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大腸癌風險的搜尋結果,共82

  • 7年級生易得大腸癌?醫揭致病2關鍵:風險秒翻倍

    7年級生易得大腸癌?醫揭致病2關鍵:風險秒翻倍

    國內每年新增1萬多名大腸癌患者。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他收治不少七、八年級生罹患早發性大腸癌的患者,研判與青春期愛吃高脂西式餐點、常喝甜飲有關。另有研究發現,每天喝2杯含糖飲料的女性,50歲前確診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

  • 亂吃瀉藥失智風險大增6成4 改善便祕 中醫師推3穴位

    亂吃瀉藥失智風險大增6成4 改善便祕 中醫師推3穴位

    便祕可能影響大腦認知功能,且國際研究指出,民眾便秘後若長期不當使用瀉藥,失智症風險比一般人高6成4。中醫師朱益智建議,民眾可適量攝取全穀類、進行瑜珈或核心運動,並避免高油脂食物,都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

  • 比油炸還毒!醫曝「高溫燒烤」罹大腸癌風險暴增

    比油炸還毒!醫曝「高溫燒烤」罹大腸癌風險暴增

    中秋節不少人會團聚烤肉、賞月,不過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提醒,大腸癌是發生率排名第2的癌症,平均每31分鐘就有1個人確診,日常生活中吃太多加工肉品會導致大腸癌、胃癌、胰臟癌等風險升高,烹調方式中又以燒烤最糟糕,比油炸還要來得毒,平時可以多吃薑黃、青花菜、優格及魚肉,可有效減低大腸癌風險。

  • 肉焦了剝掉就行?烤肉防毒、5蔬菜美味烤法 攻略一次看

    肉焦了剝掉就行?烤肉防毒、5蔬菜美味烤法 攻略一次看

    中秋連假少不了烤肉,但焦黑的那一角剝掉就沒事嗎?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肉若烤得太焦黑,致癌物PAH會飆升到最高400倍,身體健康者還能剝掉後食用,但體質較弱、有家族癌症史的就要整片丟棄不吃。烤肉時搭配一些蔬果可以幫助防毒,營養師李婉萍建議可以灑檸檬汁,但切記邊烤邊灑,此外,她也提供鮮香菇、玉米筍、筊白筍、青椒、杏鮑菇等5蔬菜的最佳烤法,好吃又入味。

  • 中秋烤肉健康指南!國健署籲「兩少一多」防大腸癌上身

    中秋烤肉健康指南!國健署籲「兩少一多」防大腸癌上身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燒烤、紅肉與加工肉品均會增加大腸癌風險,呼籲民眾在烤肉時謹記「兩少一多」原則,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兼顧健康。

  • 中秋烤肉加工食品易致癌 建議別忘蔬果

    中秋烤肉加工食品易致癌 建議別忘蔬果

     中秋烤肉已成為國人最愛的佳節活動,但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潛藏健康隱憂。營養師提醒,燒烤以紅肉、加工品、甲殼類海鮮為主,不僅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更可能提高大腸癌風險,建議民眾在大快朵頤後補充高營養密度的水果,協助消化並維持腸道健康。

  • 腹脹3天未排便 竟是大腸癌第三期

    腹脹3天未排便 竟是大腸癌第三期

     45歲蘇先生長達3天無排便、排氣,因此腹脹無法進食,到急診就醫,竟發現降結腸處有一顆5公分的大腫瘤,導致腸道完全阻塞,醫師懷疑是大腸癌,但因腸阻塞無法施行大腸鏡檢查,與病人討論後,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周圍腸段及淋巴節,術後確定為已有淋巴轉移的大腸癌第三期,進一步安排後續化學治療。

  • 大腸癌4警訊一次看 醫:便祕、腹瀉交替快就醫

    大腸癌4警訊一次看 醫:便祕、腹瀉交替快就醫

    大腸癌近些年有年輕化趨勢。腸胃科醫師吳文傑表示,早期大腸癌多半無明顯疼痛感,但如果出現便祕或腹瀉交替、大便變細、體重無故下降、容易疲倦情況,要視為警訊,及早就醫,此外,紅肉、加工肉、高溫油炸、含糖飲料、重鹽食物與酒精,則是6大地雷食物,務必要少吃。

  • 抗大腸癌神菜 研究曝每天吃20克:罹癌風險降17%

    抗大腸癌神菜 研究曝每天吃20克:罹癌風險降17%

    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一項涵蓋近64萬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最多十字花科蔬菜的人,與攝取量最少的族群相較,罹患大腸癌風險可以降低17%,研究更指出,每天只需攝取約20公克的十字花科蔬菜,罹癌風險便能「顯著下降」。

  • 每天坐超過10小時 大腸癌風險翻倍 醫教2分鐘自救法

    每天坐超過10小時 大腸癌風險翻倍 醫教2分鐘自救法

    久坐讓人腰痠背痛,還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久坐會提高胰島素阻抗,致使身體慢性發炎與腸道菌相失平衡,研究發現,每天坐超過10小時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達1.64倍,提醒每坐1小時,至少活動2分鐘,哪怕只是去倒水、上個洗手間,都可中斷久坐身體的傷害。

