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基因缺陷的搜尋結果,共35

  • 諾獎生醫》調節性T細胞研究為何重要?

    諾獎生醫》調節性T細胞研究為何重要?

    2025年諾貝爾生醫學獎終於揭曉,三名得主分別是日本免疫學者坂口志文,以及兩位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與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這3位學者不約而同的都涉及免疫系統當中的「調節性T細胞」(Tregs)的相關研究,那麼調節性T細胞的重要性在哪?它與其他的免疫細胞又有什麼功能差異?

  • 櫻花鉤吻鮭瀕臨絕種 長庚大學揭基因缺陷:不利抵抗感染

    櫻花鉤吻鮭瀕臨絕種 長庚大學揭基因缺陷:不利抵抗感染

    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因生存環境破壞、氣候變遷等因素出現瀕臨絕種的保育問題。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傅崇安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該族群的生存問題,很可能與其免疫系統基因有關,建議可以透過基因檢測,選擇性地繁殖復育具有不同MHC基因序列的櫻花鉤吻鮭,保持其後代的多樣性。

  • 回春17歲!醫曝凍齡秘訣:每天攝取3種維生素

    回春17歲!醫曝凍齡秘訣:每天攝取3種維生素

    41歲長壽診所創辦人伊納亞特醫師(Dr. Mohammed Enayat)表示,他已成功將自己的「生理年齡」逆轉17歲,回到24歲的狀態,而他每天固定攝取的3種營養補充品正是其中關鍵。

  • 酒精不耐症 罹癌率恐高40倍

     一喝酒就滿臉通紅?可能是酒精不耐症!長期喝酒會增加罹癌風險,尤其酒精不耐症患者,風險恐高出40倍。醫師示警,全台有近半數、千萬名民眾有酒精不耐症,位居世界之冠,症狀包括臉紅、心跳加速、嘔吐等,民眾可透過酒精、紗布輕鬆檢測,切勿過量飲酒。

  • 出血性疾病數字被低估 專家促建立產科、血液科共同指引

    出血性疾病數字被低估 專家促建立產科、血液科共同指引

    對多數女性而言,月經代表了成長、成熟和生命,但對凝血因子異常者來說,卻像是「被出血綁架的周期生活」。嬰兒時期的李小姐,打疫苗後傷口久久不癒,青春期初經時,出血量驚人,還連續住院1個月。目前台灣約有1200位登記血友病患,但實際人數可能更多,特別是女性。專家建議政府提升對女性出血性疾病的識別能力,建立婦產科與血液科共同指引。

  • 想結紮查出無精症 男堅稱「老婆曾懷孕」 醫妙答化尷尬

    想結紮查出無精症 男堅稱「老婆曾懷孕」 醫妙答化尷尬

    一名男子就醫準備接受結紮手術,沒想到術前檢查時,醫師竟發現他的輸精管「消失了」,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無精症,但男子卻堅稱妻子曾懷孕過,為化解尷尬,醫師也只能委婉表示,「輸精管萎縮通常是因先天基因缺陷,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後天萎縮的可能性。」

  • 軟骨發育不全症「唯一解藥」納健保 72人年省700萬

    軟骨發育不全症「唯一解藥」納健保 72人年省700萬

    「軟骨發育不全症」是基因缺陷導致生長受抑制的疾病,患者的身材平均約130公分,被稱為「小小人兒」。由於矮小,可能連洗手都有困難,如廁也無法自己擦屁股,大多數人都無法負擔一年700萬的藥費。健保署今(29日)帶來好消息,5月起,將唯一可治療「軟骨發育不全症」的vosoritide新成分新藥納入健保,只要確診就能使用,無疾病嚴重度之分,一年72人受惠,新增5億健保支出。

  • 三代都出事!一家9口8人罹癌逝 醫揭關鍵

    三代都出事!一家9口8人罹癌逝 醫揭關鍵

    近來「河南家族9人罹癌8人離世」成為對岸社群的熱門話題。河南一名秦姓男子因咳嗽就醫,被診斷罹患肺癌,而秦男家族三代共有9人罹癌,其中8人已離世,經醫生分析發現,秦男家族帶有「BRCA1/2」基因突變,導致罹患特定癌症風險大幅提升,若父母一方帶有突變基因,子女有一半機率遺傳到該異常基因。

  • 游珮寧投身基因檢測 實踐精準治癌

    游珮寧投身基因檢測 實踐精準治癌

     國際影星安潔莉娜裘莉10年前得知自己帶有BRCA1、BRCA2基因缺陷,將乳房、輸卵管切除,轟動全球,也興起民眾對精準醫療的討論。台灣的實驗室內,一群科學家正為了更好的治療默默耕耘,靠著精準的基因檢測,幫助癌友找到治療對策、提高早期發現病灶的機會,未來更將推動人類全基因檢測,不只癌症,罕見疾病、特殊疾病也能及早發現。

  • 1種人喝酒致癌率恐飆百倍 醫示警:等同喝毒

    1種人喝酒致癌率恐飆百倍 醫示警:等同喝毒

    逢年過節聚餐難免會飲酒,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台灣有近一半民眾存在ALDH2基因缺陷,其飲酒等同喝毒,即使僅少量,也很容易出現頭暈、臉紅、皮膚搔癢等症狀,源自於乙醛快速累積中毒而引發的血管擴張現象。研究顯示,這類人群長期飲酒的致癌風險,比基因正常者高出數十倍、甚至百倍。

