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土木工程系的搜尋結果,共47

  • 挖土機老闆感染逝世...一周前逆風喊鏟子超人別去災區 李鴻源說話了

    挖土機老闆感染逝世...一周前逆風喊鏟子超人別去災區 李鴻源說話了

    花蓮光復鄉洪災至今,市區仍無法恢復機能。其中挖土機老闆林鴻森在事發第二天就自發性前往災區救援,未料左腳遭刺傷,苦撐8天後引發敗血症不幸過世,各界紛紛到靈堂致哀。對此曾在一周前逆風喊話「鏟子超人」別進災區的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也再度強調,若自己是指揮官,絕不會讓鏟子超人進入災區。

  • 花蓮堰塞湖洪災誰之過 李鴻源全說了 點名林保署

    花蓮堰塞湖洪災誰之過 李鴻源全說了 點名林保署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堤,導致光復鄉面臨前所未有浩劫,中央、地方各自設立前進指揮所,呈現雙頭馬車。內政部前部長、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坦言,台灣學習美國、日本救災,卻各學一半,都沒抓到重點,「林保署也不清楚公文到底該怎麼發」。

  • 逆風建議鏟子超人別進災區「中央不領情」 李鴻源回應了

    逆風建議鏟子超人別進災區「中央不領情」 李鴻源回應了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櫃提,釀成下游光復鄉嚴重洪災,共計18人死亡、156人受傷,仍有6人失蹤。災害發生後,幾乎全台縣市消防局動員救災,不少民眾也自發性前往哀區協助清淤。不過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逆風表示,不建議「鏟子超人」進入災區,恐影響救災效率與疾病問題,卻遭中央打槍,對此本人也做出回應。

  • 馬太鞍堰塞湖恐二度形成 李鴻源:政府至今仍未做一件事

    馬太鞍堰塞湖恐二度形成 李鴻源:政府至今仍未做一件事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堤,造成下游光復鄉嚴重洪災,雖然房屋清淤率到今天(2日)已達88%,但道路恢復僅30%,仍需長時間清理。對此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示警,堰塞湖恐二度形成,他也對內政部提出報告,應該修改災防法,但中央至今仍從未談及此事。

  • 鏟子大軍湧花蓮光復 李鴻源逆風喊別再來了 曝嚴重後果

    鏟子大軍湧花蓮光復 李鴻源逆風喊別再來了 曝嚴重後果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堤,造成下游光復鄉洪災,至今仍滿目瘡痍,全台超過萬人湧入災區救援,讓人看見溫暖,但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逆風喊話,表示若自己是指揮官,會呼籲大家不要進災區,並解釋自己會這麼做的原因。

  •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奏效 中彰投分署助入職外商工程師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奏效 中彰投分署助入職外商工程師

    勞動部加碼補助並放寬標準,9月1日起推出「支援青年就業計畫」,最高補助可達4萬8000元。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轄區有近1300人次在9月1日前已參加該計畫。畢業於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小和(化名)求職屢遭碰壁,在該計畫支持下,順利被1家擁有全球80個據點的跨國外商公司錄取,成為土木工程師。

  • 好消息! 李鴻源:堰塞湖管湧現象沒了 無立即危險

    好消息! 李鴻源:堰塞湖管湧現象沒了 無立即危險

    馬太鞍堰塞湖潰壩造成花蓮光復鄉慘重災情,內政部今天舉辦「馬太鞍堰塞湖防災對策」研討會,邀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主持的台大團隊等單位,進行專業研討並運用科技防災研擬對策方案。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未來內政部將持續整合資源,加強潛勢區域盤點與應變規劃,並透過演練、教育與公私協力,為居民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 要求外界使用溢流 李錫堤、李鴻源直指就是潰壩 陳駿季回應了

    要求外界使用溢流 李錫堤、李鴻源直指就是潰壩 陳駿季回應了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超過6000萬噸水量沖入下游的光復鄉,造成16人死亡,第一時間各媒體以「潰堤」、「潰壩」報導,卻遭農業部糾正用詞,要求改為「溢流」,引發爭議。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做出回應,表示不需要糾結此問題。

  • 花蓮光復災情震驚國際!BBC列「5大點」分析慘重原因

    花蓮光復災情震驚國際!BBC列「5大點」分析慘重原因

    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於9月23日因強颱「樺加沙」帶來的豪雨發生溢流並潰決,洪水夾帶土石在短時間內下泄,衝擊下游光復鄉與鳳林鎮等地。花蓮縣政府統計,截至27日下午5時,已造成16人罹難、6失聯、83傷。嚴重災情引起外媒《BBC》關注,並且分析了5大點。

  • 花蓮堰塞湖無法爆破 軍事粉專提過往3大案例:台灣只能做最無奈決定

    花蓮堰塞湖無法爆破 軍事粉專提過往3大案例:台灣只能做最無奈決定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造成15人死亡,外界質疑為何不用爆破引流,內政部前部長、現任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指出爆破不可行,將引發不可預測災害,更直言該堰塞湖還有近千萬噸水量,警戒仍未解除。對此軍事粉專也提出過去國際3個經典案例,直言台灣只能做出最無奈決定。