  • 洗腎病友貧血 小心腫瘤危機

    洗腎病友貧血 小心腫瘤危機

     洗腎病友逾8成貧血,醫師示警,貧血也可能是腫瘤警訊!一名50歲腎友,長期洗腎合併貧血,近日感到異常疲憊、貧血未改善,轉介至消化內科,發現他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口徑變細,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腫瘤,原來貧血主因是大腸癌,緊急手術。

  • 洗腎別輕忽貧血 暗藏消化道腫瘤警訊

    洗腎別輕忽貧血 暗藏消化道腫瘤警訊

     台灣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慢性腎臟病會引起貧血,一般可藉由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改善。但近來有一名50歲洗腎患者,常常感到疲憊,且貧血症狀持續未改善,經轉介到消化內科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貧血主因是大腸癌。

  • 姊罹3期腸癌 妹照內視鏡驚見11顆瘜肉 差一步就麻煩了

    姊罹3期腸癌 妹照內視鏡驚見11顆瘜肉 差一步就麻煩了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位大腸癌患者。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宗勤表示,有位60歲的婦人,姊姊被診斷罹患3期大腸癌,因此來健檢,一檢查胃有幽門螺旋桿菌,大腸有11顆瘜肉,還包括高度變性腺瘤,差一步就很麻煩,他提醒,民眾只把握政府提供成人健檢與5癌篩檢,就是一筆CP值很高的健康投資。

  • 「胰島素阻抗本身就會致癌」 醫:泡芙人也會中招

    「胰島素阻抗本身就會致癌」 醫:泡芙人也會中招

    就算血糖正常,也別掉以輕心,胰島素阻抗本身就會致癌。醫師李思賢指出,即使體重與血糖在正常範圍的泡芙人,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過高仍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患有胰島素阻抗或相關代謝問題的人,罹患乳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肝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會增高,日常應培養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胰島素阻抗和相關癌症。

  • 基隆 闔家歡健檢成果 登國際期刊

    基隆 闔家歡健檢成果 登國際期刊

     基隆市已推行26年的「闔家歡健檢」為全國第1個社區整合式篩檢,並包括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大腸癌項目。台灣大學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以基隆、台南社區篩檢資料做研究,證實若糞便潛血檢查起始年齡下修至40歲,可顯著降低40至49歲族群的大腸癌死亡率3成,研究報告6月已刊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 Oncology》。

  • 2食物是健康殺手 營養師曝「這款」餐餐吃

    2食物是健康殺手 營養師曝「這款」餐餐吃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台灣因癌症、心臟病、肺炎、腦中風、糖尿病等疾病,就奪走了成千上萬條寶貴性命。營養師透露,最新研究指出,一些看似難以預防的重大疾病,背後有驚人的共同點,就是錯誤的日常飲食習慣,其中台灣成年人平均每日鹽攝取高達9~10克,是建議值的2倍以上;食用加工肉品則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 2食物超毒!從腦傷到腳  營養師:其中一款天天吃

    2食物超毒!從腦傷到腳 營養師:其中一款天天吃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營養師薛曉晶表示,研究發現,不論是癌症、心臟病、肺炎、腦中風、糖尿病等國人十大死因,背後都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就是錯誤的飲食習慣,如果能將每日鹽攝取降至5公克以下,或少吃加工肉品,就能明顯降低高血壓或大腸癌發生的風險。

  • 大腸癌絕望!研究:吃2類蔬果「誘導癌細胞凋亡」

    大腸癌絕望!研究:吃2類蔬果「誘導癌細胞凋亡」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人罹患大腸癌。腸胃科醫師陳保中表示,大腸癌不是老人才會得,他在門診中看到很多30多歲案例,只是覺得肚子脹、排便有點不順、偶爾血便,一檢查就是大腸癌,提醒要防大腸癌,除定期做檢查,有研究發現多攝取含有膳食纖維或槲皮素的蔬果,對抑制癌細胞具有潛力。

  • 她39歲大腸癌晚期「肚腫如孕婦 」 醫揭危險飲食習慣

    她39歲大腸癌晚期「肚腫如孕婦 」 醫揭危險飲食習慣

    大腸癌連續21年高居癌症死因前三名,還有年輕化趨勢。一名39歲女性吃一點東西就感到腹脹,肚子在半年內腫大如孕婦,就醫驚覺罹患大腸癌晚期,醫師錢政弘提醒,一旦發現排便習慣改變、腹脹問題時,就要就醫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平時飲食習慣也要注意,脂肪、紅肉與加工食品都要避免過量攝取。

  • 缺鈣易得大腸癌!醫曝補充「黃金數值」風險降17%

    缺鈣易得大腸癌!醫曝補充「黃金數值」風險降17%

    衛福部日前公布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大腸癌依舊位居前列,排名第3。醫師錢政弘指出,多補充鈣質能預防大腸癌,日常除了飲用牛奶外,也可以適量食用芝麻,不喝牛奶的人,可以往豆漿裡添加。醫師張家銘過去曾指出,研究顯示每天攝取300毫克鈣質,能降低17%大腸癌罹患風險,對本身自帶「乳糖持續表達基因」者,效果會更好。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