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嫦娥的搜尋結果,共183筆
大陸抖音網紅「我不叫龍蝦」近日參加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十週年慶典活動,扮演遊戲角色「嫦娥」登台表演。不過她在台上熱舞、伸舌與Cos其他角色互動的舉動,遭到許多玩家批評「與角色氣質完全不符」,掀起網路熱議。對此,她表示將放棄此次活動酬勞,並替玩家們購買嫦娥角色,估計花費約折合約35萬新台幣。
近日,在大陸的社群媒體抖音上頗具人氣的網紅「我不叫龍蝦」,受邀參加了手機遊戲《王者榮耀》的十周年慶典活動。她在活動中扮演了遊戲角色「嫦娥」,然而,由於她在現場的舞蹈表演和一些動作,例如吐舌頭,被廣大玩家認為與角色原有的高冷形象嚴重不符,引發了玩家社群的強烈不滿,最終,「我不叫龍蝦」被迫錄製影片向「嫦娥」道歉,並且自掏腰包,花費了約新台幣34.5萬元,幫玩家們購買遊戲角色的造型皮膚,以作為一種「補償」。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北京時間」的發播運轉單位,為國家通信、金融、電力、交通、測繪、國防等行業提供高精度授時服務。但是這一單位也成了美國網路攻擊入侵的目標。近期,國家安全機關公開美國國家安全局對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實施的重大網路攻擊案。
自封「凍齡美魔女」的58歲星媽胡文英,先是祭出一系列穿國旗比基尼在抹茶山擺拍的照片,掀起一波話題,10日雙十節當天,她再PO身穿黑色挖空泳裝在沙雕旁舉國旗的照片,祝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今(10日)是雙十國慶日,自封「凍齡美魔女」的58歲胡文英,9日晚間提早發文慶國慶,公開身穿國旗比基尼在抹茶山擺拍的照片,引起關注。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共國慶加中秋雙節假期,消費市場頻頻「上新」,新潮流、新場景不斷湧現。這個假期消費有多熱?哪些領域出現新增長點?在政策紅利疊加下,又有了哪些新變化?
據觀察者網報導,10月6日,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之際,大陸國家航天局和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發佈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研究最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首次基於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研究發現,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這一發現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對月球「二分性」現象的認識,為月球正面與月球背面的月幔溫度差異提供了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等科學依據,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徵研究提供了關鍵科學數據。
女星胡文英再度以驚人造型搶占網路版面,58歲仍有風韻猶存的外型,擁有「凍齡美魔女」封號。今(5日)在社群平台釋出一支中秋節特別影片,身穿以柚子皮自製的比基尼,站在山林溪水間踏水而行,不僅展現火辣曲線,更以滿滿創意驚豔網友。
明(6日)將迎來中秋節,也是家家戶戶團聚、賞月的溫馨時刻,不過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提醒,月圓之夜不僅是團圓佳節,也藏有諸多禁忌,包括男生不宜拜月、女生不宜祭灶,流產或身體虛弱者也應避免賞月,以免陰氣影響健康與運勢。
中秋節即將到來,為了讓防災觀念貼近孩童的生活,桃園市坪頂消防隊2日邀請長庚幼兒園一同舉辦消防宣導活動,結合家喻戶曉的兒童故事,以「嫦娥、玉兔」為主題,設計不同體驗關卡,透過與故事的連結加深孩童印象,使活動增添許多喜氣與童趣。
走進珠海太空中心,展館最吸睛的莫過於「嫦娥六號」模型。今年六月,它完成了人類史上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帶回1935.3克月壤,震撼全球。月背因長期背對地球,無法直接通訊,透過「鵲橋二號」中繼衛星突破難關,讓探測器完成十一個高難度步驟。展區以流程圖完整重現這段歷程,觀眾不僅看見探月的艱辛,也感受到中國航太正一次次刷新紀錄。
雲林縣口湖鄉民鄭豐喜出生時雙腳萎縮無法行走,後著作〈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書感動無數學子,鄭去世後各界籌建「鄭豐喜紀念圖書館」宣揚「生命勇者」精神,經過30餘年建物已老舊,17日鄉公所盼中央補助圖書館重建經費,鄭妻吳繼釗表示丈夫不良於行,希望新建圖書館能打造成無障礙公共空間示範點。
中秋節與雙十國慶是深具意義的傳統節日,今年適逢兩節同月,苗栗縣立圖書館特別以「雙十誕生民主國 閱讀培養智慧家」為主題,推出12場次富含歷史意涵與浪漫傳說的志工說故事活動,邀請親子共同閱讀經典,學習古人的智慧,讓節慶成為孩子學習與成長的美好起點。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中,最新組建的航天部隊方隊首次亮相。這個嶄新的戰略兵種與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等一起,以全新的軍旗和裝備接受檢閱,集中展示了中國航天工業的最新成就。這些先進的航天裝備不僅展現了大陸在太空領域的技術實力,更彰顯了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人為什麼要工作?」這個問題可以很務實,也可以很浪漫;務實派的談生存、浪漫派的談生活。「火」是開啟文明的鑰匙,它讓我們開始有了與野獸拚搏的籌碼,不再惶惶於生存,才有餘裕感受生活。除了少數家產豐厚的人,一般人的一生,都得再走一遍將蠻荒開拓成碩野的發展史。
最近大陸網路有一個段子,說明為啥中國不在川普對華禁止晶片出口之時,就對美展開稀土制裁?原因竟然是彼時中國尚無法製造氦氣,要等到2024年,中國企業成功提取純度達99.999%的超純氦氣,可滿足國內高端需求。
「2025暑期科普大師講座」系列活動於24日畫下壓軸句點,由中原大學物理系孫維新講座教授主講「當阿緹米絲遇上嫦娥-大國爭霸在月球」,市長張善政親臨現場,與師生一同投入在這趟跨越地球疆界的知識之旅,感受科普教育結合國際視野與想像力的力量。
中國新聞網23日報導,作為地球天然衛星,月球起源演化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在30億年前就已「休眠」,火山活動基本停止。不過,中國嫦娥五號、六號任務分別帶回月球正面20億年前、月球背面28億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樣品,研究證實月球在所謂晚年期依然發生火山噴發。這就引出關鍵科學問題——何種熱動力機制支撐著月球在「晚年」仍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