  • 李鴻源:恐再溢流 居民暫勿回家

    李鴻源:恐再溢流 居民暫勿回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嚴重溢流,農業部24日空拍勘查溢流口壩頂遭水流下切80公尺,評估湖水已縮減75%,仍維持紅色警戒。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4日示警,現在土壤含水量很高,堰塞湖非常可能再溢流,下游民眾別掉以輕心,千萬不可馬上回家。農業部說,將持續辦理調查監測,重擬警戒機制,以免危害下游民眾生命安全。據估測,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體積2億立方公尺,高度200公尺,約66層樓高,至溢流前,已累積約9100萬噸水量。昨晨雲霧散開,農業部空拍探勘後發現,堰塞湖溢流口壩頂已遭水流下切80公尺,至120公尺,高程也從1150公尺下降至1060公尺,蓄水面積約50公頃,剩餘水量約2300萬噸,等於流出6800萬噸水量,剩下四分之一。

  • 李鴻源示警堰塞湖恐再溢流!專家估回歸正常「至少要1個月」

    李鴻源示警堰塞湖恐再溢流!專家估回歸正常「至少要1個月」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災情慘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24日上午已造成14人死亡、逾百人失聯。由於馬太鞍溪堰塞湖還有約三分之一水體未流出,水利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示警,再溢可能性非常高,必須要持續監測與觀察,民眾不能掉以輕心馬上回家;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游景雲也說,政府可能要再開會討論剩餘土石如何處理,才能確定災民回家時間,且清理家園至少要一至兩周,恢復到基礎生活條件可能需一個月時間。

  • 聲量與好評兼具?8月縣市首長網路影響力大公開

    聲量與好評兼具?8月縣市首長網路影響力大公開

    8月核三公投、國民黨主席改選受矚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李鴻源闡述對地球布施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李鴻源闡述對地球布施

    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7日邀請著名水利工程專家,行政院前内政部長、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以其專業角度、多項案例,闡述「對地球布施」的理念,披露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呼籲大眾齊心拯救共同家園。現場逾500人聆聽,線上觸及人數近9000人。

  • SEMI宣布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 當選新任全球董事會主席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13日宣布,全球董事會依據協會章程,正式選出日月光半導體 (ASE)執行長吳田玉博士為新任董事會主席,並選出康姆艾德科技 (Comet AG)董事長Benjamin Loh為副主席,即日起生效。

  • 台東專科學子成功「摘星」 錄取高科大立志成為土木技師

    台東專科學子成功「摘星」 錄取高科大立志成為土木技師

    就讀國立台東專科學校土木科的郭佩璇勤奮向學,考取多張證照,今年報名參加科技校院繁星計畫,以全國群排第4名順利摘星,錄取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突破「男生科系」的刻板印象,立志成為土木技師,克紹箕裘。

  • 撞死晨跑銀樓老闆 情侶檔肇逃

    撞死晨跑銀樓老闆 情侶檔肇逃

     台南市一對情侶日前凌晨駕車外出,撞飛正在晨跑的陳姓銀樓老闆,害其傷重不治,駕車的陳男肇逃後落網竟稱不知撞車,警訊後依肇逃與過失致死罪嫌送辦;屏科大20歲曾姓男大生24日上午騎車時疑超車不慎,撞上前方準備迴轉、同校24歲張姓碩士生駕駛的小客車,送醫不治。

  • 驚悚瞬間!屏科大騎士猛撞「碩班學長」轎車 男大生噴飛慘死

    驚悚瞬間!屏科大騎士猛撞「碩班學長」轎車 男大生噴飛慘死

    屏東科技大學20歲曾姓男大生24日騎車行經內埔鄉科大路一段、西銀巷口時,疑因超車而追撞前方欲迴轉的小客車,當下衝擊力不小,機車零件散落一地、男大生當場無生命跡象,救護人員到場後立即實施CPR,送醫後仍不治,而小客車駕駛是同校的24歲張姓碩士生。

  • 2025 全國高中科學營 專業形象結合學識 學子獲益良多

    2025 全國高中科學營 專業形象結合學識 學子獲益良多

    「2025全國高中科學營」首日安排學子參訪陸軍官校各學系,他們除從中了解軍校教育特色,也對軍校生的專業學識,留下深刻印象。結束兩棲勇士戰鬥營活動,便參加全國高中科學營的嘉義女中二年級學生黃郁淇表示,她參觀陸官各學系教學特色時,發現該校除了軍事化教育,也有運動科學系、應用外語系等專業學系,並具備科技化的情境模擬語言教室,翻轉她對軍校刻板印象。

  • 2025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高峰論壇 聚焦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

    2025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高峰論壇 聚焦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

    由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主辦的「2025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高峰論壇」,9日在烏日臻愛花園飯店舉辦,此次論壇聚焦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並邀請李鴻源教授及謝金河董事長主講,協助不動產業朝向智慧、健康、高效能及淨零目標邁進。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