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際供應鏈的搜尋結果,共511筆
工研院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之「低碳與創新特用材料」場次,聚焦低碳足跡生質化學材料與創新材料在產業轉型中的應用與發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5年臺灣特用化學品產值約1,648億元新台幣,較2024年產值衰退5.7%,轉型發展低碳與創新特用材料成為未來廠商轉型的方向。
釜山「川習會」後,陸美關係何去何從,牽動全球政治局勢。大陸官媒《經濟日報》刊文表示,陸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任何形式的對抗都只會造成「雙輸」局面,日本、歐洲、印度都曾幻想從中「漁翁得利」,但最終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美中角力下的半導體禁令事件—安世半導體(Nexperia)日前傳出已獲得「符合條件的出口豁免」,得以恢復向部分海外客戶出貨,受此消息影響,台廠相關轉單受惠業者晶焱(6411)、強茂(2481)等3日股價重挫。不過,功率元件業者透露,這次「條件式解禁」遠非危機解除,反而進一步鞏固國際大廠加速推動去風險化的產業挪移;長期來看,全球功率元件供應鏈版圖仍將逐步洗牌。
彰化銀行今年邁向120周年,董事長胡光華、總經理簡志光及全體經營團隊接受訪問指出,彰銀走過120年的歷程,一路伴隨著台灣的經濟、產業及家庭共同成長。回顧過去,許多關鍵時刻彰銀都與社會並肩而行。展望未來,金融世界的變化更為快速,人工智慧、區塊鏈、數位支付等新科技,正徹底改變銀行的角色。同時,金融監理機關對於資本適足及永續經營的要求亦日益提高,不僅是一項挑戰,也是再創高峰的契機。
台智電公司代理總經理邱玉典表示,2030年企業綠電需求至少480億度,但在半導體及資料中心推升下,到2040年需求即高達1000億度以上。而2030年預估可能進入市場供給約為560億度,但地面型光電開發因爭議性及難度愈來愈高,因此對未來綠電開發及供給的挑戰不小。
在全球淨零碳排與永續轉型浪潮下,南華大學永續中心日前與深耕汽機車維修工具與保養設備製造的久隆機械工業有限公司攜手,成功執行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製造業轉型推動計畫」碳盤查加值應用。此合作不僅協助久隆機械導入精確的碳盤查與低碳技術,更有效推動其智慧化升級,大幅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量子運算時代即將來臨,傳統加密技術面臨被破解風險。新創公司振生半導體(Jmem Tek)專注開發後量子密碼(PQC)與物理不可複製功能(PUF)晶片,成功推出全球首款整合PUF與PQC的安全晶片,並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潛力新創黑科技獎」。
面對台灣工具機產業當前的嚴峻挑戰,公會理監事團隊將扮演引領角色,攜手會員廠商共渡難關。首先,公會將加強「智慧化與數位轉型」,推動智慧工具機、數據監控與預測維護技術,並積極推廣節能減碳與綠色製造,讓台灣機械在國際供應鏈中具備環境友善的競爭力。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6日進行公平會業務報告,立委關心公平會先前曾針對《AI競爭法》議題展開意見徵求,代理主委陳志民表示,內部正在綜整相關意見,思考與《公平法》關係有哪些?接下來會把分析結果送委員會討論,朝向發布處理原則說明,提出方向性文件,並努力於12月初完成。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等七大公協會14日舉行聯合記者會,澄清光電板清洗絕無毒,並提出科學證據駁斥所有關於模組有毒、會污染水體的指控。
即將於本(10)月底登場的韓國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習川會」原被寄予厚望,成為中美兩強止戰、緩和緊張的轉折點。然而就在「習川會」前夕,雙方卻各自拉高音量,使原已脆弱的全球經貿平添不確定性,後續影響頗受關注。
受巨大遭美暫扣令事件影響,勞動部部長洪申翰9日表示,將大幅檢討移工聘僱制度,預計明年規劃設立「延攬中心」,並強化移工「直聘機制」與政府在聘用過程中的角色。未來「延攬中心」將負責規劃與國際合作、建立公平招募機制等事務。
航太股龍頭漢翔(2634)8日公布自結9月合併營收達34.26億元,年增34.2%,創下今年單月營收新高;但累計前九月合併營收244.93億元、年減12.58%,優於累計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年減17.27%。
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力抗關稅衝擊,9月23日舉辦「114年度台中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簽約儀式」。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敏棋代表局長張峯源出席表示,今年有35家業者申請並獲得補助,其中,市府為減輕企業因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的衝擊,有3家受影響的廠商補助款加碼10%,鼓勵產業技術升級,布局國際多元市場。
新華社用戶端3日報導,大陸全國鐵路將於10月11日起,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保持客貨列車開行規模,優化列車開行結構,安排圖定旅客列車超過1.3萬列,貨物列車逾2.3萬列,進一步提升鐵路客貨運輸能力、服務品質和運行效率。
台灣產業界近日最受矚目的爭議事件,莫過巨大被國際輿論點名涉及移工強迫勞動案。此雖屬供應鏈上個別企業的挑戰,但核心問題不在單一家企業上,而是凸顯台灣在國際政治社會的結構性困境,更是全球供應鏈不對等造成的結果。雖朝野都重視對受損廠商的支持,背後龐大且盤根錯節的制度性問題更須正視。
外交部長林佳龍訪問波蘭,今晚10點30分將在「華沙安全論壇」發表專題演說,這也是台灣外交部長首次在華沙公開演說。涉外人士表示,論壇官方網站日前已放上資訊,清楚標註「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將強調台歐文化、科技與民主合作的黃金三角,開啟台歐關係的新格局。
藥華藥(6446)26日表示,將加速推動美國生產線布局,確保供應鏈穩定,以滿足快速成長的美洲市場需求;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自10月起,將對未於美國設廠的專利藥及品牌藥徵收關稅之政策,公司已有完整因應方案,並啟動短、中、長期的具體應對策略。
環球晶(6488)董事會26日通過,與關係企業續興簽署離岸風電再生能源購售電契約。合約供電期長達30年,預定購電量為離岸風電15.5MW設備產生電量,總供電量約20億度(kWh),相當於每年提供約6,600萬度綠電,減碳效益估達98.8萬公噸二氧化碳,等同2,566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
今年度指標性紡織科技產業活動,由紡織研究所執行的「2025年紡織科技國際交流暨研發成果展(TIFE 2025)」於9月24日至25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已圓滿閉幕。今年共邀集歐美及亞洲專家學者以及國內業界代表等11位主講者,針對「高階紡織」、「數位紡織」及「綠色紡織」三大核心主題深度交流,加速臺灣紡織產業持續邁向高階化、數位化與永續化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