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基金二期的搜尋結果,共13筆
大陸晶圓代工巨頭華虹半導體(華虹公司)18日公告,正籌劃收購上海華力微電子(華力微)所營運的華虹五廠,以解決2023年IPO時承諾的同業競爭問題,促進12英寸產能整合,料將緩解產能壓力。公告還稱,華虹公司A股18日起停牌,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
8月以來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加快投資回收步伐。13日,佰維存儲、安路科技公告大基金減持計畫,燕東微則披露大基金減持進展。累計今年以來,大基金已計劃或完成減持八家半導體上市公司,其中僅佰維存儲為大基金二期減持,其餘由大基金一期執行。
大陸記憶體巨頭、估值人民幣(下同)上千億元的長鑫存儲啟動上市。大陸證監會官網最新顯示,長鑫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鑫存儲)7日啟動上市輔導,中金、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
根據WSTS預測資料可知,2025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年增率將來到12.5%,而TSIA也預計我國半導體業產值將再創新高,突破6兆元關卡,年增率為16.5%,雖然國內外半導體產值增幅相較於2024年將略顯減緩,但仍舊有1成以上的增長水準,主要是AI驅動半導體業的態勢持續,特別是大語言模型的迅速發展正推動AI滲透至更多應用場景,例如PC領域方面,PC設備具備AI能力的比例將逐年提高。
澎湃新聞報導,從大陸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5月27日獲悉,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三期)已經於5月24日成立,張新出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註冊資本人民幣3440億元(約合新台幣1.5兆元)。大基金三期的經營範圍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服務,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企業管理諮詢等。
在中美科技戰背景下,全球關注大陸AI晶片發展。大陸證監會日前披露,AI晶片獨角獸燧原科技已啟動上市輔導。值得注意的是,該企業背後重要股東除了第一大股東騰訊之外,還有第五大股東「大基金二期」。
在美中科技戰背景下,大陸政府正加大投入,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2024年上半年動作頻頻。截至7月15日,大基金二期共投資67家公司,投資金額達人民幣(下同)747.87億元,三期則於今年5月底正式宣布成立,但尚未對外公開最新投資標的。
由於美中科技戰迄未停歇,中國大陸被迫加速自主發展半導體供應鏈,日前新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公司(簡稱「大基金三期」)。然而囿於主客觀條件限制,大基金三期的實際效益仍有待觀察。
大陸官方專注半導體投資的「大基金」二期,近日斥資人民幣(下同)8.64億元投資專注汽車晶片封裝的長電科技汽車電子。投資後長電科技汽車電子的註冊資本,由4億元增加至48億元。
由大陸官方和國企挹注資金於半導體領域的「大基金」第三期日前成立,規模高達人民幣(下同)3,440億元,較第二期大增70%。在美國全力阻擋大陸半導體發展之際,分析認為大基金第三期將重點投資美國限制的領域,包括AI晶片、高頻寬記憶體(HBM)等。估計大基金三期有望帶動1.38兆元社會資金投入。
為因應美國持續聯合盟國強化科技圍堵,消息人士透露,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三期(簡稱大基金三期)正向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籌集資金,預計規模將超過大基金二期的人民幣(下同)2,000億元,主要將用於技術攻關、加速開發半導體尖端技術。
美國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又譯格芯)2016年對外宣布將在成都建造12吋晶圓廠,但建造不久就停工以爛尾結束,2018年底格羅方德成都專案正式擱置。近日則傳出確定由華虹集團接手,並獲得中國大基金二期入股,金額達人民幣36億元(約160億元新台幣)。
大基金二期再度出手,本次鎖定參股全球首家、出貨量最大的可重構計算晶片企業清微智慧。可重構架構晶片具有廣泛的通用計算能力,是解決高算力需求的必備晶片,大基金二期的出手,也是搶先布局下一階段的算力市場,避免「卡脖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