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實質殖利率的搜尋結果,共10

  • 聯準會降息新轉折 法人:3大投資趨勢成市場焦點

    聯準會降息新轉折 法人:3大投資趨勢成市場焦點

    9月FOMC會議後,市場焦點已從年中關注的美國關稅政策,轉向「聯準會重啟降息」對金融市場的深遠影響。法人表示,此次降息讓美國著貨幣政策出現「新轉折」,將推升三大投資趨勢:降息帶來的市場結構性轉折、美股企業獲利動能領先全球以及全球固定收益領域投資機會進一步放大。

  • 美元信仰鬆動 新興債趁勢起

     在美國國會通過大規模減稅法案、未來10年財政赤字恐增加3.3兆美元之際,市場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憂慮加深,加上川普總統政策立場反覆與不合理關稅要求,美元資產的長期信仰正遭受考驗,投信法人認為,全球資金加速分散配置,美元貶勢可能延續,讓新興市場債趁勢起。

  • 《國際經濟》川普若開除鮑爾...美元24小時跌4%、債市跟著崩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仍然時不時公然施壓要聯準會主席鮑爾「降息,否則就辭職」,但最近華爾街卻不以為意,認為川普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而鮑爾的央行總裁職位仍是安全穩當的。CNN報導指出,近來市場一直都沒有「押注」聯準會主席鮑爾被開除的可能性,這表示,一旦川普令投資人措手不及,做出了在法律上具爭議性的舉動來控制聯準會,那麼市場就可能出現激烈反應。

  • 美元本位主義鬆動 瑞銀:多元配置資產分散至歐元等4貨幣

    美元本位主義鬆動 瑞銀:多元配置資產分散至歐元等4貨幣

    隨著「美國例外論」逐漸消退之際,歐元等G10貨幣兌美元走強,全球央行對黃金的戰略儲備需求也同步攀升。瑞銀指出,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國際資金結構出現重新調整跡象,當美元本位主義鬆動,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人應審慎檢視資產組合,並考慮適度分散至歐元、星幣、瑞士法郎與澳幣等4種貨幣資產,以提升整體抗震性與潛在回報。

  • 美債風險上升? 外銀:太多慮

    美債風險上升? 外銀:太多慮

     美債風險持續受到關注,外銀指出,市場對美國財政失衡與違約風險的憂慮多有誇大。儘管穆迪下調美國信貸評級,加劇債務赤字的關注度,但相關擔憂並非新鮮事,如今的預算僵局與邊緣政策更傾向於政治鬧劇,而非真正反映違約風險近在眼前。

  • 美減稅、赤字利空…中短天期債影響小

    美減稅、赤字利空…中短天期債影響小

     雖然近期美國債市受到減稅法案、財政赤字等利空消息干擾,殖利率高位震盪,導致長天期債券波動升高,投信法人指出,中短天期債券受利率影響,相對長天期債券低,布局債券ETF可多加關注。

  • 政策不明朗 多重資產基金抗震

    政策不明朗 多重資產基金抗震

     通膨降溫速度不如預期、政策方向尚未明朗,多元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法人認為,觀察市場上具收益屬性的多重資產基金表現,強調剛性需求與分散配置的產品,近一年報酬表現穩健,多檔多重資產基金報酬表現達7%~25%,顯示具抗震特色資產組合的防禦優勢。

  • 產經解析-中國在內的亞洲債市機會來臨

     2023年中國頻繁爆出經濟與企業債違約的負面消息,市場充滿悲觀氛圍。翻開去年全球主要債市報酬表現,中國表現的確敬陪末座,落後全球、美國、歐洲、新興國家等市場。主因在於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升息,進而推升債券殖利率,相形之下中國卻在降息。聯博認為,兩項因素為中國債市捎來契機。

  • 通膨趨穩 債市迎順風

    通膨趨穩 債市迎順風

     過去半年通膨降溫取得顯著進展,核心通膨已更接近2%。投信法人認為,聯準會並不需要維持利率於當前的高水位,通膨與景氣溫和、債市殖利率處十餘年來高檔、貨幣政策轉向有望,正創造債市表現最有利情境。

  • 利多抬轎 比特幣衝上4.5萬美元

    利多抬轎 比特幣衝上4.5萬美元

     2024年伊始,比特幣就突破4.5萬美元關卡,為2022年4月以來首見,市場將此歸功於樂觀期待美國即將核可ETF現貨比特幣基金,為這個全球規模最大也最廣為人知的加密貨幣,帶來上漲動能。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