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搜尋結果,共65筆
第12屆香山論壇18日開幕,上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戰略互信與亞太地區安全合作」,新加坡公共服務統籌兼國防部部長陳振聲上台發言時,闡述新加坡作為小國在中美等大國之間的平衡之道。他直言,小國面臨更多選邊站的壓力和風險,但新加坡絕不做他國的代理人,因為一旦選邊站,小國承受不起大國發起的代理人戰爭。
第12屆香山論壇今天(18日)開幕,上午舉行的「第二次全體會議:戰略互信與亞太地區安全合作」上,新加坡公共服務統籌兼國防部部長陳振聲發言時,闡述新加坡作為小國在中美等大國之間的平衡生存之道。他直言,小國面臨更多選邊站的壓力和風險,新加坡絕不做他國的代理人,因為一旦選邊站,小國承受不起大國發起的代理人戰爭。
印度總理莫迪大概是這一陣子最鬱悶的人了。8月27日,美國對印度50%的關稅正式開徵,裡面包括對印度買俄國石油加徵的25%二級制裁。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指責莫迪,說印度買俄國石油,等於資助俄軍侵烏,所以俄烏戰爭根本是莫迪的戰爭。相信莫迪聽了這話一定很錯愕。
印度總理莫迪大概是這一陣子最鬱悶的人了。8月27日,美國對印度50%的關稅正式開徵,裡面包括對印度買俄國石油加徵的25%二級制裁。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指責莫迪,說印度買俄國石油,等於資助俄軍侵烏,所以俄烏戰爭根本是莫迪的戰爭。相信莫迪聽了這話一定很錯愕。
中國大陸駐愛爾蘭大使館網站19日消息,大陸駐愛爾蘭大使趙希源當地18日接受愛爾蘭電台《新聞訪談》(NewsTalk)主持人·蒙克里夫(Seán Moncrieff)直播採訪,就烏克蘭危機、中美關係、中歐合作等問題介紹中方立場。指出對中國大陸出口一台曝光機利潤,相當於20萬噸豬肉。
當前的世界秩序正經歷深刻轉型。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就連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Keohane)與約瑟夫·奈(Joseph Nye)這樣的學者,也不得不公開承認並勉強接受美國世紀的終結。所謂後-後冷戰秩序或後西方世界的說法,無非是一些空洞的描述。我們所處的時代,實質上是一個無序的時代,因為秩序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歐洲民主之盾(EUDS)特別委員會」主席蘿瓦素(Nathalie Loiseau)一行今(22日)下午前來總統府拜會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雙方針對區域安全情勢、反制威權擴張及捍衛民主韌性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蘿瓦素表示,該團成員都是堅定挺台友人,期盼透過此行強化台灣與歐盟的雙邊關係。
韓國國防部指出,韓美日空軍11日在美國B-52H戰略轟炸機參與的情況下,舉行聯合空中訓練。與此同時,韓美日聯參謀長會議首次在首爾召開。
美中於倫敦展開貿易談判,有專家預料頂多只能達成有限協議,儘管或許能稍微放緩雙邊商業關係的惡化,但恐難阻止其整體下滑趨勢,也無法改變北京的國家資本主義體制。
日前第22屆香格里拉對話會在新加坡舉行。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當前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變化,和平、合作與發展仍是主要趨勢,亞洲國家應求同存異,共同應對挑戰。其中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5月31日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安全論壇上,警告「中國的(軍事)威脅是真實的,而且迫在眉睫」。這不僅是美國就台灣及印太地區安全所發出的最強硬聲明,也被視為是川普政府印太政策的重大改變。美防長的表態對於美中領導人會面及美中關係的改善無異又帶來新的挑戰,脫中入北中做得最多的中國大陸,顯然對美防長的談話嗤之以鼻,然而北約國家的反應就值得玩味。
賴清德總統就職今(20日)滿周年,賴上午9點半將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發表談話,聚焦民主台灣、韌性精神、訴求團結等三大元素,並宣示台灣經濟發展朝兼顧出口與內需的模式轉型。藍委昨建議,擴大內需最直接作法就是普發現金1萬元,若能宣布大幅度開放陸客,更可達到擴大內需的立即效果。
川普就職百日的關稅大刀反覆出招,台灣經貿談判團隊4月上旬已與美國進行視訊會議,後續該如何推動?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前總裁韋恩斯坦(Kenneth Weinstein) 表示,現在台灣已有談判的開始,談判過程本質上是一種約會的過程,「你必須站出來,展現你最好的一面」,台灣沒有時間緊張,應拿出一個嚴肅的方案給川普,美國就會認真對待。他也說,台積電1000億美元擴大投資是表現台灣正挺身而出、大膽行動,這一切都會有所幫助,「相信最終台灣的關稅就不會是32%,而是顯著降低。」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新政在全球範圍內掀起質疑和反擊浪潮,中方第一時間強力反制尤為引人關注。「中國經濟已有足夠韌性應對關稅衝擊,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已不堪重負。」據觀察者網引述彭博社專欄作者大衛·菲克林(David Fickling)4月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雖然針對貿易戰有種說法叫「最好的反擊就是不反擊」,但中國是個罕見的例外。
副總統蕭美琴今天出席玉山論壇午宴表示,我們明白,面對侵略最有效的嚇阻手段,就是建立全民自我防衛意識。為維護民主制度的安全,我們努力確保臺灣作為世界值得信賴的經貿夥伴,保持不可或缺的地位。政府產業政策的核心,就是期許以「信任與可靠」成為臺灣立足國際的品牌或附加價值。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發布,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美東時間3月11日在安理會,就聯合國與歐盟合作問題公開會發言表示,希望歐盟成為中國可以信任的合作夥伴。
如果美國副總統范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對歐洲國家言論自由與移民政策的攻擊,並在德國大選競選期間會見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象徵美國與歐洲在價值與民主的分道揚鑣,那麼,聯合國決議案的表決、澤倫斯基在白宮那場災難性的會面,就可說是美國在國際秩序與集體安全上正式拋棄歐洲了。
去年中國大陸一名外交官去年12月提出「擴大進口牛肉」等產品為條件,要求巴拉圭政府與台灣斷交、跟陸建交,但遭巴拉圭政府拒絕。對此,前日本駐巴拉圭大使中谷好江強調:「巴拉圭是個堅守原理原則的國家。」
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今天會見歐洲議會跨黨派議員團,批評近期中國多次在我國、澳洲、越南及菲律賓周邊海域無預警發動軍演,違反國際法及國際慣例,對印太區域和平造成嚴重威脅。訪團團長伊亞伯也指出,日前中國貨船切斷波羅的海的海底電纜,民主國家允應提高警覺,共同研商應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