  • 35歲雙寶爸罹3期食道癌 醫嘆忽略1警訊:風險暴增80倍

    35歲雙寶爸罹3期食道癌 醫嘆忽略1警訊:風險暴增80倍

    一名35歲男子個性海派,每逢喝酒聚會,總喝到酒酣耳熱、滿臉通紅,半年前開始覺得吞嚥卡卡,就醫檢查竟發現是罹患3期食道癌,即使經放療,仍保不住食道,全被切除以胃重建。醫師提醒,喝酒會臉紅者,是因體內ALDH2酒精代謝基因缺陷,應視為警訊,若還逞強喝酒,罹患食道癌風險是常人的80倍。

  • 擠下胰臟癌!子宮體癌入榜10大癌症 醫揭9危險因子

    擠下胰臟癌!子宮體癌入榜10大癌症 醫揭9危險因子

    依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國內新發癌症人數首次突破13萬人。而在10大癌症排行榜中,子宮體癌超越胰臟癌,攀升至第10名。醫師表示,子宮體癌可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以前者占超過9成為大宗,包括肥胖、長期月經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等9大危險因子,都可能增加罹病風險。

  • 政策急轉 人工生殖與代孕脫鉤

    政策急轉 人工生殖與代孕脫鉤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周四排審《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朝野立委共提出16個版本,國民黨、民眾黨團主張代理孕母合法化,衛福部已預告完成的修正草案亦包括代理孕母相關條文,修法方向似朝向放寬代孕。民進黨立委黃秀芳等8位女立委2日舉行記者會,以社會仍無共識為由,強烈反對開放代孕,要求另立專法。衛福部昨日先說「沒有預設立場」,午後卻政策大轉彎,明確表示代理孕母與人工生殖法將脫鉤處理。

  • 憂女性子宮「商品化」 綠委齊喊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脫鉤

    憂女性子宮「商品化」 綠委齊喊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脫鉤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周四將審查「人工生殖法」,7名民進黨立委今早舉行記者會,主張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要脫鉤處理,呼籲代理孕母另立專法,持續溝通、減少疑義。綠委林淑芬表示,代理孕母是在鞏固父權文化,壓迫女性一定要生出自己的血脈,商業化出借子宮,讓有錢人去買沒錢人的子宮代孕,造成社會上極大風險。

  • 營養品未貼中文標示害貓嚴重腹瀉 代理商對話洩底判賠

    營養品未貼中文標示害貓嚴重腹瀉 代理商對話洩底判賠

    林姓男子去(2023)年5月向寵物旅館買2罐德國進口的牛磺酸給家中4隻寵物貓補充營養,結果4隻貓吃完嚴重腹瀉,帶去動物醫院就醫後,發現是牛磺酸中含「氧化鎂」造成貓咪腹瀉,林男發現牛磺酸沒有中文標示,怒告代理商求償3萬餘元。高雄地院審理後認定,代理商漏貼中文標示,令飼主不清楚牛磺酸的配方成份,判應賠1萬9千餘元。

  • 喝酒臉紅罹食道癌增14倍 醫加碼曝「2刺客」也要小心

    喝酒臉紅罹食道癌增14倍 醫加碼曝「2刺客」也要小心

    過去不少名人相繼因食道癌離世,像是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資深演員安迪,以及近來的香港武打巨星徐少強,引發大眾對此惡疾關注。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就提醒,喝酒容易臉紅是一大警訊,此類人罹患食道癌機率,相較不會臉紅者高出14倍;此外,過熱、過酸飲食習慣也是容易忽略的危險因子。

  • 新生兒全面基因檢測? 基因歧視 恐影響投保權益

     醫療技術飛躍進步,精準醫療熱門,尤其基因檢測技術日新月異,但北宇管顧總經理、台灣保險法權威劉北元提醒,若將基因檢測納入核保考量,將對保險風險評估帶來衝擊,讓保險制度失去互助精神,保險制度的團體性面臨鬆動。

  • 新生兒全基因檢測 專家憂:恐衍生「基因歧視」影響投保權益

    新生兒全基因檢測 專家憂:恐衍生「基因歧視」影響投保權益

    隨精準醫療、生物科技進步,新生兒全基因檢測將愈來愈普及,台灣當前保險制度還未做好這場革命準備;保險法專家、榮總名醫表示,若將基因檢測結果應用於保險評估中,可能會衍伸「基因歧視」的問題,進而影響投保權益。

  • ABC檢測增加助攻、生華科基因新藥問世 後市俏

    ABC檢測增加助攻、生華科基因新藥問世 後市俏

     台股上周大跌逾千點,摩爾投顧分析師鐘崑禎指出,大盤主要跌點都集中在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等權值股,下跌主因是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的「保護費」談話,以及總統拜登擬提出「擴大晶片禁令」,惟研判台股急跌偏向於消息面過度反應,本周投組前兩大為ABC-KY(6598)、生華科(6492),再選入達能(3686)、力麒(5512)與天方能源(3073)。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