年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未來政府會在台灣打造「韌性廊道」,因應各類型挑戰。針對住商「近零碳建築」推動,賴總統交付行政團隊三項核心任務,指示從中央機關及國營事業帶頭示範。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推動委員會23日召開第三次會議,這次重頭戲是由總統賴清德拍板2032、2035減碳新目標。6大部門新增20項減碳旗艦計畫,減排又驅動帶動民間投入逾5兆元的綠色建設。
為搶救低薪問題,國營事業帶頭加薪!經濟部日前邀集中油、台電、台糖、台水等四家國營事業開會,希望在明年軍公教調薪3%基準下,為基層工員起薪先加級,並搭配證照制度,新進基層員工起薪可望達4萬元,2027年則希望拚5萬元。不僅此,經長希望中鋼等公股事業也能研議比照。
地熱發電是政府新能源重點之一,政府明年目標要有20MW(千瓩)。經濟部今年5月推中央地方聯審機制,加快流程,同時大方給予地方政府與業者開發獎勵,目前已有30案審查與建置中,經濟部能源署拍胸脯保證達標「一定會達到」。但2030年目標量要提高到200MW,就還「要努力」,國營事業中油會引進國外專業探勘團隊合作,打「國際盃」提高能量。
台鹽實業轉投資台鹽綠能,配合政府政策推展光電產業卻嚴重虧損,去年員工大量離職,流失近半人力,更爆出前董事長陳啟昱等多名高層涉弊。前員工23日吐露說,過去公司內部開會宣稱漁電共生是造福漁民兼發展光電,當時綠電才剛起步,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做對的事」很有意義,如今爆發人謀不贓弊端,顯得格外諷刺,慶幸「好險離開得早」。
為加速深度節電,經濟部和環境部將聯手大作戰,於24日總統府召開第二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提出策略。據悉,政府將優先從800KW以上、4,800多家用電大戶展開深度節電,並擴大導入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機制,提供保險業資金參與投資,並鼓勵產險業擴大推出節能績效保單,預計將為節能設備廠商帶不小商機。
面對2050淨零減碳這道必考題,高雄市產官學正攜手努力成為示範城市,搭建淨零轉型的技術平台,發掘減碳永續新商機,將淨零轉型過程的挑戰,變成企業成長的機會,邁向集體共榮的目標,正當國際社會力求淨零排碳之際,「全球看台灣,台灣則看高雄」,地方的努力,加上中央政策力挺,創能、節能和儲能「三管齊下」,高雄將成為台灣新新經濟起點,帶動台灣產業進運全球。
工商時報今天(6日)在高雄承億酒店舉辦第二屆大南方高峰零論壇,主題聚焦在淨零減碳。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開幕致詞時表示,淨零減碳對高雄市很重要,走向淨零排碳國際趨勢,目標都放在製造業如何減碳,國營事業應率先作為產業界表率,希望讓高雄成為成為全球看淨零減碳城市及台灣減碳的標竿。
民進黨賴清德當選下屆總統,能源政策是未來影響台灣最重要的議題之一,預料賴將循蔡英文總統淨零碳排的路徑,不僅2026年核電將完全歸零,也將聚焦氫能發展,可望帶動氫能相關產業起飛。
編者按:得氫能者得天下!國際大力發展氫能,成為國際減碳救世主,正當國內氫能巴士試運行計畫即將催生之際,日、韓氫能小客車及大巴,早已經出口銷售數萬輛;有鑑於民間熱、政府冷,本報特別製作「新能源專題」,盼政府加速籌組「氫能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