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銀海外的搜尋結果,共65筆
國銀海外據點日趨飽和,公股銀行策略調整為鎖定利基處增設,台積電設廠的日本、美國為重中之重,尤其鄰近台灣的日本最熱門,近兩年,包含土地銀行、合庫銀行、臺灣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銀行,都已前進或擴大日本市場的布局。
印尼財長穆里亞尼突遭免職,金融市場9日出現大幅震盪,印尼盾應聲走弱,該國央行進場干預穩定匯市。金管會強調,截至今年7月底,金融三業對印尼曝險達4,581.12億元,其中以保險業曝險最多占七成,基金投資有123檔有投資印尼,金額達357億元,占整體基金規模僅0.35%,金管會將密切關注國際金融情勢發展,適時採取相關監理措施。
印尼財長穆里亞尼(Sri Mulyani Indrawati)突遭免職後,金融市場9日出現大幅震盪。印尼盾應聲走弱,央行隨即進場干預以穩定匯市。
今年以來川普關稅政策引發股匯震盪,尤其第二季美元走弱,新台幣啟動強勁升值,壽險為主金控獲利表現衰退,金融三業上半年獲利年減37.51%,僅銀行業獲利仍呈現年增,主要是利息與手續費淨收益增加。
國銀今年上半年海外獲利大豐收,銀行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國銀海外分支機構(含分、子行)獲利481.5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年增為5.52%,未受到新台幣升逾9%的明顯影響,銀行局分析,即使海外賺的外幣換回新台幣有匯損,但獲利仍創高,主因有二個,一是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二是資金成本下降。
國銀2025年上年海外獲利大豐收!銀行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國銀海外分支機構(含分、子行)獲利為新台幣481.5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億元、年增5.52%,完全不受到新台幣升逾9%的影響,銀行局分析,即使海外賺的外幣換回新台幣有匯損,但獲利仍創高主因有二個,一是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二是資金成本下降。
凱基金控旗下子公司凱基銀行宣布,香港分行21日正式開業,成為凱基銀行首間海外分行。凱基銀行香港分行的開業將擴大銀行規模及業務觸角,逐步推動凱基銀行具特色的海外發展策略,並結合金控資源,透過單一窗口合作模式,提供客戶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截至目前,國銀在香港共有20間分行和一間子行。年初迄今金管會陸續核准中信銀與北富銀申設印度古吉拉特邦金融特區分行、中信銀申設美國洛杉磯分行、玉山銀與國泰世華銀申設印度孟買分行、永豐銀申設澳洲雪梨分行、土銀申設日本東京分行,共七家海外分行,也顯示國銀積極布局海外據點的企圖心。
隨川普關稅戰進入第二回合延長賽,加上上半年匯率波動大,新台幣兌美元狂升值,金融業對美曝險居海外曝險之冠,在匯損壓力下,金融業持續透過避險策略、股票收入來挽救匯損。金管會10日公布最新統計,截至5月底,銀行、證券業對美曝險明顯增加,壽險業則在匯損壓力加劇下,挾著三項金管會祭出的暫行措施,預期6月半年報將成為上半年金融業「財報修容」的重頭戲。
川普關稅戰進入第二波延長賽,加上美元資產風險增,對美曝險攀高的金融業嚴陣以待。金管會10日公布截至5月底,銀行業、證券業對美曝險狀況,其中,銀行業高達新台幣3兆9,05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96億元,而證券業達新台幣90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34.2億元增加272.4億元,創下近一年半新高,至於持有大批美債的壽險業對美曝險金管會則表示不便透露,只強調今年已祭出多項方案助壽險抗匯損。
不只保險業者前進越南,銀行早已跟隨台商腳步前往越南布局。銀行業者與台商分析,受惠於人口紅利、地理優勢與積極的對外經貿政策,越南不僅成為國際資金的新熱點,也吸引台灣金融業與台商積極布局,成為推動台灣新南向政策的核心據點之一。
據金管會統計,國銀海外分子行今年第一季稅前盈餘266.8億元,創歷年同期高,增加最多地區依序為香港、日本、英國,去年獲利最強引擎的新南向國家,第一季賺64.9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
香港分行重返榮耀,再次成為國銀海外據點最重要的獲利來源。據公股銀行新出爐的首季海外獲利顯示,一銀、華銀、彰銀行海外分行「獲利王」,均由香港分行拿下。大型行庫管強調,香港分行獲利資產規模較大,加上目前市場利率處於相對高原期、收益較佳,以及香港金融市場產品線深度為全亞洲之冠,企業繞一圈後還是選擇此地為籌資中心,均為貢獻高獲利的關鍵所在。
中央銀行28日公布去年第四季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即直接風險)餘額降至5,993.95億美元,季減110.32億美元或1.81%,為連四季上升後首見下滑;其中,對美國曝險已連38季居第一位,餘額同步降至1,769.97億美元。央行官員表示,本季曝險雖減少,但減幅不算大,應是暫時性現象,後續要持續觀察投資者及未來經濟展望。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將對美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多名立委在財委會示警,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6日指出,接獲訊息時已對上市櫃、國銀海外放款進行了解,國銀在這些被點名國家的曝險都在「可控」範圍內,會提醒國銀在海外放款時要分散地區、產業,分散風險。
台積電赴美設廠,牽動國銀海外布局。王道銀行董事長駱怡君24日表示,今年營運重點會在海外市場,聚焦美國、澳洲和東南亞,尤其看準美國政府刺激經濟措施,及台積電投資商機,今年美國華信子行將放在提升獲利與多元化業務兩大策略,加大發展力道。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優先政策牽動全球企業與經濟環境變化,緊緊跟隨台灣企業腳步與市場發展的本國銀行,也展開審慎調整海外放款布局,以因應市場波動與政策不確定性。根據中華信評分析,公股銀行與民營銀行皆在尋求較高利差的海外市場區域,但今年政策變數不確定性風險高,在風險可控範圍內採取審慎策略。
國銀海外據點設立一向跟著台商走、近年尤其追隨台積電的腳步布局,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設廠的消息,預期鳳凰城將成為國銀熱門的新評估據點。
隨大陸景氣逐漸復甦,國銀在大陸分支機構獲利增溫,去年稅前盈餘來到77.2億元、年增33%,並創2020年以來的四年新高,相較2022年、2023年皆僅年賺不到60億元,獲利動能明顯回升。
2024年資本市場多頭加持,國銀海外獲利豐收。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去年國銀海外分支機構稅前盈餘872億元、創史上新高,年增二位數的13%,其中,香港持續蟬聯最賺錢地區、稅前盈餘385億元,占比逾4成,其次新加坡稅前盈餘94億元。
2024年國銀海外獲利多持續成長,新年度隨著全球經濟穩健成長,將全力衝刺海外獲利,整體而言,最看好成熟市場、新南向等市場的獲利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