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州議員的搜尋結果,共73筆
去年夏天,曼達尼(Zohran Mamdani)擔任紐約州議員任期進入第3年,他向自己的政治盟友提出了競選紐約市長的計畫,這些盟友們當時都懷疑曼達尼能否勝選。
當34歲的曼達尼(Zohran Mamdani)去年10月宣布競選市長時,對大多數紐約客來說,他是個陌生的州議員。 不過,那是在這位民主社會主義者6月在民主黨初選中,驚人爆冷擊敗紐約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震驚了全美政壇之前。
美國紐約4日舉辦市長選舉,左派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有望成為該市的首位穆斯林市長。美國前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1日致電曼達尼,表示如果這位34歲的領跑者贏得選舉,他願意擔任他的顧問,為他出謀獻策。
八年離開白宮後,曾以「希望與改變」打動美國的歐巴馬(Barack Obama),如今正被迫重返政治戰場。川普(Donald Trump)重掌權力、民主制度受威脅,讓這位前總統不再確信,美國仍能如他當年所信的那樣「撐過去」。
馬來西亞一間國小27日上午傳出一起憾事,有一名9歲男童到學校參加運動會,路過校園內一處化糞池管道,他沒注意未上蓋不幸踩空墜落180公分洞內;雖然10分鐘後被救起,但經搶救仍宣告不治,現場師生與家屬都悲痛不已。死者就讀小學三年級,父親還是家教協會主席。
美國保守派意見領袖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州遭暗殺身亡,震驚全美。事件發生後,社會輿論急遽升溫,政治、文化與安全局勢更顯動盪。觀察人士警告,當前四大趨勢顯示,美國可能正陷入1968年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暴力危機。
當Zohran Mamdani在2021年成為首位南亞後裔且有穆斯林信仰的紐約州議會議員時,沒有人預料到他會成為全國矚目的政治人物。然而,在今年6月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他卻脫穎而出,打敗了前州長Andrew Cuomo,贏得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目前在11月紐約市長選舉的候選人中,他的民調遙遙領先。
當Zohran Mamdani在2021年成爲首位南亞後裔且有穆斯林信仰的紐約州議會議員時,沒有人預料到他會成為全國矚目的政治人物。然而,在今年6月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他卻脫穎而出,打敗了前州長Andrew Cuomo,贏得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他在目前所有想要在11月選市長的候選人中,民調是遙遙領先。然而這樣一位深得民心的候選人,卻受到了民主黨建制派的極力阻止及封殺。民主黨參眾兩院兩院的領袖,Sen. Chuck Schumer和Rep. Hakeem Jeffries及大部分的國會議員們在初選時都是支持Andrew Cuomo的。建制派中,支持Mamdani佔少數,比較有名的有Sen. Bernie Sanders,Sen. Elizabeth Warren,及Rep. Alexandria Ocasio-Cortez(AOC)等。
美國公共衛生政策正處於重大爭議風暴之中。一方面,佛羅里達州宣布計畫全面廢除疫苗強制令,試圖成為全美首個取消所有強制接種疫苗規定的州;另一方面,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大幅調整疫苗政策,引發醫學界與公衛團體的強烈反彈,聯名要求他下台。
因應關稅戰的全球供應鏈版圖重組,外貿協會首度前進德州,美國時間14日於達拉斯開辦「2025年美國台灣形象展」,連續三天。共150家台企前往展現「先進製造」、「智慧科技」、「智慧醫療」的實力,貿協形容,現在是切入德州「最好時間點」。
外交部長林佳龍結束在巴拉圭訪問行程,16日返程途中在巴西聖保羅轉機,立場友台的巴西聖保羅州議員迪尼斯(Gil Diniz)特別前往會晤並表示,他瞭解此時公開與林佳龍見面,必會引發中國的施壓,但他樂願成為促進台巴經貿及文化交流的橋樑。林佳龍回應,台灣非常期待能與巴西發展實質關係,並期待雙方能以州層級政府的互動作為起點。
據觀察者網報導,打著「經濟主權」的口號,美國多州近年來勁吹「限制華人置地」風潮。當地時間7月8日,川普政府又以「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為藉口,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同時考慮收回中國相關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此舉是美國農業部啓動的《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核心內容之一。
根據新北市民政局最新統計,全市共404萬8526人。位於泰山與新莊交界的輔大醫院,為當地重要醫療院所,每日進出病人、家屬、訪客、員工達上萬人流,目前院方停車位汽車500格、機車500格,多年來早不敷使用。議員蔡健棠今(2)日上午10時辦理現勘,地政局允諾將4200坪醫服用地標線、設圍籬出入口、架照明設備;交通局回應,最快在9月初開放民眾停車用。
美國明尼蘇達州2名州議員及配偶14日遭槍擊,釀成2死2傷,57歲男子博爾特(Vance Boelter)犯案後逃逸,美國警方15日深夜證實,博爾特已經落網。明州警方表示,檢警耗時43小時、出動數百人將博爾特逮捕歸案,創下明州史上最大規模逮捕行動。
美國明尼蘇達州2名州議員及配偶14日遭槍擊,釀成2死2傷,目前57歲男嫌博爾特(Vance Boelter)仍在逃。美國官方14日晚間公布博爾特的最新畫面,包括他作案時頭戴乳膠面具,以及他最後一次被目擊時戴著牛仔帽。值得注意的是,警方在博爾特的車上發現一份多達70人的名單,上頭包含州長等目標,這份名單的最大共通點是,有許多支持墮胎、提供墮胎的倡議人士。
明尼蘇達州14日發生兩起針對民主黨州議員的槍擊事件,造成民主黨州眾議員梅麗莎·霍特曼與其丈夫不幸身亡,民主黨州參議員約翰·霍夫曼與其妻子也身中數槍,目前仍在搶救中。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當政治領袖以極端語言煽動群眾時,即便未直接呼籲暴力,所創造的情境與氣氛也會為某些極端分子「正當化」他們的行為。
美國明尼蘇達州2名州議員及配偶14日遭槍擊,釀成2死2傷,明尼蘇達州州長形容這起事件為「出於政治動機的暗殺」,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不會容忍這類「恐怖暴力」,他已指示嚴懲涉案人士。
美國明尼蘇達州驚傳針對州議員的連環槍擊案,造成2人死亡、2人受傷。涉嫌開槍兇嫌是一名57歲男性,名為博爾特(Vance Boelter),目前在逃,警方正全面追緝。
(23:58更新--凶嫌車上搜出名單、徒步逃逸)美國明尼蘇達州兩位民主黨籍州議員及各自配偶在當地時間週六(14日)凌晨雙雙在家中遭人闖入開槍攻擊,嫌犯疑似偽裝成警察行凶且仍在逃,當局呼籲兩處案發地居民留在室內不要外出。這兩名州議員都住在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郊,其中州眾議員霍特曼(Melissa Hortman)和丈夫傷重身亡。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證實此事,並表示這起事件是「疑似出於政治動機的刺殺行動」。總統川普表示已聽取簡報,這起槍擊案顯然針對明州議員,不能容忍如此恐怖的暴力行為。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川普政府宣佈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並強制在校留學生轉學。對此,《紐約時報》5月23日發文稱,「川普打壓哈佛,讓中國人再次對美國祛魅」。